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计划(基础模块数学教学计划(基础模块上册)上册)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一、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基础. 二、进一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通过对数学理论、思想、方法和运用的学 习掌握,使学生逐步提高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集合 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 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2) 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3) 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4) 理解空集的意义,掌握空集符号“”. (5) 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6) 了解“充分条件” 、 “必要条件” 、 “充要条件”的意义. 2.技能与能力要求 (1) 通过掌握与运用集合语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充要条件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3) 通过用图像表示集合色关系与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集合的表示法. (2) 集合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 集合的表示法. (2) 集合的运算.(3) “充分条件” 、 “必要条件” 、 “充要条件”的判定. 三、本章课时安排三、本章课时安排 1.1 集合的概念 约 2 课时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约 2 课时 1.3 集合的运算 约 3 课时 1.4 充要条件 约 2 课时 练习与复习 约 2 课时 第二章第二章 不等式不等式 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掌握区间的概念. (3)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4) 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 技能与能力要求 (1) 通过对不等式性质与求解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2) 通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及区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通过对含绝对值不等式|ax+b|c (c0)与|ax+b|c (c0)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区间的概念及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方法. (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2.教学难点 (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2) 用区间表示数集. (3)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三、本章课时安排三、本章课时安排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约 1 课时 2.2 区间 约 1 课时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 约 2 课时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约 2 课时 练习与复习 约 2 课时 第三章第三章 函数函数 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 理解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表格法、图像法. (3)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4) 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 2.技能与能力要求 (1) 通过对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通过分段函数及函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函数的概念 (2) 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 (3) 函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 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 y=f(x)的理解 (2) 利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像 (3) 分段函数及其应用 三、本章课时安排三、本章课时安排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约 4 课时 3.2 函数的性质 约 2 课时 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约 4 课时 练习与复习 约 2 课时 第四章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 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实数指数幂及运算法则.(2) 了解几种常见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 y=x1,y=x,y=x,y=x2,y=x3). (3)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4) 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5) 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 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2.能力要求 (1) 通过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2) 通过幂的运算及对数的运算中计算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 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讲授指数函数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2) 实际问题讨论中指数模型的建立 三、本章课时安排三、本章课时安排 4.1 实数指数幂 约 4 课时 4.2 指数函数 约 2 课时 4.3 对数 约 2 课时 4.4 对数函数 约 2 课时 练习与复习 约 2 课时 第五章第五章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 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知道各象限的角、界限角及终边相同的角等概念. (2) 理解弧度制概念,会进行角度与弧度的换算. (3) 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的 值. (4)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 了解 2k+, 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 (6) 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 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方法,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 内的角”的方法. 2.技能与能力要求 (1) 通过角的概念推广,正弦函数图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作三角函数图像等实 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 通过“弧度制” 、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 “诱导公式”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知识 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 (3)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其应用 (4)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教学难点 (1) 弧度制 (2)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的理解 (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三、本章课时安排三、本章课时安排 5.1 角的概念推广 约 2 课时 5.2 弧度制 约 2 课时 5.3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约 2 课时 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约 2 课时 5.5 诱导公式 约 2 课时 5.6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约 4 课时 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约 2 课时 练习与复习 约 2 课时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届职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 力等基本技能都弱,他们的学习习惯、态度比较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明确。面 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要把数学这一学科教好,学好,对于数学老师来说,需要付出艰辛的 劳动,需要很好的教学手段,需要高超的课堂教学组织艺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好以 下工作. 一、教学应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及逻辑思 维能力. 二、教学应以简单的数学实例为依托,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 逐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 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尖补偏工作,确保部分学生在对口升学中,能取得较 好的数学成绩.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气氛 活跃,师生双边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数学课堂上,学习要求要严格,学习任务要具体,学习达标验收要落实,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七、数学课堂上,我们要高效、亲和,让学生能学到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为 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