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策论:明治维新时期的财政及产业发展策论:明治维新时期的财政及产业发展这个本来是一篇不太成熟的作品。后来翻阅史料感觉还需补足。但是现在是急需写策论好能进领内。所以就将就点。还望见谅。目的:通过对日本财政改革的过程,以及因财政改革引发的延伸事件的记录,分析和描述,以说明以下问题。1,通过对日本财政改革的记叙说明近代日本财政制度的建立过程,由于近代日本的工业化其背后是由一个近代化的财政制度所支持的。在考证近代日本的工业化进程的时候,有必要说明近代日本的财政制度和货币制度。2,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不是所谓民主制度。相反在其执政期间极不尊重民意。而且有大量的侵犯私有财产的行为,和以权谋私,擅自敛财,贪污受贿的行为,这些行为给普通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其生活痛苦不堪,以致暴动不断。(文章私経済学先生愚小書論文、謹吾師敬意申上)1,太政官札和首次通胀明治维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开始就伴随着一系列混乱,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幕藩体制,幕府作为诸藩的首领。因为地盘最大而最有实力。然而之前的幕藩财政已经到达情况十分严重的地步,首先是自古代的产生的四公六民征税制1难以维持,由于各藩都在增加军备以应付彼此间的争端要花掉每年 50%乃至更高的收入在人手,即武士的俸禄上,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工作,大炼钢铁,造炮造船造火车。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因此不停压榨农民。萨摩藩达到八公二民之多导致农民大量破产。经过戊辰战争2,维新军击败了幕军之后,虽然接受了幕府的地盘,但是幕府并不是一个中国式的中央政权,幕府只是一个藩国而已,只不过这个藩国实力最强。接管了幕府地盘的明治新政府实际上只能直接控制 1/4 强的土地和税收,而非全日本的土地和税收3。为了使日本团结成“一个国家”,需要大力推进“富国”的大量事业,这些事业造成了财政上的大量支出。而现实中这些“富国”事业大量赔钱,实际是贫国项目。不能给财政带来收入。此外,由于内战,政府和各地方大名都借了很多钱,整个日本的财政状况都是极其糟糕。1四公六民征税制:日本古代税制。征收实物米为税。方法是根据收获量,出产的产品分为 10 份,四份为税,交公。六份归农民自己保留。被称为四公六民征税制。2戊辰战争:即戊辰年1868 年发生的日本倒幕战争,支持维新的军队与幕府军开战,结果幕府军被击败,其军事力量被消灭。明治维新由此开始。3由于明治政府初期征收实物税,因此政府财力仍以白米的收获数计算,当时政府只掌控约 800 万石白米的收获量。而全国总产量是 3200 万石。面对严重的财政困难,新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增发纸币,明治政府任命原福井藩藩士4,殖产兴业一词的提出者由利公正5为主计挂。发行名为”太政官札”的不可兑换纸钞,面额有 5 种10 两,5 两,1 两,1 分,1 朱。预备发行 3250 万两,实际总数达万两,向各藩、府县、商贾借出款额达万两。明治政府企图通过这种办法解决财政问题。但是由于准备金缺乏,发行的只能是依法强制推行的法币,而非有金银支撑的本币。由利的办法导致了急剧的通货膨胀和纸币信用低下。更加糟糕的是,当时货币制度非常混乱,而太政官札被投入市场实际上加剧了这种货币混乱。货币混乱以及其引发的财政危机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藩札问题,藩札是日本各藩独立发行的纸币,仅限本藩内使用。因为财力的限制,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无力动用军力消灭这些诸侯。因此也无力取消藩札。这使得货币系统得不到统一。当时仅福井藩一藩就发行了 26 万两藩札。接下来是投机倒把现象严重,东日本长期以来使用金为本币,并且以金币的数目结算,西日本长期以银为本币,以重量来结算。而且两地之间度量衡不一。而且在国际上日本由于金银比价差异很大。6造成了币制倒挂。结果金币遭到不法兑换,大量流出国外,这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困难和流通的混乱。第三种情况是严重的伪币行为,当时由于制币技术不发达,成色不足或重量不足的金银币四处泛滥。而太政官札也遭到伪造。伪钞横行一时,太政官札信誉扫地。第四是因为戊辰战争中的沉重军费,政府向民间大量借贷。贷款的本息成为财政的包袱。第五是因为一系列根据殖产兴业,即让日本快速现代化的思想而产生的贫国项目花掉了大量税金而使得政府极端贫困。由于以上问题,政府纸币信用当然低下,虽规定面额100 的太政官札等同 100 两金,但是实际价值是 100 两金能换 150-170 的太政官札,很多地方甚至达到 200 太政官札,而且还有很多地方纸币不通行。民间的交换手段仍然主要使用金银币和藩札。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降低。4藩士:各藩的的武士,做特指时用来称呼那些幕藩时代受命前往或常驻外藩和幕府的地区的负责管理本藩在幕府地区和外藩的办事处的本藩武士。5由利公正:日本大财阀,三菱系安田财阀的创始人,福井藩士。日本第一家保险公司”明治安田”的创始人。明治安田是日本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总资产达 26 万 4122 亿日元。6也有因为参与倒幕的 4 个日本藩国萨摩,长州,土佐。宇和岛/佐贺都是西日本的藩国,以银为本币。所以不重视金的原因。2,第一次大隈重信改革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但没能使政府摆脱财政危机,反而让危机加剧,由于货币系统的混乱。不但百业凋敝,政府本身赤字成山。黔驴技穷的明治政府不得不转向从直属的 1/4 领地增收地租,加租的结果是农民造反日本真壁地方的农民因为官府强行推行太政官札而发动暴乱,结果引发附近地区不满群众的连锁暴乱。此暴乱被称为真壁一揆,轰动一时。那些直接担当的财政大员们遭到了各界的猛烈批判,最后由利公正垮台,肥前佐贺藩藩士大隈重信任主计挂。大隈重信接手后决心恢复货币秩序。上台伊始,就实行由一系列法律条文组成的日本最早的货币法新货条例 2。根据新货条例的精神,大隈重信伙同太政官1三条实美实行了被称为大隈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大隈企图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严重的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秩序,消除财政赤字。首先是成立造币局,改进造币技术。以求将伪钞逐出市场。接下来发行日元纸钞。明定太政官札和藩札可以以 10 进位制兑换日元。消除货币系统的混乱。接下来是改进纸钞的流通,此时是 1869 年,当时太政官札比价已经到了荒唐的程度,中央地区从能换 150-170 太政官札涨到 185 到 200 以上,地方上甚至出现干脆拒收太政官札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大隈重信认为这是由于太政官札面额太大,政府缺乏小额硬币而导致的。为了解决该问题大隈重信采取以下手段,首先是回收太政官札,允许以太政官札兑换金币,限期兑换、未能兑换的以每月五朱(5)支付利息。接下来发行面额较小的民部省札2 分,1 分,2 朱,1 朱来进行健全纸钞系统。帮助流通。民部省札总共发行 750 万两。而且一种幕府时期流通的被称为二分金的小型金币被允许继续在市场内流通。帮助货币流通的活跃。与此同时,大隈重综合了东亚经济圈银本位的特点,和国际市场银元大量通行的现状以及政府金币不足的窘况这三个情况。提出日本应建立银本位制度。并着手准备在横滨开港,铸造银币。1太政官:相当于中国的丞相,在明治时期是内阁名义上的首领。三条实美死后该官位被废除。2当然此时新货条例还是十分粗浅,但它在日后的不断改革中逐步得以完善。3,大隈重信改革的成果和造成的问题大隈重信的举措最开始时颇不顺利,首先是造币局发生火灾,印制预备发行的日元的设备被悉数烧毁。制定的发行日元去除伪钞的计划不得不推迟。同时,由于政府尚无足够能力压制各藩,大隈重信的改革遭到了地方的抵制。因此藩札仍然不停的被印发和通行。各种纸币都在政府的控制区里通行,百姓叫苦不堪,但是由于明治政府不尊重民主权力,强令推行,也因为同时人们对金币不予信任当时各藩不但发藩札,还私铸金币,总数达12,3 种之多。成色很差,还有混铜的,以至于信用扫地政府纸钞信用还是在两年内初步建立起来。大隈重信因此升官。但是大隈重信的改革毛病很多,首先是币值倒挂的问题,长期以来,特别是幕末,由于金银比价跟国外脱节。黄金外流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导致了政府金币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大隈主张实行银本制。以银为本币,金为辅币,发行法币,即太政官札和民部省札来主导民间经济活动。结果他的做法遭到民部少辅,长州藩士伊藤博文一派的反对。伊藤博文曾是长州藩兰学馆1的佼佼者。一向崇洋媚外。是明治维新时期各种洋跃进的主力旗手。出于让日本快速现代化的愿望和贪污的驱使,伊藤博文力主日本建立金本位制,认为金本位制是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的货币制度基础。是文明国家的象征。只有实行金本位,向美国和西方一样允许纸钞自由兑换本币。日本才能被称为文明国家。但是大隈重信对此不置可否。仍然企图建立银本位。结果遭到伊藤博文领导的长州派的抵制,大隈重信建立银本位的企图落空,又不甘失手,因此大隈重信决定建立“金银复合本位制度”这种不明确的制度,加上历来都有的币值倒挂。黄金不断外流。本币中黄金准备金不足。使得黄金和白银不可能同时成为本币。在维新后实行开港,大量墨西哥银币从国际涌入日本,并变成了主要交换手段。加上大隈重信本人对银本位的重视。这种金银复合本位制度名义上是金本位,实际上是银本位。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世界上银矿山的进一步被发掘。银价日跌。而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持续脱钩。银本位还是无法解决币值倒挂问题。金币仍然遭到不法兑换。并持续外流。而且政府本身仅控制 1/4 的土地和税收,而伊藤博文,五代有厚等人大搞洋跃进,花大价钱引进西方机器,还高薪聘请技工。2搞了不少贫国项目,弄得政府财政入不敷出。货币的混乱,伪钞的泛滥,黄金外流,贫国项目的缺口。虽然纸钞信用初步建立起来,但是这对明治政府的财政危机并没有太大的缓解作用。财政困难仍然严重威胁到新政府的安全。经济秩序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以至于出现大量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欠食儿童”。第一次大隈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想的实效。1兰学馆: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各藩建立的旨在教授西方科学的学校,由于最早将西方科学传入日本的是荷兰人,故西方科学被称为兰学。明治维新的骨干大部分都在各地的兰学馆学习过。2史载当时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月薪 800,但是聘用的英国技师月薪达 2500。4,井上改革大隈重信走后由伊藤博文的手下长州藩士井上睿接替,当时财政状况虽然因为纸币推行而见好些。但是问题依旧存在。洋跃进产生的贫国项目还在给财政制造赤字。举例来说,1870 年时建设的铁制的高鹿桥。花费了大阪府的税金 17549 两。记录的第二年架设的比此铁桥长 3 倍的木制天满桥,才花费了 4934 两。因为采用的是先进铁结构,1/3 的长度却花费了 3 倍半的税金。还有就是根据“富国强兵,置产兴业”的口号建设起来的 52 家官营模范工厂。其中较著名的有富岗制丝厂,新町纺织所,千住制绒所。大阪炮兵工厂等等。但是这些国营工厂并不是为了营利的目的而建设的。这些工厂是作为展示品,向其他同行业企业展示,借此推广技术为目的而建设的。以富岗制丝厂为例,由于当时欧洲蚕病流行,丝织业大受打击,因此日本丝织业备受重视。被认为是关键创汇产业。但是由于当时日本丝织品良莠不齐,国际市场口碑很差。而且产量很低。为了建立近代丝织工业,重树日本丝织品的名声。由民部省牵头并主办了富岗制丝厂。引入法国机械,聘请洋人教习。尝试改良和统一丝织品的混乱情况。还组织了全国纺织业的各家会社来参观实习,进行技术传播、推广和统一。由于本来就不是为了营利目的而成立官办工厂,而且为了能展示全套技术,把工厂的规模铺得很大。导致工厂自成立以来账目就是赤字。接下来的事情更离谱,出于把大阪变成现代化都市的愿望大阪当时是对外开放港口,被认为是日本的脸面。1872 年在大阪街道上设置了 1475 座玻璃灯台,照亮市街。不过,当时没有电力,只有靠油灯,而这些灯设置和维护的费用非常高。以高鹿桥,富冈丝厂和路灯为代表的出于富国强兵的目的而成立的一系列官营事业,事实上都成了造成大量赤字的贫国项目。这些赤字都得由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