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岗位培训项目预防保健服务第三章第三章 居住地预防保健服务居住地预防保健服务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一、概述一、概述(一)传染病定义及分类(一)传染病定义及分类1、传染病定义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属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是传染病的主要特征。人体因感染某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机体带菌/毒,传染病患者或带菌/毒者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甚至人群,受病原体特征以及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一般来说,传染病痊愈后大多数可获得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再遇该病原体入侵,可获得保护而不受感染,这种免疫性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 24年,病原体抗原性强者,可获终身免疫。2、传染病的危害传染病的传染性使传染病不仅对受感染这个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危及人群健康,其产生的危害巨大。14 世纪肆虐欧洲的鼠疫共夺去了 2500 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流行病。650 年前的此次鼠疫在整个欧洲蔓延,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15191540 年,美洲暴发天花疫情,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时带去了天花这种致命的疾病,致使两三百万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后来该病又传入南美。18171832 年,霍乱大暴发,先是在印度加尔各答地区突然流行,后又传到欧洲和美洲,英国有 7.8 万人丧生,每 20 个俄罗斯人、30 个波兰人中就有一人死于该病。19 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行,散布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生活困顿的人群成了结核病的温床。而且是当时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被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鼠疫“。1918 年西班牙流感暴发,其流感病毒是 H1N1,一个月内超过 800 万西班牙病人死亡。1918 年的这场大流感危害相当严重,其危害程度甚至超过了 14 世纪中叶的鼠疫风暴,它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和整个欧洲的人均寿命降低了 10 岁多。其流行面之广,死亡人数之多,涉及国家数量,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都是史无前例的。1976 年在扎伊尔的 Yambuku 和苏丹西部的 Nzara 由于“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第一次埃博拉出血热暴发。在这次暴发中,共有602 个感染病例,有 397 人死亡。其中扎伊尔 284 例感染,有 151 例死亡;苏丹有 284 例感染,151 例死亡。随后 1995 年和 2003 年在刚果扎伊尔,1994 年、1995 年和 1996 年在加蓬,2000 年在乌干达再次出现埃博拉出血热暴发,在大约 1500 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2死亡率高达 2/3。3、传染病分类传染病的主要分类方法有按传播途径分类、按病原体属性分类、按管理分类、按防治现状分类等。(1)按传染病传播途径分类按照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不同将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类: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并随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呼吸道分泌物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等;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通过污染水、食物、手、苍蝇、蟑螂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血源性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的血液接触和/或性接触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病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 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野生动物间不经人而传播,只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播给人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现在认为动物传播给人的疾病都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人禽流感、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兔热病、蜱传回归热等。 其它:除上述传染病之外,还有其他类的传染病如新生儿破伤风、麻风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2)按病原体属性分类 病毒性感染:由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病毒性胃肠炎 、流行性感冒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狂犬病、艾滋病、水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森林脑炎等。 细菌性感染:由细菌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鼠疫 、霍乱、炭疽、布氏杆菌病、猩红热、百日咳、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军团病、空肠弯曲菌肠炎、免热病等。 立克次体感染:由立克次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Q 热等。 螺旋体病:由螺旋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等。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阿米巴痢疾、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朊病毒感染:由朊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克-雅病、库鲁病等 衣原体感染:由衣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鹦鹉热、肺炎衣原体感染等3 支原体感染:由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支原体肺炎、生殖泌尿系统支原体感染等 其他传染病:包括川畸病、猫抓病、医院感染等。(3)按管理分类为了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各国都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对人类健康威胁程度等将传染病进行分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类不同。我国 2004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3 类。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按防治现状分类我国根据传染病流行和防治现状,将传染病分为重大传染病、重点传染病、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 5 大类。 重大传染病:对人群健康威胁大,目前国家已有具体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策略,并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有大量的投入的一类传染病,如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乙肝等。 重点传染病:传染性强,有潜在流行危险,临床后果严重,一旦发生或流行,将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一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SARS、人禽流感、肺炭疽等传染病。 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已有预防疫苗且列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传染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脑、乙脑、麻疹、猩红热等。 其他法定管理传染病:除上述病种之外的法定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是指新出现的、再度肆虐的或死灰复燃的传染病,包括由于已存在的病原体的变异或进化导致的新的传染病;已知的传染病扩散到新的地理区域或人群;原先未被认识的传染病;已被控制的传染病由于抗药性的改变或公共卫生措施的削弱而重新出现或再度流行。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 HIV/AIDS、O139 霍乱、大肠杆菌 O157:H7 感染、军团病、莱姆病、空肠弯曲菌感染、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新型肝炎、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隐孢子虫病、猪链球菌感染、禽流感(H5N1)等。4、关于传染病的几个概念及其意义(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潜伏期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前的整个过程。潜伏期是检疫工作观察、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根据4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同时可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2)临床症状期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液、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未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大。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3)恢复期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更长,甚至可终身作为传染源,例如伤寒慢性带菌者。(4)传染期传染期指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二、传染病现状及趋势二、传染病现状及趋势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传染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天花被彻底消灭,一些传染病在局部地区被消除,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在发达国家,传染病一度被认为已经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和空中旅游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增加,传染病病原体通过边境由感染的人群、动物和昆虫携带,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传播到另一个大洲,使一些已经在局部地域控制甚至消除的传染病又在全球范围蔓延。同时,由于人类发展带来的环境改变,以及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也导致了一些新的病原体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艾滋病、丙肝、禽流感、Sin nombre 病毒、G-需氧杆菌 O157:H7、O139 霍乱等新发传染病以及结核病等的再度发病上升,使全球传染病防治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建国以来,在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也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即基本上控制并消除严重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过去 50 多年中国已经消除或基本消灭了鼠疫、霍乱、疟疾、天花、回归病、黑热病等,有效地控制了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血吸虫病和布鲁氏菌病等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从总体上看,各类传染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人民的卫生健康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近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员流动急剧增加和人群行为及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导致我国传染病疾病谱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性传播的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上升,如梅毒、淋病、布鲁氏菌病等。同时,艾滋病、人禽流感、肺结核等新发和复燃的疾病,也给我国人群健康带来威胁。上海市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市民总体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主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包括天花、白喉、日本血吸虫病、5脊髓灰质炎、鼠疫、森林脑炎、回归热、恙虫病、黑热病、炭疽、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等 12 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被消灭(表 1) ;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百日咳、流脑、乙脑、狂犬病、麻疹、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也基本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步下降并保持低发病水平(图 1) ;传染病从本市居民死因顺位第 1 位下降到了的第 8 位。表表 1 1 上海市近上海市近 5050 年已经消灭的传染病年已经消灭的传染病病 种消灭或末例发生的年份鼠疫解放后无病例发生森林脑炎1950 天花1951 回归热1957 恙虫病1964 黑热病1966 白喉1977 炭疽1978 日本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