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中西文化差异陈曦 (大气科学学院 长望 2 班 20111373013) 摘要摘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 事情。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 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也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生活,本文主要 从饮食与建筑方面来探讨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同。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饮食文化、中西建筑艺术、差异 “吃穿住行”向来是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和民众息息相关的,不同的国家在这四 个方面都有着本国的特色,中西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主要从饮食与建筑这两 面来论述中西之间的差异。 (一) 饮食文化的差异 首先是饮食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讲究排场,西方人提倡简单、随意。中国人无论 是举行酒店宴会还是家庭宴会都十分重视菜式,讲究排场,酒菜要丰盛,一般的正式宴请 至少要上七八道菜,这还不包括在主菜之前的冷盘,开胃菜,中间上的甜点以及最后的点 心、主食和水果。食材越珍贵,菜肴越丰富,就越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也方可显示主 人的身份。如果一桌菜全部被吃光,主人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一般准备的菜的量远远 超过客人所能消耗的量,这大概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持家要检,待客要丰。 ”正 是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得他们在请客吃饭时注重排场,最 为典型的莫过于清朝出现的“满汉全席” 。 它是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 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 54 道和北菜 54 道) ,分三 天吃完,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而在西方, 盛大的西餐宴席也只不过是六道菜,并且只有其中两道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菜,其余 的不过是陪衬。若是普通的请客吃饭,饭菜则更为简单普通。例如,在美国,朋友聚餐会 采用一种称之为“potluck”的方法,即每个人带一两样食物到主人家,然后大家一起分享。 西方人将吃饭看作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是结交朋友的机会,这一观念使得他们更加关心 宴会的自由化与多样化,也使得他们开动脑筋,从而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就餐氛围, 因此,西方人请客吃饭并不在意菜式是否丰盛,宴会的规模是否能彰显他们的身份。 其次是饮食内容上的差异中国人追求美感,西方人则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中华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至今为止已产生了诸多菜系与流派,每一种菜系都毫无例外地体现出 了一个“精”字。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其中反映出的是古人对食物的内在品 质的追求,这种意识存在于每个时期的中国人的脑海中,中国人受其影响,将这种对精致 的推崇发扬到整个饮食活动的过程中,从选料、烹饪、器皿乃至环境无一不突出强调这个 “精”字与“美”字。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明显没有中国这么讲究,比如英国,菜式单一, 烹饪方法与中国相比更是望尘莫及。但是西方人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讲究科学的搭配。 比如说,他们喜欢吃未煮熟或是生的蔬菜,他们注意的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 在这一点,的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最后是用饮食方式上的差异中国人喜爱团团围坐,共享一席,西方人则推崇走动 自由。中国人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 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供大家一起享用。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 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 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而在西方,较为流行的餐饮方式2是自助餐,即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 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 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共同欢乐的温馨。 (二) 建筑艺术上的差异 首先是建筑材料的差异传统的东方建筑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而传统的西方建 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 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作为中 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 ,飞檐也有许多类型,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中 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 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 重视了它与生命的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在西方,石制建筑一般 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 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 词汇”是柱子,而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 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 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其次是建筑用途上的差异中国讲究一屋多用,西方的建筑则着眼于实物体。中国 的古代建筑不论用来做什么,基本上都符合两个形制的要求:院院相连、中轴线对称。从 老百姓住的小院到辉煌的紫禁城,以及道观寺庙,都是院落组合,左右对称,区别仅在于 大小和复杂的程度。总体来说,中国建筑的模式比较固定,在单体上没有较大的发展变化, 但是群体扩散特点明显。在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 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 43.3 米的圆球;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 于像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 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最后是建筑空间布局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和谐之美,西方则追求建筑的对 抗之美。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尽管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也曾有 过高台榭、美宫室,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但随着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汉 以后,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给人以亲 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在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 个体服从于整体,追求和谐。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 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 穹窿与尖拱,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 引发人们惊异与亢奋的审美情绪。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2】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百度搜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 中西方建筑艺术差异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