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摘要 在楚纹饰艺术中,凤纹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深刻的民族特色。 楚文化中凤纹艺术的运用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观 念中。本文拟从社会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楚文化图腾进行深层次的引申研究, 对楚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如何运用传统的本土文化打造 城市景观。关键词:楚文化,景观设计,1 1、前言前言 楚文化与注重理性的中原民族文化相反,楚文化中更加剧了鬼神的力量, 更多浪漫恣意的遐想,更多飞扬的激情。 “楚民族还没有完全进入理性时代,还 保留着某些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神话思维照样存在,宗教气氛同样炙烈,人 性还没有被完全扭曲,独立意识同样普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比较淡薄。 ” 在后期的与中原华夏的密切接触中,楚国从中原吸取了很多先进的文化因 素,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楚艺术以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 美术乐舞、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等为载体淋漓尽致展现在我们面前。楚国的青 铜冶铸技术为当时最为先进,丝绸刺绣等工艺精湛, 离骚 、 庄子等都是华 夏文化的高峰,楚国的音乐、舞蹈、美术、雕塑等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 度,楚国的文化艺术成就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完全可以说与古希腊文化不相 上下,在世界不同地方竞相生辉。所以,著名楚文化学者张正明断言: “楚文 化达到了上古文明的颠峰。 ”2 2、楚文化元素与景观的关系楚文化元素与景观的关系 景观文化是个大文化的概念,它不同于文学、诗歌、曲艺等,它与建筑文 化相似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但它又不同于建筑文化。文学、诗歌、曲 艺是有关精神领域的内容,唯一的目标就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求。它仅需要 很少的物质媒介,受物质、经济利益的约束比较少,从而可以专注于诗歌、曲 艺的韵律、美感和文学的想象,因而它们较之景观文化与建筑文化是更为纯粹 的艺术。景观文化则不同,它包含物质领域的内容,同时要以物质形态为基础 才能发挥景观文化的实际价值。就这方面来说,景观文化与建筑文化比较相似。 它们都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但是,它们又有所区别,建筑总是以物质、 功能为它的第一属性。维特鲁维就把坚固、实用、美观作为建筑的三大要求, 而相对来说,景观却变化自由一些,它不必以物质、功能为它的第一属性。就 如,景观最初出现时,它纯粹是以视觉美学的角度来定义的,美感是它唯一的 标准。到近代,由于景观的内涵变得比以前复杂的多了,它的内容更丰富了, 涉及面更广了,因此需要解决更多的物质、功能要求,但美感还是它的重要属 性,高层面的心理需求满足还是它的最终追求。因此,相对建筑而言,它离艺 术更近一步,对艺术的追求更多一些。在国内,景观文化虽然提得比较多,但 至今还无确切定义。如俞孔坚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就有以景观 文化为标题的文章,但仅限于探讨了传统景观认识的一部分内容而已,主要讲 述了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传统景观中的生存环境意识。3 3、景观中本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景观中本土文化存在的必要性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支柱,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活力和灵魂。城 市文化建设最终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特色,直 接体现为整个城市竞争力的增强。不论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在城市建设者的 实践中,城市景观都是以单纯的视觉效果出现的。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 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如何展现城市的历史进程这一问题上,主要是考虑历 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关键在于展示其发展过程,根据历史发生学原则, 将重要历史时期的景观有机结合,使人们感受到历史文脉的延续与跳动。 一条街道的景观,不单纯是外表,而且还有内在。不仅有静态,还有动态。 它既高度地反映了城市建设者和广大居民所共同创造的物质高度文明,而且更 蕴藏着长期以来该城市精神文明的积累,也高度地反映出精神文明。城市街道 景观设计文化是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内涵和品位,可持续地体现了城市设计的 精神和发展。塑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4 4、楚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应用楚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应用 楚图腾是楚人特有的徽号与标志,代表着信仰以及楚人的民风民俗,承载 了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楚文化图腾特有的地域性,拥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 以及个性,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能源以及养料。楚文化特有的亲 和力以及凝聚力,是楚人思想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楚人的追求以及价值观和个 性品质、人文精神。曾经影响了半个中国的楚文化,它滋养的地区形成浓郁的 楚文化氛围,它的辐射能力不可小觑,今日它的影响在很多地方仍然显著。 现代艺术从楚文化图腾中吸取到很多养料,一批与楚文化图腾休戚相关的 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直接从楚文化中吸取营养一脉相承。楚文化图腾在现 代艺术中的拓展开发,成为一个日益受人关注的部分,笔者在下文中对楚文化 图腾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将要进行简要的探讨。 在现代的城市环境建筑、城市景观等地方,人们都可以或多或少看到楚文 化的影响,那些有象征性、记载性的图腾传承千年而经久不衰。对楚文化图腾 的继承,成为了华夏历史不可忽视的信物,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活灵活现, 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象征,是华夏之魂,体现了华夏传统文化的精神面貌 与综合实力,这些传统文化的再现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质和艺术性为现代艺术发 展竖立起了与众不同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1、楚文化图腾在现代城市文化艺术建设中的应用、楚文化图腾在现代城市文化艺术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在楚文化的背景之下出现一批息息相关作品,它们都是直接取材 于楚文化之母体,展现着楚文化的神韵,同时拥有今日的神采。楚文化图腾在 现代立体艺术中主要体现在公共艺术以及环境艺术两大领域,在这两方面都成 就突出。譬如在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内部建设一批具备浓郁楚风的公共艺术, 这些景观艺术,提高了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带来高雅的艺术品位。景区里面建 设的楚市、天台、祝融塑像、寓言园等等,都直接继承于楚文化。景区里面的 标志性建筑是楚天台,根据章华台的“层台累榭,三休乃至”形制而建设,整 建筑面积达到 2260 平方米,层阶高耸依山傍水,一共高 35.26 米,楼顶上设 一只高 1.2 米的铜凤,楼正面镶嵌 600 多块天然大理石,拼成“楚天仙境丹 凤朝阳” ,是楚天一绝。而磨山凤标是该地的徽记,总高 7.2 米,用铜 15.8 吨,构成是两只凤凰立在百兽之王老虎之上,气势不凡,这个创意直接取材于“虎座立凤”上面的凤凰与老虎组合,上面的两只凤凰尾高高扬起,围形成为 一个半圆形,在自然天色与山色的映衬之下,显出意气风发的气势盎然,代表 着楚人的不屈意志与昂扬斗志。 (图 1) 同时荆州作为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现在更是直接继承楚文化来建设城市, 楚文化成为城市一张名片而扬名海内外。荆州古城的城标即是一只凤凰,这是 楚文化应用于立体艺术的完美再现。图 1 祝融观星“祝融观星”是一尊气宇轩昂的铁像,矗立在磨山之巅。祝融是 楚人公认的远祖,是一个有着非凡神力的“火神” 。雕像高 5.5 米、重 6.5 吨, 基座高 1.5 米,下为九级圆形台阶,象征九重天。雕像左手擎物,右手托甲, 肌肉发达,刚猛有力,身有鱼鳞,腰带下垂,脚踩日月,仰视前方,其头部、 眉毛、胡须、大腿、胯下、脚下烈焰熊熊,令人望而生畏,整个雕塑显示出超 人的力量和气。作者在设计造型时,大量参考楚文化的种种文化符号,例如祝 融左手向上持的物件,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图纹“斗”字;右手所托的, 是商代甲骨;背面形象所参考的,是江陵马山战国楚墓出土丝织物上“三头风” 的形象;此外,祝融双腿下蹲脚踩日月的姿势,系参考湖北荆门出土的“大武辟 兵”铜器图案。如图 2图 2 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城市中有许多水文化遗迹遭到损坏或已经消失,散布 在城区水边的古建筑、古树、古井、古巷和名人故居、遗址古墓等历史文化的 结晶,有相当一部分未被好好发掘、保护、展示和利用,如再不引起高度重视, 则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抢救和保护好现在还幸存的历史文化古迹, 以及在历史上曾有过鼎盛时期,或有过较大名气的活动场所,并设法使其重现 光彩。5 5、结论结论 在当今的公共艺术创作中,更是讲究本土文化背景与创作的水乳交融,地域文化己然成为了不同城市和区域的代名词和名片。地域文化作为当地人民的 宝贵财富,它不仅有着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且是地方人民情感和精神的 重要载体。在目前,人们对地域文化的阐释主要体现在文字层面,更多是就地 域文化赋予的象征性和精神意义来倡导和弘扬的,而将地域文化中具体包含的 东西与公共艺术相结合,并赋予它新的视觉审美和时代意义,则是一个比较新 的课题,这个课题无疑是广大艺术工作者和地域文化学者需要共同努力的,而 一些艺术工作者在这方面己经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和其它地域文化相比,楚文化有着它无与伦比的光辉和独到的魅力,作为 楚地子孙,我们更应该为楚文化感到骄傲,把弘扬楚文化作为己任.而当前,楚 文化环境下的当代公共艺术创作除了数量过少外,主要还存在着题材单一、创 作题材重复、对楚文化认识概念化等问题,这对楚文化的弘扬和当代公共艺术 发展都是一个损失。 针对这些问题,在前文,笔者对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题材的拓展 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并试图打破人们对楚文化存在的一些固有的、片面的认识, 希望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对楚文化进行新的挖掘,从而丰富对楚文化的认知,为 楚文化环境下当代公共艺术创作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O02.n 2 美约翰O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0.8 3 德维勒格编.苏柳梅译.德国景观设计 (l.2).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1.3 4 英西蒙.贝尔.王文彤译.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2 5 英G卡伦著.刘杰、周湘津等编译.城市景观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 6 河川治理中心编.刘云俊译.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中国建筑公 元出版社,2004.10 7 美赫伯特.来塞特尔.德国生态水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8 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 9 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3)滨水景观.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10金涛、杨永胜主编.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与营造.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3.8 11李葱葱.寻找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之文化归属.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2 年 12 月,第 24 卷,第 6 期 12陆敏玉.“以人为本”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化个性的思考.福建建 筑.2000 年第一期 13张锦秋.浅谈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建筑创作,2002.4 14黄虹.城市文化的意义与城市景观的特征.安徽建筑,2005.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