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6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5页 / 共76页
第6页 / 共76页
第7页 / 共76页
第8页 / 共76页
第9页 / 共76页
第1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1 年年 1 1 月月 9 9 日房山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日房山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批准) )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 - 1 - 目 录 第一章 “十一五” 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阶段、 新机遇和新挑战 . 1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 1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房山区发展的新阶段、新机遇和 新挑战 . 8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 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3 第三节 战略目标 . 14 第三章 功能定位和空间发展布局 . 18 第一节 功能定位 . 18 第二节 空间发展布局 . 20 第四章 战略任务 . 24 第一节 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努力打造功能完备的现代 城市新区 . 24 第二节 加快推进新型产业化进程,努力打造首都高端 制造业强区 . 33 - 2 - 第三节 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 建设适宜人全面发展的和谐新区 . 41 第四节 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农村发展,率先打造首都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 48 第五节 创新低碳发展模式,建设产业友好生态宜居的 绿色发展新区 . 55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 1 - 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十一五” 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时期面 临的新阶段、新机遇和新挑战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房山区按照“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两大功能定位,从服务首都建设大局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依法发展,加速区域城乡统筹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 “三化两区”发展战略,按照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努力构建“两轴三带五园区”发展新格局,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 特别是 2009 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全区上下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争创一流的气魄化危为机,夺取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攻坚战的重大胜利。 综合评价过去的五年,综合评价过去的五年,房山区房山区已经已经成为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最成为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成为首都实施“三个北京”战略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成为首都实施“三个北京”战略的绿色发的绿色发展新区展新区和和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实践区实践区, 全区经济终于步入了全区经济终于步入了 “双“双轮驱动”轮驱动”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总的来说“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较好,除个别指标未能完成外,主要经济发展和社会调控指标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十一五”末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42.2- 2 - 亿元,年均增长 9.9%,完成规划目标的 78%;区域税收达到 181.8亿元,年均增长 27%,完成规划目标的 20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8.6 亿元,年均增长 65.9%,是规划目标的 5.5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253 亿元,年均 250.6 亿元,是规划目标的 2.78倍; 万元 GDP 能耗减低到 2.5358 吨标准煤, 比“十五”末下降 32.4%;万元 GDP 水耗下降到 78.6 立方米,比“十五”末下降 42.2%;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 257 天,比“十五”末增加 39 天;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 94.5 万人,比“十五”末增加 7.5 万人。 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和压力巨大。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频繁波动使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呈现较大的不稳定性。面对来势迅猛的金融危机冲击,区委、区政府以北京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加速推进城市化为契机, 果断提出了“三化两区”发展新思路,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采取“战时体制” , 实施功能区“破冰”行动, 创造了与大国企进行大合作的新模式,吸引适合首都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集聚。大力实施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工作,积极实施山区人口搬迁工程,扶植山区替代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由平稳增长转为快速上升,多项指标增速领跑全市,经济地位明显跃升, 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进入了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为“十二五”时期实现高位攀升奠定了基础。 二、以新型城市化为动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格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主动把新城建设融入首都发展的大格局,按照城乡等值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乡一- 3 - 体、城乡互动格局基本成型。 “十一五”末城市化率达到 67.5%左右,接近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新城建设和重点镇建设拉动了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多条融入市区通道加速筹备和建设,轨道交通房山线 2010 年底通车运营。实施了一批道路、污水、垃圾、电站、燃气等项目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和可靠,城市承载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 67%和 87%。在全市远郊区县率先实现“村村通公交” 。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和城乡环境整治力度,燕山地区和房山地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长沟、窦店成为全国卫生镇,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7.3 平方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以实施“三起来” 、 “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百村帮扶”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村庄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50 余个镇、 村分获北京市“环境优美乡镇” 、 “最美丽乡村”和“生态村”称号。 着力提升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功能,加快实施山区发展绿色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北部山区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造林、废弃矿山植被修复等一大批重点绿化造林工程,累计完成绿化造林 16.2 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 54.3%,山区生态环境大幅提升。努力扶植以旅游业为龙头,一、二、三产相融合的替代产业发展,山区经济进入了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三、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4 - 达到新水平 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实力明显增强教育实力明显增强。创造性实施山区中学搬迁,彻底解决了山区教育落后问题,规模化、均衡化办学迈出了示范性、关键性的一步。中小学校舍翻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完成率均保持在 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8%。职成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市远郊区县前列。高教园区建设初步成型,北京工商大学等五所院校入驻园区,高教园区正在向高教科技新城的方向提升。 区域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区域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实施了良乡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区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楼和 48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程,构筑了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在全国前列,参保率达到 100%。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规划人均期望寿命 78 岁的目标。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预警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发展。重点实施了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影院(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村村通”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7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和市级名录。实施了良乡体育中心一期和房山体育场改造工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屡创佳绩。 - 5 - 积极统积极统筹城乡就业筹城乡就业,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由“十五”末的 7.33%下降到“十一五”末的 3.17%,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 58.8%。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范围和标准逐步扩大和提高,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492.3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3768.9元,年均分别增长 11.6%和 9.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410.3 亿元, 比“十五”末净增 235.7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 119.8 亿元,年均增长 13%。 四、以“和谐房山” 、 “平安房山”建设为动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进一步弘扬。以迎奥运、迎国庆活动为契机,以“迎、讲、树”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成功创建“首都文明区” 、 “首都文明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