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一、一、 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 培养激发学习作文兴趣的必要性。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是不高的,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惧怕和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2)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关的。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2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作文学习任务的强大推动力和必不可少的前提。(1)动力。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换句话说,学生学习作文的最佳动力是对作文这门学科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舆论,班集体的风气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相比这下,内在动力更为重要。这种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由三个心理要素构成的,一是学习动机,二是学习兴趣,三是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这三者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起支配作用。即是说,学生有无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内容有无兴趣。因为小学生对正确学习目的缺乏理性认识,即使有些认识,也难以用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经验证明,对小学生来说,凡是他喜欢学的,就有动力,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二篇日记,那些对作文表浓厚兴趣的学生岂止一、二篇,三篇五篇,七篇八篇都不止,这些学生并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学习兴趣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它可以使学生整个认识活动积极主动化。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知事物的主动性,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无论教学生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使他们爱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等于在他们学习进程中安装上一台率最大的发动机。(2)前提。心理学上讲:“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生兴趣。 ”学好作文的条件很多,如:必须要有阅读的基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要有一定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懂得一些写作常识,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想写好作文,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但这些必须以对作文表兴趣为首要前提。二、二、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任何人的任何兴趣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也必然是学习作文过程中的产物。这种兴趣的形成既和主观因素有关,又和客观因素有关。作为课堂教学主导因素的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掘,善于引导,用满腔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些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方法,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在当前教学不断改革的年代里,教师的眼光不应该只瞄在方法的变更上。因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总是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学习新方法,首先要学新思想,要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之间的矛盾。否则指导思想不变,方法再新、再先进,一学就有可能走样。方法作为实现目的手段,它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提高了,明确了,方法不仅好学,而且还可以有自己的创新。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则正确地反映了有法与无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过去在研究作文教学时,往往在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上谈得比较多。但是从培养兴趣的角度讲,仅仅把作文教学过程概括为“写什么” 、 “怎样写”就远远不够了。因为教师虽然想教,而学生主观上却没有想写的愿望,这仅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首先让学生想写、愿意写,然后再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最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样的学习过程可概括为:“想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得怎么样” 。下面按这样的顺序分别谈谈在每个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关于关于“想写想写”的问题的问题所谓想写就是教师要使学生乐意写作文,喜欢学作文,而不是任务观念或用其他带有强制性的手段迫使学生被动地去学习作文。有些学生不愿意或不喜欢学习作文。归纳一下,大体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作文;二是学生感到学习作文太难;三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热情。如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1) 要使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学习作文学生对作文学习不感兴趣,就是因为错误地认为他不需要学习作文,他们不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思想感情,写作文就是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了使学生体验到作文与自己目前生活、将来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老师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例如,有一位老师组织学生作军事游戏,一个学生由于在字条上没能用准确的词语写清自己前进的方向,使自己的同伴迷失方向,结果游戏失败了。老师就请这位同学把这次教训当作一件生动的事例写下来,学生从中感到了学习作文的重要性。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轮流写班级日记,把班里发生的大事记下来,并向全班公布,学生因为写的是自己的事,所以记起来很有兴趣。经常听到一些小学生讲:我将来也不当作家、文学家,学习作文没用。有一位老师听到这些议论后,没有急于给学生讲大道理,而是请学生到新华书店去调查,看书架上摆的书究竟有多少是作家、文学家写的。经过调查,学生看到了那一本本薄的厚的书非但不全是作家写的,而且作家写的仅占那些书的很少一部分。这个学生明白将来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都离不开作文。开学的第一天,学生们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交谈自己假期里的所见所闻。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孩子们所谈的,都是自认为最能够吸引别人,打动别人的有趣味的事。老师明白这是学生产生了急切想表达自己假期生活区的需要。于是上课的时候,老师先不着急说要写作文,而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以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一件件生动、真实、有趣味的事说出来了,自始至终学生们讲得兴致勃勃,使人感到孩子们确有非吐不快之感,最后教师作了简单的总结,要求孩子们把所说的写下来,很自然地完成了“一件有趣味的事情”的作文选材。这位教师运用心理学上需要的规律,因势利导,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时机,满足了学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2) 准确地把握中年级作文教学要求的深度。上面谈到学生不愿意学习作文的原因之二是感到作文难。分析一下,造成学生感到作文太难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是作文本身确有它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有些教师未能把握中年级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人为地拔高了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把本来就比较难的作文又人为地加大了难度。例如,学生一上三年级,有的老师就搞命题作文训练。据了解,这样的训练也不是在低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由写话训练一下子跨到写篇训练,这不仅加大了难度,而且无法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相适应。甚至还有提出开头结尾新颖,立意要高,选材要新要奇等等不恰当的要求。作文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认识能力的综合反映。两个“综合”体现着作文珠难度,但是事物是可以转化的,不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就是向更坏的方向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就是作这种转化工作的。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教师的工作既可以使作文由难变易,也可以使作文由难变得更难。教师应该努力做好由难变易的工作。一位教师第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这位教师一上课就讲:命题作文要比写一段话难多了,要不努力就学不好。教师的这句开场白本身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如果是讲给成年人,也无所谓。但对象是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的本意很清楚,无非是想通过问题的严重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后面教师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就有可能冲淡那句开场白的作用,然而结果恰恰相反,这节课上得不够成功,不良的学习后果起到了验收报证命题作文难的作用。为了解决“作文难”的问题,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新学期的一次作文课。他们认为第一次作文课对把作文由难变易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先入为主。上好第一次作文课,就是想让学生一接触作文,就对作文产生好感,向学生预示成功感,树立学好作文的信心。有的教师第一次上课时,设计组织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如小语五册第一次习作,重点是训练写一段话的先后顺序问题。教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些不按顺序做事、写文章的笑话,然后请六位同学代表本组像智力竞赛那样看谁能迅速准确地重新排列好四幅图画的顺序。一节课上下来,既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更重要的是初上作文课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不感到困难和枯燥无味。如果是一个基础差的班,有的老师就现身说法,把自己童年时代学习作文所走过的道路如诉家常一般讲给学生,或者以学生为例,介绍他们学习作文的成功经验。使学生从心里感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学好作文,不必为作文的学习发愁害怕。一般地讲,新学期伊始,学生普遍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新的老师,新的学期,新的课本,都会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新的刺激,往往可以诱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抓住新学期开始这个大好时机,上好第一节课,会使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更加高涨。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有的老师为完成一篇作文的教学,往往从单项或分项训练入手,这种分散难点,化难为易的方法是很可取的。例如,为了训练写人,先从训练写外貌、写对话、写动作、写心理活动等项入手,一项一项写得象点样子了,再综合起来写。作文本身虽然有它一定的难度,但是并非难到学生无法逾越的地步,其实稍有一点难度的事情往往更能激发人们去探究它的兴趣。我们如果能正确地掌握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变作文难为不难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学习作文兴趣的前提。心理学上讲,老师热爱本学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往往取决于他对所教这门学科的老师有无感情。因此,融洽的师生感情,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老师对作文的热爱都是培养学生学习作文兴趣发不可少的条件。老师常常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老师如能在学生中谈论作文,用自己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去感染学生,这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反过来,老师对作文就成了一种枯燥无味、毫无生气的形式主义的过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学生对学习抱冷漠态度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本人在工作上缺乏热情。这话讲得一点不为过分。关于关于“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的问题“写什么”无非就是选材,如何在选材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下面分两点来谈。(1)要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学生对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则更愿意、更喜欢反映出来。所以我们无论要求学生是写人、写物,还是写景、写事情,首先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了解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是学生感兴趣的。如果大体上规定一个写作范围的话,则应该是学生的家庭、学校或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区。同时要和他们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相适应。有的教师给学生出的作文题目是“春” ,结果学生写得不理想。为什么呢?因为“春”是个抽象的概念。四年级小学生对春的理解还是零碎的、具体的、感情的,有的教师甚至还要求学生写出春的寓意。长此以往,学生想写,却又写不出,很快便会丧失兴趣。再如,小语七册16课后要求写“小闹钟” ,我们是拿一个造型陈旧的马蹄表作教具好呢?还是拿一个具有八十年代特点的闹钟好呢?哪能一个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命题对路,写作范围具体,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十分重要的一环。(2)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的自由在作文教学中,统得过死,指令性东西太多,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应该引导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