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年试题整理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一 、名词解释1 大众传播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 暨大1994厦大04传播05新传 北师05传播 兰大99传播学 南师04传播业务厦大02传播 中传99传播学)2传播学的三大分支(复旦03新闻传播基础(单考生)3卢因(北大02传播学 南大03新传)4传播(中传01、02、06传播学 人大98、99新闻学 吉大2000社科院04新传 )5施拉姆(中传01、03传播学 北师02传播学)6拉扎斯菲尔德 (南大06新传 北师05传播学)7拉斯韦尔(北师06传播学 南大05新传 中传01传播学)8 组织传播 (北师05传播学 人大05新传 中传01、05传播学)9人际传播(中传2000传播学)10传播者(中传99传播学)11霍夫兰(北师04传播学 华中科技03传播学)二 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及其侧重的方向。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2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复旦04传播实务)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中传03传播学)4 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中传04传播学)5简述传播学关于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基本内容(武大04传播学)6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北师04传播学)7试述组织传播的功能。(华中科技04传播学)8人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南师04传播业务)9 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武大05传播学)10从不同角度简述传播的类型。(厦大02传播学中传2000传播学)11人际传播有什么基本功能。(厦大01传播学)12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中传2000传播学)13为什么说传播研究不等于传播学?三 论述题1 近几年来互连网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 这对既成的传播学理论有何冲击和影响? (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 北大05传播 武大01传播学)2 结合目前我国媒介改革的现实, 谈谈你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国际化的看法。(中传06传播学)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模式一 名词解释1拉斯韦尔的5 W模式(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04传媒与社会 人大1998华中科技04传播学中传05新传)【参考答案】五W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一个线性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 向谁说 (to whom) 、 有什么效果 (with whateffect)。这个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的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研究,对后续的传播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单向性,忽略了反馈,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2传播模式(复旦06新闻传播理论)3德福勒模式(北大03传播学)4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清华01传播学 人大02新闻理论)5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03传播学)6循环模式(人大04新闻传播理论)7 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 (中传03传播学 人大1996)8反馈(厦大01传播学 中传99传播学)二 简答题1 传播的线性模式、 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有何异同?从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到社会系统模式,说明传播学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复旦03新闻传播基础)2 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北大01传播学)3传播过程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北师01传播学)4谈谈德弗勒模式。(华中科技03传播学)5 为什么说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双向性? (兰大99传播学)6信息传播中的“反馈”包括哪些类型?(兰大99传播学)三 论述题1 论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什么不同?请你提出一种网络传播过程的新模式。(清华02传播学)2 传播模式经历了从直线模式、 循环模式到系统模式等变化过程,请从传播模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传播思想的变迁与进步。(武大03传播学)3 香农的信息理论对传播学研究有什么贡献? (北师01传播学)4 试比较传播的线性模式与控制模式。 (华中科技03传播学)2第三章 传播的功能一 名词解释1李普曼(复旦2000新闻史 北大02传播学)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中传03传播学)3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人大01传播学)二 简答题1何谓“两个环境”理论?是概述其要点。(复旦02新闻传播理论)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武大03传播学 暨大05传播史 中传2000传播学)3 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复旦03新闻传播基础 (单考生) 清华01传播学)4简述李普曼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人大05新传)5简述赖特关于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媒介传播功能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重大05传播学)6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效果。 (北大04传播学)7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8。传播的二功能说。9传播功能的双向性和相对性。三 论述题1一般认为大众传播有那几种基本的社会功能?请加以评述。(北师2000传播学)2联系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中传2002传播学)3传播的主要功能。(中传2000传播学)4 评论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南师04传播史 川大03新传)5评述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试结合实际,叙述传播功能的类型和层次。7大众传播造成的“虚拟环境”与负功能有什么关系?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 名词解释1 休眠效果(北大03传播学 人大04新闻传播理论)2实地调查法(复旦02新闻传播理论)3随机抽样法(清华02传播学)4内容分析法(清华03传播学 人大04新闻学 新闻传播理论 兰大99传播学 中传99、05传播学)5控制实验法(中传99、01传播学)6可信性效果 (武大04传播学)7个案研究法 (中传01传播学)二 简答题1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作简要说明。(复旦04传媒与社会)2 什么是说服效果研究?其代表学者主要观点有哪些? (清华03传播学)3“消息来源的可信度”与“人们对该消息的相关意见的同意程度”之间具有怎么样的关系?(清华04、05传播学)4控制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北师04传播学)5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北师03传播学)6 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那几种, 请写出其中某一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北师2000传播学)7简述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方法。(华中科技03传播学)8 你如何认识调查研究法 (survey research) 和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的异同?(清华05传播学)三 论述题1谈谈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和影响。(人大2000)2 试分析实地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与控制实验法之异同。(华中科技02传播学)3试述霍夫兰和耶鲁研究。第五章 信息与符号一 名词解释1符号(复旦04传媒与社会 中传2000、02传播学 华中科技03传播学 厦大04传播)2信息(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2传播学 中传02传播学 厦大02传播 中传01传播)3传播学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北大01传播学)4编码和解码(北大01传播学 人大02传播学)5传播革命(北大02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6熵(清华03文化与传播)7信息社会(北师01传播学 南师04传播史)8讯息(北师01传播学)9非语言符号(暨大05新闻学)二 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社会?它有那些特点?(北师02传播学2 简述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内涵, 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人大06新传)3 信息社会有什么主要特点?现代传播媒介革命对信息社会有什么影响?(重大04传播学)4谈谈你对信息革命的理解。(北师2000传播学)5信息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6非语言传播有哪些类型和特性?7语言传播有哪些优缺点?第六章 传播技术发展一 名词解释1 媒介即讯息 (复旦02、03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1传播学 人大1998兰大2000传播 重大05传播 重大04传播学)2冷媒介和热媒介(北大04传播学 北师04传播学)3ISDN(清华01媒介发展史)4 麦克卢汉 (清华01媒介发展史 北师2000传播学 暨大04传播学05传播史 中传2000传播学)5重新部落化(北师06传播学)6多媒体(兰大2000传播学)7信息高速公路8媒介是人体的延伸9地球村二 简答题1 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2 麦克鲁汉理论要点是什么?(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3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清华01传播学)4 简述科技发展对传播媒介的影响。 (清华03文化与传播)5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人大04传播学)6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武大02传播学)7 麦克卢汉认为的人类传播的三个分期。 (北师05传播学)8为什么有人把我们生存的环境称之为:“地球村”?(兰大2000传播学)9试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苏大01传播学)10简述传播工具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厦大01传播学)11“媒介就是讯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评价。(浙大02新传)12。实现大众传播的条件是什么?13当前传播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是什么?三 论述题1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 阐明现在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复旦99新闻传播理论)2 试论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 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复旦04传媒与社会)3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复旦04新闻传播理论)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4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北大02传播学)5 请论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武大03传播学)6 你怎样看麦克卢汉的理论, 请写出你对这个理论的评价?(北师06传播学)7理解媒介的副标题为什么定为人的延伸,谈谈你的看法。(北师04传播学)8谈谈你对“媒介即信息”理论的理解。(北师02传播学)9 新技术与大众传播媒介关系如何?推进新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经济、 社会动因何在?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之。 (30分) (中传05传播学)【参考答案】技术问题是传播媒介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关于第一问,这里必须要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明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同时需要指出技术决定论的缺陷,而要放在唯物史观的事业中看待媒介本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关系。第二问应当从技术适应现实需要、经济利益价值生产、社会文化动因等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潜在动力。第三问要求运用传播理论来分析,可以参考的理论比较多,诸如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贝尼格的控制革命理论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技术发展与媒介,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七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1 各种媒介有哪些长处和短处?2 试概述媒介内部组织结构的现状,并展望其前景3媒介应该怎么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第八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一 名词解释1把关人(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04传媒与社会 清华01、03传播学 中传2000、04传播学 人大1997北师03传播 华中科技02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04传播学 重大04传播学)2接近权(复旦01新闻传播理论 深大05传播学)43媒介社会责任论(复旦04传媒与社会 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