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兴奋性:(广义):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条件改变时,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 特性。 (生理学):活组织或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内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3.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4.神经调节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的反射活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5.体液调节体液调节: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扩散将特定细胞产生的物质送到特定器官或组织,引 起相应反应的调节方式。 6.负反馈:负反馈: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抑制作用,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生理意义: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 2、问答题 1、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答:答: 1、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通过反射弧的反射活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特 点:迅速、精确。2、体液调节: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扩散将特定细胞产生的物质送到特定器官或组 织,引起相应反应的调节方式。特点:比较缓慢 、持久,作用部位广。3、神经-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传出路径的分支或延伸。 4、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外来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 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作用局限,灵敏度小 。 2、什么是易化扩散,它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征?什么是易化扩散,它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征? 答:答: 易化扩散是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载体或通道蛋白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 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分为: 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饱和性、高度特异性、竞争性抑制、转运速度相对慢等特征, 主要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源物质。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具转运速度快、有离子选择性(如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等 等) 、有门控特性等特征。 3、门控离子通道有哪几种形式,原理是什么?门控离子通道有哪几种形式,原理是什么? 答:答: 1、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由膜内、外电势差的改变引起其开或关。2、化学门控离子通道:由特异性的化学物质与通道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其开或关。3、机械门控离子通道:膜的机械变形导致其开或关。 4、钠离子电压门控通道有几种状态?钠离子电压门控通道有几种状态? 答:答: 三种:静息、激活、失活。 5、什么是主动转运,它有哪几种形式?什么是主动转运,它有哪几种形式? 答答: 主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转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才能进行的运输方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第第 2 章章 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一、名词 RP:静息电位。细胞静息时膜内外的电位差,膜内负值,膜外正值,称为静息电位,又称 膜电位、跨膜电位。AP:动作电位。是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可逆 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 阈电位:阈电位:燃点。刚能引发动作电位产生的膜内外电位差的临界值。 不应期:不应期:当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直到膜电位恢复到正常静息膜电 位水平,在此期间细胞膜通常将不再对下一次刺激产生反应这个时期称为不应期。 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电紧张电位与钠离子通道被激活而产生的主动反应叠加而成。 电紧张电位电紧张电位:由外加电流流经细胞膜时引起的膜电位的变化。完全服从电学特性。 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P)Ach 扩散至终板膜,与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并使之激活,导致 Na内 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这一去极化电位就是 EPP. 兴奋分泌偶联:兴奋分泌偶联: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为其末梢化学信号释放的过程。 兴奋收缩偶联:兴奋收缩偶联: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耦联起来的中介过程。 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 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 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 缩短状态中。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运动单位:运动单位:一根运动神经纤维与其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阈下总和:阈下总和:两个阈下刺激,单独作用时,都不能引起兴奋,但当它们相继或同时作用时, 则可能引起一次兴奋。有空间总和与时间总和。 局部电流学说:局部电流学说:1、在静息部位与动作电位部位形成一个局部电流,并使静息部位电位达到 阈电位水平,引发动作电位;2、新引发的动作电位又引发下游相邻的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3、动作电位便通过局部电流沿细胞膜传导。 跳跃式传导: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在有髓鞘纤维上)一个郎飞氏结到另一个郎飞氏结产生动作电位。二、叙述题 1、AP、RP 的组成及其产生原理,为何说的组成及其产生原理,为何说 RP 是是 K的平衡电位,如何证明?的平衡电位,如何证明? 答:答:1、AP 组成:锋电位和后电位。产生原理:1)动作电位期间膜通透性变化 a.钠离子电 导在去极化期间迅速上升,在复极化期间迅速下降。b.钾离子电导缓慢上升,到复极早期 达到最大,在复极后期缓慢下降。2)动作电位的钠离子学说:钠离子的大量内流引起动作 电位的电位变化。2、RP 的组成: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和复极化。产生原理: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呈不均 衡分布,膜内 K+多于膜外,Na+和 Cl-低于膜外,即细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状态。3、RP 是 K的平衡电位: 静息时,膜对 K,Na的通透性之比为 1:0.04。可以 认为细胞膜静息时主要对钾离子通透因而可以将 K 离子的平衡电位作为细胞膜的静息 电位。 证明:1)改变细胞内、外 K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发生改变;但改变细胞外 Na+浓 度则对 RP 几乎没有影响 2)用 K2SO4 代替 KCl,静息电位不发生改变, 结果证明与 SO42-、Cl无关。2、试述单收缩潜伏期的生理过程试述单收缩潜伏期的生理过程 答:答: 1.冲动在神经上的传导 2.兴奋分泌耦联 3.终板电位 4.肌动作电位 5.兴奋收缩耦联。3、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 答:答: 1、不衰减性(传导的全或无)2、生理完整性(功能上保持完整)3、双向传导 4、绝缘性 5、相对不疲劳性 (实验:刺激引发 AP50-100 次/S,可维持 9-12 小时)4、兴奋性变化经历哪几个时期兴奋性变化经历哪几个时期 答:答: 1、绝对不应期:在发生兴奋的一段极短的时间内,无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也不 能使组织细胞产生第二次兴奋。2、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 第二个刺激有可能引起新的兴奋,但所用的刺 激强度必须大于阈强度的时期 。3、超常期 4、低常期 5、神经肌接头传递的特点?神经肌接头传递的特点? 答:答: 1、化学性传递 2、单向 3、时间延搁 4、易疲劳、易受药物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 6、影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药物有哪些。、影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药物有哪些。 答:答: ACh 竞争抑制剂: 筒箭毒、丁-南美防己碱、三碘季胺酚(驰肌碘) 、 -银环蛇毒ACh 竞争激动剂:烟碱(尼古丁)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治疗肌无力)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敌百 虫、乐果等)第第 3 章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 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电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 细胞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腱反射: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单突触反射 肌紧张: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 阻止被拉长。如姿势的维持。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发生收缩的反射活动。 腱器官反射:腱器官反射:(折刀反射或反牵张反射)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而发动牵张反 射,导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牵拉进一步加大时,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 这样可避免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脊休克: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表现为肌紧张亢进,四肢伸直,头尾昂起, 脊柱挺硬。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反应最灵敏,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 宜刺激。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在非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可以建立也能消退。 脑电图脑电图:(EEG)在头皮表面引出的自发脑电活动 波阻断波阻断: 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睁开眼或接受其它刺激 波立即消失呈现快 波。 异相睡眠异相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脑电为低振幅,去同步化快波,与觉醒时相似 皮质诱发电位皮质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质某一区域引起的电位变化。 强化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应用过程二、叙述 1、试述胆碱能受体的类型、阻断剂和分布、试述胆碱能受体的类型、阻断剂和分布 答:答: 1、毒蕈碱受体(M 型) 分布:副交感以及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 上的胆碱能受体。 阻断剂:阿托品2、烟碱型受体(N 型) 分布: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神经肌接头终板 膜。阻断剂:六烃季铵、十烃季铵和筒箭毒 2、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答:答: 1、单向传布 2、中枢延搁 3、总和效应 4、后放(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 传出神经仍可继续发放冲动的现象。 )5、对环境变化敏感,易疲劳 3、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答:答:1、食物性条件反射2、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在执行一定的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从而建立的条件 反射。 训练:踏杆 给食 灯光 踏杆 给食 无灯光 踏杆 不给食4、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结构、递质、作用特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结构、递质、作用特点 答:答:1、系统结构:相同点:两者都由节前和节后神经元组成。不同点:1)节前与节后纤维长短不同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较远,节前 神经纤维短,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2) 中枢起源不同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脑干神经核(走行于 ,对脑神经)与脊髓骶部。3)分布不同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全身内脏器官都 受其支配; 副交感神经分布较为局限,如皮肤、肌肉内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都只有交 感神经支配。4)节前与节后纤维比例不同交感神经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1:111:17, 反应弥散;副交感神经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仅为 1:22、递质:交感神经的递质:1)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汗腺、胰腺以及骨骼肌和腹腔 内脏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胆碱能神经元 2)绝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副交感神经的递质: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神经均释放乙酰胆碱胆碱能神经 元。自主神经中的乙酰胆碱受体:1)M受体:效应器膜上的受体 2)N受体:自主神 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 3、作用特点:1)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作用相互拮抗 2)紧张性支配 3)交感神经动员机体适应环境的剧变。副交感神经保护机体、修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 排泄和生殖功能。 5、特异性感觉传导途径的特征特异性感觉传导途径的特征 答:答: 1、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视觉、听觉为多级 2、传导途径中交叉 3、除嗅觉外都经 过丘脑中继,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6、突触后抑制的类型突触后抑制的类型 答:答: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后继神经元产生 IPSP 的现象 称突触后抑制。 分为:1)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感觉传入纤维一方面直接兴奋 某一中枢神经元,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