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超常儿童超常儿童 通常我们把那些智能发展明显超出同年龄一般(即常态)儿童发展水平的儿童, 称为超常儿童。概括地说,他们一般都具有十大特征,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进取心强,勤奋;自信、自尊,而不自卑、自怯;注意集中,感知觉敏锐;观察精 细,记忆力强;思维敏捷、灵活,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有毅力,善于挖制和调 节自己的智力活动;独创性强。 低常儿童低常儿童 低常儿童是指那些智能发展明显低于同年正常态儿童发展水平的孩子。那么, 如何判断一个儿童的智能是超常、常态和低常呢?国外心理学界一般用智力测验的 方法来鉴定。通常认为,智商在 140 以上的孩子,是超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的 孩子,为低常儿童;其他的孩子都可以看作常态儿童。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特 曼(L。LMTefman),根据 2900 名儿童在期丹佛一比纳量表中被测得的分 数,绘制了一条智商分布曲线其 42 智商在 140 以上的超常儿童只占 1,智商在 70 以下的低常儿童只占 3。这说明儿童智能发展的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处于 常态的儿童占绝大多数,低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相比,可以说微乎其微。国内心理学 界认为,鉴别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属于超常、常态还是低常,除了智力测验外,还 要考察儿童的特殊才能、学业成绩和个性品质等。 智能低常的儿童,一般都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智力显著低于同龄儿童的 一般水平,第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极差;第三,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一些 具体的障碍表现,如象言语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根据智能低 常儿童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的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把他们分成三个等级:智商在 50 一 69 的儿童,为轻度智能不足;智商在 2549 的儿童,为中度智能不足;智商 在 25 以下的儿童,为严重智能不足,一般人叫白痴。据调查材料表明,在全部低 常儿童中,绝大多数为轻度智能不足 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分离焦虑的缓解策略 1、适度转移策略。、适度转移策略。即将婴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或对其他事件的依恋。 适度转移策略包括情感转移、言语转移和游戏转移。情感转移策略情感转移策略即将婴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例:教师直呼婴 幼儿的乳名,会让婴幼儿倍感亲切,从而消除陌生感,加深彼此的情感;又如:教 师理解、尊重婴幼儿在家的一些习惯,象抱着娃娃睡觉、拍着楼着睡等,让孩子有 一种安全感,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老师象妈妈。另外,教师以形体 语言亲近婴幼儿,抱抱他、亲亲他、摸摸他等,让孩子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幼儿 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婴幼儿肌肤相亲,都可让婴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 感和依恋感,从而使婴幼儿的依恋由家人转向教师,减缓因失去依恋而引发的分离 焦虑。言语转移策略言语转移策略就是保教人员通过言语来释怀孩子的焦虑。例:“幼儿园有许多 好玩的地方,老师带你去玩好吗?” ;“你真棒,会自己吃饭了” ;“哇,今天的菜 真香啊,味道一定好极了,谁先来尝一尝”等等,通过言语的说服、引导,以达到 缓解焦虑的目的。游戏转移策略游戏转移策略。针对 2 岁左右孩子注意力不稳定、情绪变化快的年龄特点,我2们就采取游戏转移的方法缓解婴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可扮演婴幼儿喜欢的形象, 表演婴幼儿喜爱的故事;带孩子观看有趣的动画片;与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游戏, 观看哥哥、姐姐的表演;去户外玩孩子喜爱的大型组合玩具;让孩子玩一些有趣的 电动或声响玩具等,使孩子的注意有恋家迁移到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之中。2、适度渲泄策略。、适度渲泄策略。即让婴幼儿适度发一些脾气、哭闹,以满足他对亲人的依 恋。因为,孩子心理的放松,发脾气或哭泣等适度的情绪渲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 理都有积极的作用。小巴布是个聪明可爱、能说会道的孩子,每天来园时,哭哭啼 啼的,抱着她听她说一会儿就能安静下来,而且她一天内要哭好几次,只有听她诉 说才行,如果安慰她或是叫她不哭,反而更加伤心。其实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适当的渲泄就是排除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但在生活 中,当孩子遇到委屈时,许多父母或教师常常不给孩子提供渲泄的机会,不是怕烦 制止孩子哭诉,就是淡于应付,对孩子缺乏耐心和尊重,或是急于说教,不给孩子 申辨的机会。其实,当孩子有了烦恼和委屈时,父母或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 抱在怀里,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这不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 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孩子的想法,更重要的,孩子哭诉的过程也就是渲泄心中不快的 过程,父母或教师的理解和宽容会使孩子感受到自尊和力量,从而转化为健康的情 绪和意识。3、适度肯定策略、适度肯定策略。就是保教人员对婴幼儿所获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 与鼓励。当一些因分离焦虑而沉默寡言的孩子,一旦有意愿与教师交谈时;当孩子 不再哭着不愿进餐而能自己独立用餐时;当孩子能自己快乐地午睡时;当孩子能愉 快地和送自己入园的亲人说“再见”时;当孩子高兴地自己如厕时;当孩子快活地 与同伴交往游戏时,保教人员就用“糖果” 、 “小玩艺” 、 “小花” 、 “红五星”等 给予奖励和肯定,强化婴幼儿的积极情绪,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4、适度满足策略。、适度满足策略。即对婴幼儿合理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满足。缪雨薇是一个娇 小玲珑的小女孩。当她第一天从母亲怀中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哭个不停, 小手始终拉着她母亲的衣角不放。老师从她母亲手中接过她时,她拼命地踢老师, 嘴里喊着“不要,不要” 。当老师真的接过她时,她又无可奈何的钻到老师的 怀里嚎啕大哭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哭喊着要妈妈、要枕头。老师给她玩玩具她不要, 老师告诉她:“幼儿园里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带你去玩好吗?”她也不愿意,嘴里 还不时地喊着要妈妈、要枕头。于是,老师就拿了个枕头给她抱。她拿到枕头后, 双手抱住了它,又拿到鼻子旁闻了闻,然后擦了擦眼泪,开始摆弄起枕头来了。可 是,一会儿她又哭了起来,原来她已察觉这不是自己的枕头。于是又哭喊着:“要 妹妹的,要妹妹的。 ” 放学时老师请其母亲明天把孩子自己的枕头拿到幼儿园 里来。第二天,孩子又哭了起来,老师就给她自己家的枕头让她抱,这回她不哭了, 开始摆弄起枕头来,情绪确实有明显好转。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当孩子 对老师和环境比较熟悉了,就逐渐让她摆脱这个枕头。之后,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她 那清脆地一声“老师早”了。5、回避策略。、回避策略。就是将引发婴幼儿情绪波动的人、事、或物进行适当的回避。 例:幼儿园中被孩子误认为亲人的教工应尽可能地少出现甚至不出现在婴幼儿活动3场所;对触及与亲人分离的故事或诱发孩子想念家人的话题应避开;对勾起孩子恐 惧、紧张、不安的教玩具或其他器件暂时搁起,以消除婴幼儿的焦虑。 6、家园互动策略。、家园互动策略。就是在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上注意家园的互补、互通和互 融。在环境的创设上,幼儿园应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的充满亲情的家庭式 生活、学习环境。使孩子拥有一种“家”的感觉。在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要注意体现灵活性、自由度,尊重婴幼儿的意愿,满足需求。保教人员要重视婴幼 儿的情感关怀,开学前可提前家访增进教师与婴幼儿的关系,平时强调以亲为先, 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好让婴幼儿在宽松、亲和的氛围中,开心、开口、 开窍。对于家庭来说,首先在孩子入园前应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与同龄、异龄伙 伴活动的机会,让孩子感受交往的愉悦,增进交往能力,有利于入托后较快地融入 集体。同时,也可预先带婴幼儿到托幼机构走走、看看,熟悉园所环境,减少陌生 感。其次,家庭成员要避免焦虑现象的发生,应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为婴幼儿入园 入托树立信心,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在家的一些习惯和情绪表现。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注意力缺失过动症 成因: 未定论,可能与脑伤、遗传或神经传导介质失调等因素有关。不适当的环境, 会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程度及其它问题,如情绪困扰、学习困难等。 特征: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主要特征为冲动(行为抑制困难)、过 动、不专注、成就表现不稳定及遵守规范的困难。 诊断: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分为三种类型:注意力不集中型 ADD,过动冲动型 HI,综 合型 ADHD 此外也可因其伴随的问题,如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等因素而有差异。上述行为 可能在七岁前七岁前即发生,症状必须是已在两种以上的不同情境发生(如学校、家庭), 并且存在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学业及工作、婚姻关系里,依然达成临床上显著的 不适应和困扰。 建议由儿童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或特教老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多层次的专 业诊断,并考虑孩子的临床症状、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做整体的评估,避免从 单一现象做过度解释或草率的下定论。 1)要重视注意力缺失现象,给予这样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多提醒;(2)和家长 沟通,让家长积极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如拼图、下棋、看书、摆积木.孩子感 到集中心思和精力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3)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时,即使成人不 感兴趣的事情,例如玩泥沙,也不要去干扰他,让孩子把事情做完。有时孩子正在 写作业,妈妈一会儿过来问要不要喝饮料,一会儿又问要不要开空调,要不就走过 来对孩子的作业指手画脚,使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4)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 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耐挫能力。当 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时,要及时给予表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