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6页
第2页 / 共96页
第3页 / 共96页
第4页 / 共96页
第5页 / 共96页
第6页 / 共96页
第7页 / 共96页
第8页 / 共96页
第9页 / 共96页
第1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 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包括: 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2、人格: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人格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1、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1)无脊椎动物只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故吸有感觉的心理现象; 2)脊椎动物有了脊椎和大脑,有各种感觉器官,能认识整个事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3)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 4)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2、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4、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体念,是主观的,不是物质的; 5、心理反映的特点:1)是能动的 2)是主观的 6、心理反映的表现形式行为活动 三、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 , 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四、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科学 1、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 , 又受社会的制约 , 2、是自然和社会间结合的产物。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一、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 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三、学派的纷争 学 派 代表人物 观点、方法 构造心理学派 冯特、铁钦纳 实验内省法 分析意识的内容、构成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确立刺激-反应(S-R)学说, 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完形心理学) 魏特海墨等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詹姆士、杜威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 学的应用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分本我、自我、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重视人自身的价 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是二大传统流派) 四、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领会) 1、 60 年代美国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研究。 它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环境,人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60 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信息加工观点,即从信 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当前,认知心理学又与认知神经科学 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 相结合,更加深入地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3、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从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时大脑物质代谢变化的生化研究,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都不断 地加深着人们对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机制,乃至于人格特征、智力活动与脑的关系的认识。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 辨证发展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法 实验法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1、神经元的定义: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信息)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3、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外周神经系统:12 对脑神经: 31 对脊神经:颈 8、胸 12、腰 5、骶 5、尾 1 2、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唤醒机体,调动机体能量 副交感神经:使机体恢复、安静、储备能量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脊髓 脑:脑干(延脑、桥脑、中脑)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 是睡眠与觉醍的神经结构 间脑丘脑: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 底丘脑调节肌张力; 小脑 端脑颞叶听觉区(颞上回) 枕叶视觉区(枕叶后端) 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额叶运动区(中央前回) 边缘系统(情绪调节中枢、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中枢) 四、大脑皮层(端脑)的结构与功能: 不论感觉和运动,身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的代表区域都是倒置的。 且身体敏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所占的 区域比较大。由于延脑的椎体交叉, 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是对侧传导的关系。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1、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1)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 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 2)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右半球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 思维,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占优势。 3)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于的人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的现象。 2、布洛卡的发现已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布洛卡区左半球主管言语 的区域) 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脑裂”的实验进一前证明: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知觉和 形象思维占优势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 垂体腺 肾上腺 甲状腺 性腺 第三单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1、兴奋和抑制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钠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工具)条件反射。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而形成 的条件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它是人所独有的。 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使条件反射停止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长时间刺激或强刺激使条件反射仰制 消退抑制条件反射不予强化时的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射 分化抑制如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以强化,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 zhu 渐消失。 2、扩散和集中是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3、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叫做相互诱导。 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时,在它的周围会引起抑制过程; 正诱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 同时时诱导: 相继性诱导: 继时性诱导:皮层某一部位的抑制会使其后在这一部位出现的兴奋加强。 4、动力定型:指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基础。 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压、温、冷、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 疼痛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种类: 1、绝对感受性能够刚刚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相对感受性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 相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最小可觉差 四、韦伯定律:I / I = K I 是差别阈限 I 是原来的刺激强度 K 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 差别阈限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二者之间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五、费希纳定律S=KlgR R 代表物理量 K 是一个常数 S 是一个心理量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 韦伯定律及费希纳定律都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感觉后象: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1、正后象感觉后象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 2、负后象感觉后象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 (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蓝、绿;黄蓝) 正后象和负后象可以相互转 换,后象持续的时间和刺激强度呈正比关系。 三、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同时对比二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相继对比二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四、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1、视觉的适宜刺激:光,是波长在 380-780nm 之间的电磁波。 光:白光(无彩色) 色光(彩色) 2、视觉器官:锥体细胞(中央窝)感强光 杆体细胞(视网膜边缘)感弱光 3、颜色视觉:颜色的特性:彩色色调(取决于波长) 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 非彩色明度 颜色的混合:色光混合:是相加的混合,色光更亮 互为补色(色光混合) :黄光-蓝光灰 红光-蓝绿光灰 颜料混合:是相减的混合。 黄+蓝颜料绿;红+黄颜料橘红 色觉异常:色弱 色盲:全色盲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兰色盲 二、听觉 1、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Hz 的空气振动(对 1000-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 16Hz次声;20000Hz超声; 20 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 6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 老年人听觉感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听觉适应在声音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听觉疲劳声音强度太大或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 内降低的现象。 2、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3、听觉的特性:1)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2)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 3)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三、嗅觉和味觉 1、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的、有气味的物质。 嗅觉的感受器是鼻粘膜上的嗅细胞。 2、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甜、咸、酸、苦 四、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 五、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六、运动觉(动觉)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位于肌肉、筋腱、关节 七、内脏感觉(机体觉)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和疲劳的感觉,便意、性及痛的感觉 八、痛觉: 1、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 2、皮肤感觉中的痛觉性质清楚,定位也很准确。 3、痛觉的作用对机体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