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宫颈糜烂到底是什么慢性子宫颈糜炎时,覆盖在子宫颈阴道部表面的鳞状上皮坏死脱离,形成表浅的缺损, 称为真性糜烂,较少见。而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指先前上皮损伤后,由子宫 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增生,并向子宫阴道部磷状上皮的缺损处延伸,覆盖创面,取代了原 鳞状上皮缺损的区域,由于柱状上皮较薄,粘膜下方充血的毛细血管明显易见,所以肉眼 见宫颈外口病变粘膜呈鲜红色糜烂样区。在美国,宫颈糜烂很早就不是病了,这个词也从教科书中被删除了,在国内,较早的 教科书上还把“宫颈糜烂”列为慢性宫颈炎的症状之一,对其诊断的方法停留在肉眼观察 的阶段,但是近些年国内的教科书上也已做了修正。第 7 版的妇产科学教材(2008 年 出版)就开始说了这个问题,要取消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 现象取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女性子宫颈表面的上皮在胚胎发生期有两种,原始鳞状上皮 与柱状上皮。鳞状上皮是多层的,有的七八层,有的十多层,看起来很光滑;柱状上皮是 单层的,比较薄,可以透过上皮看到上皮下的血管,它们就像草莓挤在一起,也是一种生 理结构。通常情况下柱状上皮多位于宫颈管内,肉眼无法看见,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比如青春期时, 子宫颈的体积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子宫体,使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呈红色粗糙 状。这并不是真的糜烂 ,而是在女性体内激素激增时候发生的正常应激反应。 ”2008 年出版的第 7 版妇产科学教材,已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 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 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 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柱状上皮外翻”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私处护理专家解释说,女 性子宫颈表面的上皮在胚胎发生期有两种:原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在青春期前,原始 “鳞-柱交界”位于宫颈管内等处。 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的体积迅速增长并 大大超过子宫体,随即发生“宫颈外翻”。外翻使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呈红色粗 糙状红色是因为柱状上皮呈单层排列,其下方有丰富的血管网;粗糙是因为柱状上皮 相互融合呈绒毛或颗粒状。 简单地说,柱状上皮外翻是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作祟”而造成的, 这一生理现象会从女性的青春期起持续几十年。至于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则因体质而 异。*私处护理专家说, “单纯柱状上皮外翻程度的轻重,跟疾病没有关系。 ” 尽管如此,在 学术期刊出版数据库里搜索“宫颈糜烂”,总共能找到 8813 篇相关文章。其中最早的一篇可 追溯到 1958 年,而仅在刚刚过去的 2010 年,就有 610 篇以“宫颈糜烂”为关键词的中文论 文发表。然而,以“柱状上皮外翻”或“柱状上皮异位”为关键词,总共检索到的文章还不到 10 篇。 在有关宫颈糜烂的众多著述里,可以轻易看到对其治疗方法的描述:从早期的各 种中药治疗、针刺、火熨疗法、电烙、冷冻、高频电刀,到后来的超声、电切、微波、激 光,直至如今最先进的 LEEP 刀。在过去的 50 多年里,医学界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层 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 然而,用“宫颈糜烂”来描述女性子宫颈外口红色粗糙状的外观, 这是医学上一个历经 100 多年的错误。使用各种疗法、治了这么多年的“宫颈糜烂”原来不 是病,中国医学界对此的认识竟比国外落后了近 30 年!不仅如此,这种“误会”迄今还在有 意无意地被延续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