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民间间文学教学重点内容介文学教学重点内容介绍绍(三)(三)第六章第六章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本章专门介绍民间故事,从它与小说的区别、与神话传说的区别中确立概念;民间故 事的分类、主要主题及代表作是本章的重点,应当阅读作品选中的有关作品,理解民间故 事的主题及社会功能,对各类故事主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民间童话故事中的笑话,也是一个独立的类别,其中机智型的笑语与一般类型笑话的 区别也是难点之一。 第一节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民间故事是具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文学散文类 作品中,它是与神话、传说相并列三大体裁之一。与神话和传说相比,民间故事是不存依傍、不拘场合讲述的“纯文学” ,具有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性,与作家文学中的小说有相似之处。民间故事与小说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跌。故事情节则相对单纯,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情节结构一篇 故事。2小说要求时间地点明确,并按当时、当地的情形结构作品。故事的特点是时间地点 模糊,常常以“古时候” 、 “很早很早以前”来一笔带过,背景不明确。 3小说的人物要有名有姓,有状貌肖像方面的描写。故事则常常以身分来代替名姓, 如两兄弟故事人物一为哥哥,一为弟弟;人参故事有老把头、小伙计。 4小说不允许情节重复,每篇作品都力求独创,民间故事则常常出现重复的情节,即 公认的民间故事“三段式”和“类型性” 。 民间故事与神话和传说的区别可把握以下几点: 1神话情节近于荒诞,缺少现实逻辑,故事的现实成分强,具有完全的人间性。 2神话往往依傍某种信仰和仪式而存在,不是自觉的文学创作,讲述也受到限制,神 圣性大于文学欣赏性。故事则完全是自觉的独立的文学形式,创作自由,随处可讲。 3传说靠近故事,但也必须依靠传说核,以某种真实的面目出现。严格说来传说也尚 未完全脱离依傍而独立。故事则完全不顾忌真实与否,突出的是文学功能和欣赏娱乐目的。民间故事的分类是世界性的学问,目前的四种索引法尚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民间文学。 但应了解这四种分类法及特点。 一、一、ATAT 分类法分类法 AT 分类法是以情节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创立者是芬兰著名学者、芬兰科学院院士、 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安蒂阿马图斯阿尔奈。AT 分类法的 A 便是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阿 尔奈根据芬兰、北欧和欧洲其他地区少数国家的民间故事资料把故事分为三大类:1动物 故事;2普通民间故事;3笑话。阿尔奈的分类法具有开创性,但由于视野太窄在实际 应用中多受限制。 1926 年至 1927 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授斯蒂斯汤普森对阿尔奈的分类法进 行了补充和修订,不仅补充了大量的新类型,而且列举了每一类型在各国的记录,扩大了 分类和使用的范围。因此人们把他与开创者阿尔奈并称,取“汤姆森”第一个字母 T,把他们的分类法称为“阿尔奈一汤普森体系” ,简称为“AT 分类 法” 。 二、母题索引二、母题索引 所谓母题,是法文“motif“的中译名,是民间文艺研究中常用的学术名词,指构成情 节的细小单位,情节是由若干母题的有机组合。创立者即 AT 分类法的完成者斯蒂斯汤普 森。汤氏从 1932 年至 1936 年,花费了巨大的劳动,完成了六卷本民间文学母题索引 。 这部书成为民间文学作品研究的常备工具书。 三、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索引三、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索引 1W爱本哈特的 EB 索引 本世纪 30 年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先驱已经开始译介、编撰自己的分类体系。钟敬文 先生撰写了中国民谭型式 ,又与杨成志先生共同翻译出版了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 。 W爱本哈特于 1933 年来到上海,吸收了中国学者的成果,又接触到中国的民间文学资料, 于 1937 年编纂了中国故事类型一书。这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一部大型索引。刊行 之后的 40 年间,几乎成了欧洲民间文艺学界认识和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唯一类型检索工具 书 2丁乃通的 TN 索引 丁乃通是美籍华人,1941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英文博士称号,1960 年开始从事民间文 艺研究,1978 年以来多次回国讲学,逝世前在伊利诺斯大学教授英国文学。丁乃通所编索 引以 AT 索引为基础,采取了国际通用编码,大量采用国内资料,基本包括了 1966 年以前 刊印的民间文学资料,为各国学者进行民间故事的国际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总之,民间文学的分类是一门专门的研究项目。目前民间文学资料较之 60 年代已经翻 出了几倍,旧的索引并不完全适合现有资料,民间文艺学界正盼望早日产生一种适合中国 民间故事的索引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反映各民族生产形态的故事反映各民族生产形态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的土壤在中国农村,主要反映农民的喜怒哀乐,这一点与外国,尤其是 印欧的民间故事差异很大。外国民间故事的主角常常是王子,公主、王后、国王,主要讲 述他们的种种奇遇。中国民间故事则紧紧围绕农民来结构,与农民生存息息相关的土地、 牲畜、房屋是中国民间故事展开情节的基本要素。旧中国由于生产手段落后单一,天灾人 祸和家口拖累使一个男人终生的创造除糊口之外所剩无几。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部分是几 代相传。在财产的继承上,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是诸子平均分配制,年长的兄嫂为多得财产 挖空心思侵夺幼弟的份额是构成民间故事的重要主题。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两兄弟分家 和兄弟山 。 一、 两兄弟分家 (一)两兄弟分家的认识价值 两兄弟分家这一故事反映了我国沿续千年的生产资料现状及财产继承方面的矛盾。 A弟弟被哥嫂剥夺而无可奈何,反映农村家族制度下家长的特权;B.哥哥对弟弟的极度不 公平,表现了农村中现实剥削和被剥夺,也反映了农民对生产生活资料的依赖和重视。被 剥夺的一方往往立刻陷于贫困难以自拔。C.在生产方式上,二人一牛的旱地耕作方式是我 国黄河流域麦黍文化区典型的耕作方式。D父亲死后,家产兄弟平分被认作是合理和公平 的财产分配方式。E.农家小康的要求是三亩地一头牛。二亩薄田,一条瘦似狗的弱牛,不 能生蛋的公鸡,是农村中贫困农民的写照;F农村小生产中人畜关系密切;G反映了尸 体土葬、坟头栽树、枝条编筐、用火灰直接埋烧食物等等习俗。 (二)两兄弟分家的艺术特色 两兄弟分家现实性和幻想性并存,但幻想性突出,属于比较典型的民间幻想型故事, 它所有的认识价值均隐蔽在难以置信的幻 想情节之中,在民间故事中具有代表性。1充满夸张性的形容和拟人 狗不能耕田,为了形容牛瘦小,夸张表现为狗耕田;鸡本是啄米吃米的,拟人化为播 种的帮手。狗和鸡都具备同情弱者与其共患难的感情,一人和两只动物组成了一个互助温 馨的小集体,排解了孤儿的无助。 2合理的变形与魔力 鸡狗变形为摇钱树助弱,变摇屎树惩贪:公鸡无法生蛋增值,由魔筐引来群鸟代替。 这造成不断地受到剥夺而不断创出生路的柳暗花明的效果。 二、 兄弟山 兄弟山是以满族为代表的狩猎民族的故事,所反映的生产形态和心理状态别有特 色 1重视山林而轻视土地 故事背景是辽宁岫岩,平原沃野。兄弟三人回乡屯垦,不是枪土地而是为山大山小争 吵。 2占大占小决胜负是“跑马占山” ,马快为胜。形象地反映了狩猎民族以山林为宝和 对马的信赖。 把以上两则不同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故事加以比较,便会清晰地认识到民间文学直接源 于生活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故事反映婚姻家庭生活的故事 娶妻生子,组成家庭,是农民生活中的一项大事。许多农民因为贫穷,终生难以成家, 吃冷饭,穿破衣,老时孤苦无依。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中,生存所需的温饱 需要男女两性共同努力合作,单身男人无法应付从种子到桌上饭菜,从棉花到身上遮寒服 的全部繁杂过程,同时由于溺杀女婴和其他原因,旧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穷苦的单身 汉盼望辛苦劳作回来能吃上热饭热菜,季节变幻之时能有巧手媳妇照应冬棉夏单。于是, 民间故事中出现了一个大的类别异类婚型。根据女主人公的自愿与否,异类婚型的民 间故事又分为“得妻型”和“获妻型”两种。前者以田螺姑娘为代表,后者以羽衣 仙女为代表。 一、 田螺姑娘型故事 (一)田螺姑娘型故事从传奇志异到民间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主题转变 田螺姑娘的雏形出现在搜神后记和唐代的佚书原化记中,已有 1000 多年 的流传史,在历代文人笔记和民间口头有螺妻 、 螺蛳变人等不同名称。文人笔记中 的故事主题大致有二:一是男主人公遵守封建道德,虽一时穷困,冥冥中终于得到天帝神 灵的嘉许,特别派天女以各种面目去人间帮助他,主旨在于劝人行善,遵守封建道德和秩 序。二是以男主人公的风流艳遇而进入笔端,即记下一段“奇事” ,反映的是男主人公的风 流好运,主旨在鼓励和钦羡,是封建文人低俗情趣的表露。作为民间故事精品的田螺姑 娘 ,去掉了天帝的角色和奖励封建道德、表现封建文人情趣的主题,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善 良,勤劳和孤独无助,女主人公为爱情来到人间,与男青年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平 等的劳动生 活,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 (二)女主人公的发展与升华 女主人公在古代的笔记之中是受上帝派遣去人间褒奖男主人公的,仙女有异能却无性 格与感情,夫妻的合与分,全凭上帝的决定。从根本上说,女主人公只是奖品而不是一个 独立的人。在民间故事中,女主人公作为仙女或精灵,有着超人的本领、美丽的面目,同 时,又有独立的感情和意志,有敢于追求的勇气和鲜明的爱情。她同情爱藕男主人公的孤 苦善良和才华,放弃神仙生活而追求平等的婚姻。在艰难之中不改初衷,为捍卫自己的感 情不惜牺牲性命。由于这一类型的故事受到欢迎和喜爱,不断有戏曲改编和上演,黄梅戏天仙配 、越剧追鱼 ,都是完成了这一转变的田螺姑娘型的故事。 二、 “羽衣仙女”型的故事 这一类型故事具有广泛的世界性,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民族的会飞翔的妻子的故 事。我国晋代的搜神记卷十四中有一则豫章新喻县男子 ,是羽衣仙女为代表的获妻 型故事的最早记录。男青年以藏起鸟妻的羽毛衣为手段,迫使鸟仙女成为自己的妻子。以 后生儿育女后,妻子发现了羽毛衣而重新飞走造成夫妻分别是最基本的情节。汉族之中流 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牛郎织女 ,傣族的召树屯与南木诺娜也非常有名。 反映婚姻家庭生活这一主题的民间故事除异类婚型之外,还有人间的爱情故事,代表 作是巧媳妇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 巧媳妇一类的故事是直接继承异类婚中的仙女形象和意蕴进行创造的。巧媳妇的 主要特征是才智超过须眉,其次才是美丽非凡。代表作是白族的巧女 。 巧女又称 百鸟衣 ,讲的是聪明美丽的妻子被皇帝抢走,丈夫依据妻子之计穿上百鸟羽毛制成的衣 服进宫献艺,皇帝与丈夫换衣后被打死,丈夫当了皇帝。这个故事具有浪漫色彩。 梁山伯与祝英台代表的是人间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其中祝英台聪慧果敢坚贞, 依然有一脉相承的天女的影子。 第四节第四节 反映伦理道德的故事反映伦理道德的故事 惩恶扬善,助人为乐,是中国老百姓朴素的美德,对孤弱的老人和儿童应当给予帮助,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应当勇于牺牲,是做人应守的准则。这种信念和道德形成了民间故事 一个独立的主题。 代表作是藏族民间故事问活佛(汉族故事名为找幸福 ,内容大致相同)、 两位 朋友和宝葫芦 。 一、 问活佛是单纯的讴歌善良的故事。男主人公干辛万苦去问活佛自己怎么才能过 上好日子。可村子里干旱,乡亲们拜托他问问水源,他当成头等大事去问;途中老奶奶独 生儿子眼睛失明,撑船的老伯女儿失语都请他代问原因。但是活佛规定只回答三个问题, 男主人公毅然放弃自己的问题。结局是圆满的,村里水源找到了,泉水洗好了失明的眼睛, 哑女恢复了语言,小伙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故事教育人们要把他人的事放在心上,帮助 他人等于帮助了自己。在艺术上故事的特色是巧合紧凑,所有出场人物都成为推动情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