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与文化的关联的辩证思考哲学与文化的关联的辩证思考 摘要:文化是在人类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灵魂。哲学是最高的文化,是文化中的制高点,它追问的是人的活动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目的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一种呈现人的活动的存在;而哲学则是一种体现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哲学塑造着文化的精神,文化中凝结着哲学思维的因子,二者互为发展,密不可分。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并反思其中的内在机理,对指导我们当下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关键词:哲学;文化;辩证思考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但文化是一种抽象存在,对它熟悉并不代表对它的熟知。一方面,我们无法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同时,我们也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就像抓在手里的空气,当我们去追寻文化的踪迹时,它除了在我们手里之外,无所不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文化是哲学赖以生长的土壤。通过文化,我们可以认识哲学的问题、意义和价值,因为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有待于哲学层面的阐释。而哲学是关于人的文化活动的本质、规律及其目的的学问,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活动的灵魂。从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理由、根据和目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哲学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借助哲学,我们可以加深对文化深层内涵的开掘。哲学作为对人类活动的反思,并不存在于自己虚构的世界中,而存在于一切人类的现实实践领域之中。可以说,哲学的研究视域包含了整个人类文化活动的领域,文化的进步既是人类精神能力的扩展,也意味着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哲学的发展同样蕴含着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和扩宽。一、文化:一种呈现人的活动的存在“文化”产生于拉丁文“Clutera”,由动词“Colere”而来,具有“耕耘”的意思。18 世纪,法语中文化含有训练和修炼心智,指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随着文化学和人类学的发展,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文化的不同涵义。与西方语言不同,把文一词对应到中文范畴来看, “文”常指纹理, “化”有变化、生成的意思。把“文”、“化”合在一起,构成“文化”这一范畴,要追溯到易贲卦像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文”即是从纹理含义演化而来, “以文教化”1()的思想已十分明确。比较来看,西方语言中的 culture 与汉语中的文化是有一些不同的。西语中强调栽培、种植,后来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思想教养,它更看重的是一种凭依内在的力量而生发的价值规范。汉语中的“文化”主要侧重在“以文教化”,强调的是人伦关系的外在规范对人的约束。但都突出了文化的为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性质。但文化的内涵并不是虚浮的,它是内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无形的制约性的深层积淀。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特性,我们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首先,文化具有人的实践意味。人的存在是文化发生的起点,没有人的创造也就没有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人特有的活动的产物。但人与自然物质的一般意义上的交换,并不能构成文化存在的充分条件。因为人不仅在认识外界自然, “利用”自然的有用性,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外在的世界,以反作用地使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人也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物”之外去认识世界,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存在于物质运动的过程之中,在自身所进行的客观实践活动中,内在地认识着事物的本质。同时,经由人改造自然物,但经过人的创造活动的“文化物“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物“,它已被注入了主体的目的性内容。这种成为“文化物”的“自然物”是实践的生成,具有着实践的意味。其次,文化具扬弃着原有存在的的属性。自然界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生的产生就是超越本能的自然,建立自己的“第二自然”,这种“第二自然”内在地包含着人与动物差异的本质规定性,即人具有创造性,而且是对原有存在扬弃的创造。在这个意义说,动物的活动是零起点性的,比如,老老鼠死亡之后,小老鼠会从零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命历险,当它积累了丰富的,所谓的活动经验,但是它无法把这些经验传递给它的同类和下一代。而人则不断以某种方式扬弃着给定的或外部的世界,不断地超越、更新和重建着已有的文化创造物。第三,文化是一种集体性的生成。文化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存在、发展和创造的,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群体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它表现为以往历史过程所造成的东西。而且,在人类活动中,文化又依赖物质工具形式、语言符号形式、社会关系形式等由各个民族在共同的创造过程中所约定而成的形式,正是这些形式,使得文化看起来似乎是某种独立的东西,但究其本质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集体性创造的表现方式。可以说, “文化本身是限制个人行为变异的一个主要因素”2(),文化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自在性,是非个体性的。不难看出,文化确实是一种呈现人本身实践活动的存在。一种文化对生存这一文化之中的人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感化和熏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深深浸透于存在于其中的人的灵魂。另一方面,它规约着一个社会发展的向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内在维度,而文化的变迁或转型总是不自觉地呈现着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这个层面来说,对文化的追寻就是对人本身存在追寻,因为人始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二、哲学:一种体现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概括和升华,是人类理性的事业。文明创造的性质、形式和过程彰显了人类社会发展在不同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又通过哲学体现出来。对哲学与其时代文化精神的关系,我们作如下理解。第一,哲学理论地折射着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现实图景。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揭示人在自我的实践活动中的复杂关系,反映着特定时代的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方式。比如,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外在折射。传统中国哲学是根植于原始“天人合一”观念之上的,儒家的“入世”、 “齐天下”的思想,道家的“出世”、 “独善其身”的观念,都是这种思想的枝脉。中国是一个农本型的社会,这种封闭的、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经济形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他们终生生活在他们所熟悉的村庄、田野等天然的集体之中,家风族教、传统习俗经验情感等文化因素默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们们。一代代的人自觉地在这种周复始循环的重复中出生、成长、老去。人自然地消融在这种单调的日常生活之中,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自然的“合一”。显然,这种传统哲学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现实折射。HttP:/ 第二,哲学批判地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描述是用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审视的。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哲学不断地为其建构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前提,又不断地对这些前提进行“反思”和“检查”。所谓人后天形成的“第二自然”,就是文化超越人的自然本能确立的人为的行为规范,这也是文化对原有存在的扬弃的鲜明体现。正是因这样,哲学的这种对文明诸形态的扬弃式的批判,才不断推进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并成为文化与哲学共同进步的机制。第三,哲学指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规范着人的实践性活动,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在其集体性的创造性过程中,离开正确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人就会受到其约定俗成的规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限制和惩罚。马克思就是在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辩证方法理论指导下,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和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创立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平稳地进入了新的阶段。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哲学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导向作用,具有何其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哲学的演变过程了解了哲学在文化中的普遍的文化价值。在哲学的发展历史上,它最初几乎涵盖所有的文化学科,包括人文学科和主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可以说,它实际上就代表着文化的总体。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发展,文化开始分化,产生了不同的门类。由之哲学的疆域和地盘则逐渐退缩与减少,它不再代表文化的总体,而成为文化系统中的要素之一长期根植在文化系统之中,最后发展成为文化学科的元标准以及文化学科合理性的裁判者。可以说,哲学层面的文化价值研究与探讨,是文化意义上的哲学讨论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研究,这一目的性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只有确立哲学之普遍的文化价值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哲学在文化中的超越地位,才能确定文化意义上哲学的合法性。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不能把哲学史当作一个孤立的过程来研究,哲学史是文明和文化史的重要一部分。他要求把哲学的故事和人类学、原始生活、宗教史、文学和社会制度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再到后来,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卡西尔的文化批判,这一过程的研讨和探知是符合哲学发展的逻的。总之,哲学与文化的确有着不解之缘,哲学是抽象思维着的主体的头脑中的产物,它是最高的文化,是文化中的制高点。哲学总是体现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浓缩,哲学一方面折射了特定的文化发展历程,同时,它也以反思、批判的态度重新整理、建构着着文化的发展形态,甚至重塑着人类文化的精神。哲学的发展进步同人类的文化的创造是紧密相联的。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它通过对对一定时代的文化产生进行结晶和提炼而形成,并作为人类文化成果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反过来,哲学离开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道也是不能存在的。离开了文化的哲学,和没有哲学的文化,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哲学与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哲学与文化关系的来具体指导我们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哲学学科及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一方面撷取哲学中文化中的哲学因子,另一方面析出文化中哲学的结晶,从而更好地促进哲学、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大发展、大繁荣。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才真正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与力量。参考文献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2卡思伯,梅恩伯恩伯.文化的变异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