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72 学时 学分:4 学分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类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考核要求: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40,期中成绩 20,考试成绩 4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英健,杨永红主编环境监测 ,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9 年参考书: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何燧源主编.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对布点、采样、监测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为污染调查、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治理的效益评价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后辅导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能使学生思考能力、自主设计方案的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培养。三、学时分配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绪论42水和废水监测223大气和废气监测184固体废物监测45土壤污染监测66生物污染监测47噪声监测48环境放射性监测49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410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追求教学优化。5、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五、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4 学时)1,教学内容:(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2)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3)环境标准2,教学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2)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水质各类标准的应用范围,大气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3,教学重点难点:环境监测特点4,教学建议:自学并思考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22 学时)1,教学内容:(1)水质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选择(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4)水样的预处理(5)物理性质的检验(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7)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8)有机化合物的测定(9)水质污染生物监测(10)底质监测2,教学要求:(1)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2)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3)熟练掌握水质监测布点、采样、保存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测定。4,教学建议:明确不同来源的水样所需监测的项目;掌握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设置原则和方法,水样采集和保存的原则与方法; 明确各种水质监测项目的含义及项目测定结果所能给予人们的信息;明确反映同一类污染物含量的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掌握常规水质监测项目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准确监 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同一监测项目不同分析方法的使用场合及检测限。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18 学时)1,教学内容:(1)大气污染基本知识(2)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3)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4)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5)颗粒物的测定 (6)大气降水监测(7)污染源监测(8)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9)标准气体的配制2,教学要求: (1)了解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有哪些污染源,测定大气降水目的,并能进行布点采样,对降水中的组分进行测定;流动污染源各种污染物的采样监测方法;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先进的仪器测定方法的原理,各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及测其化学组分时,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烟气的温度、压力的测定方法,并能利用测得的数据进行烟气流速、流量的计算;标准气体的两种类型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围。(2)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总烃及非甲烷烃、氟化物、汞蒸汽等气态、蒸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测定技术。3,教学重点难点: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污染源监测,标准气体的配置。4,教学建议:通过实验达到重点项目的测定目的。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4 学时)1,教学内容:(1)固体废物的定义、特性、分类(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测定前的预处理(3)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4)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5)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特性,各种情况下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及预处理方法,垃圾的特性分析方法。(2)理解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及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保存和测定前的预处理,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4,教学建议:通过实验达到测定目的。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6 学时)1,教学内容:(1)土壤的组成及本底值,土壤污染的特点(2)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3)土壤污染物的测定2,教学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及受污染的特点(2)掌握测定不同项目时测定前的预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土壤污染物的测定。4,教学建议:通过野外实习掌握实践技能。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4 学时)1,教学内容:(1)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2)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生物样品的预处理(4)污染物测定方法简介2,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的测定方法(2)理解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途径(3)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方法及测定污染物时样品的预处理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生物样品的预处理4,教学建议:通过实验掌握试验方法,达到测定目的。第七章 噪声监测(4 学时)1,教学内容:(1)声音的物理量,噪声的量度(2)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3)噪声测量仪器(4)噪声标准(5)各种噪声测量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及其量度方法;噪声的标准,并能进行比较(2)掌握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噪声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噪声监测3,教学重点难点: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标准4,教学建议:通过实验达到测定目的。第八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4 学时)1,教学内容:(1)放射性的类型、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2)放射性防护标准(3)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及检测仪器(4)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及一般检测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电离辐射的防护标准(2)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放射性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监测3,教学重点难点:放射性的类型、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及一般检测方法4,教学建议:通过实验达到测定目的。第九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4 学时)1,教学内容:(1)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2)监测实验室基础(3)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4)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5)作为标准分析方法应具备条件及产生过程(6)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7)环境监测管理(8)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2,教学要求:(1)了解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方法,监测实验室的要求(2)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4,教学建议:了解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通过实践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第十章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2 学时)1,教学内容:(1)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仪器及污染物的监测方法(2)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仪器及各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3)遥感监测技术(4)简易监测方法2,教学要求:(1)了解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2)掌握空气污染,水污染简易监测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仪器及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仪器及各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4,教学建议:了解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执笔人:鄂亚彬审核人:系部主任:年 月 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