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高等学校相近专业毕业生到铁路专业人才的培养由高等学校相近专业毕业生到铁路专业人才的培养【摘 要】 铁道部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铁路系统的现实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与国外普遍存在的培训模式相类似的“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模式,注重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师生沟通,并注意培训对象选择、教师选用、课程设计优化等环节的改革,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关键词】 铁路系统;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支撑。自 2000 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原铁路高校隶属国家或地方管理,教学安排要按照教育部关于通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这种调整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铁路特色人才的培养。基于需求和现实,将相近专业(所学内容有与铁道主专业大致相同的基础主干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毕业成为铁路员工后,安排近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集中学习专业课,我们称其为“大学毕业生 4+1专业进修培训” ,力求在专业知识上将其打造成合格人才。在人事司的统一安排下,人才中心牵头,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一、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培养模式是通用人才向专业人才过渡的必然环节伴随铁路的发展,部属单位引进了相当数量的铁路相近专业大学毕业生。如何在引进的同时提升素质、打造具有铁路专业特色的技术人才,成为铁路人才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1、中国铁路面临的客观实际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进行专业进修培养二十世纪末,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铁路失去了人才来源的固有渠道,紧接着带铁字头专门为铁路培养学生的各类铁路学校无一幸免的被剥离出路,学校教学与铁路实际发生脱节,即使西南交大、北京交大这样铁路历史悠久的学校,所培养出的主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尽管原铁路高校针对移交后专业变宽的实际问题,曾经专题研究过铁路特色专业如何巩固、教学计划如何有别于其它专业的问题,但现实教学计划主专业课所占的教学比重也与过去意义上的铁道专业相去甚远。以下分别是西南交大和北京交大的土木工程和铁道信号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1)西南交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的培养计划是: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并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研发能力的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特色: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和土木工程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宽广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主干课程: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线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地下工程概论、房屋建筑工程概论以及各专业课群组课程等。专业课群组课程按房建、道路、桥梁、隧道等方向开设,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课群组学习,以学习基本原理和设计理论为主。铁道工程群组课为选线设计、路基工程、铁道工程、路基工程课程设计,共 7 学分。由此可见,既使学生在校选择了铁道工程群组课,学习铁道工程专业课所占的学分也仅占毕业总学分 225 分的3.1%。(2)北京交大特色专业自动化的培养计划是:该校自动化专业有两个培养方案。方案一:培养运输自动化控制、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自动化检测与仪表三个专业方向,主干学科为运输自动化控制、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自动化检测与仪表,主干课程:基础主干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等,专业基础平台课,包括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等,专业特色课,铁道信号学、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检测与仪表。学生学习总学分 193.5 分,专业类课程必修加选修 23 分,占 11.89%;方案二:培养轨道交通控制、控制理论与工程、检测与仪表三个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经典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理论、通信原理等,为体现专业特色,其中铁路特色专业色彩较重的课程有轨道交通控制理论、现代交通控制系统、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编组站调车自动化、铁道信号远程控制、信号抗干扰。学生学习总学分 195 分,专业类课程必修加选修 47 分,占 24%。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所占学分与学习总学分比较,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可见一斑。上述专业毕业的学生,基本上被定义为铁道主专业,被确定为铁路用人的主要接收对象;同时,在特色专业学生就业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加之企业待遇偏低,相关单位不得不引进接收一些国内其它工科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补充。这些毕业生进入铁路,日常涉及更多的是铁道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等工作,应侧重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维护、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所学知识和现场实用知识差距明显,大学生在校打下的坚实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及时进行补充转化。否则,既影响单位用人,也影响毕业生本身进入角色的信心,对用好和留住人才极其不利。2、实施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符合国家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铁路开展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是铁路运营企业面对现实努力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为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提供可靠人才保证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国外理论及实践的借鉴。3、大学毕业生进行专业进修培养与国外普遍存在的培训模式相类似在国外,大学教育一般情况是大学科、大专业、内容宽泛的教育模式,许多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后需要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或者进入大公司培训体系。国家、大学、企业三方建立起全方位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专项资金保证运行,由教育资源支持,这样保证了企业适用人才的供给,加速了企业成长,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德国,即使有权利和可能上大学的年轻人也常常先选择一种职业培训,他们认为这是大学毕业后对择业所做的一种必要的前期实际准备。德铁企业每年都要参加大学生招聘会,对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人事部门会与大学生所在的工作部门共同制定职业培训计划,提升职业能力,同时德铁拥有自己的与普通高校不同的铁路大学,专门对员工和新职工进行高科技和新知识培训。4、紧盯需求探索实施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的切入点涉及铁路行业车、机、工、电、辆教学的专业学校都已不专,铁路企业所接学生均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从何处着手搞好切入,成为启动这项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关键。为此,按照人事司关于注意把握“急需、特色”两大特点搞好试点启动的原则,抓了试点专业的选取工作。所谓“急需” ,就是通过分析,近年来确实难以从数量和质量上接收到主专业需要的学生;所谓“特色” ,即非机械、电子等常规专业,而是社会无法模仿、短时间不能打造的专业,这类专业企业需求强、要求为这些毕业生补充专业知识呼声高。调研感到,受铁路建设规模加大和国家工业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影响,铁道工程和铁道信号两个专业上述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多、来铁路运营单位的很少,甚至有的局一年接不到一、两个,致使工电系统各单位所接学生来源分散,也是近年来能够接收到主专业毕业生极少的专业,有的铁路局对接收进入工电系统的学生自己委托办班,有的将零散的相关专业毕业生送学校插班培养。基于此,铁道部由人事司主管、人才中心牵头,从铁道信号专业开始,试办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班,在各方认可的情况下,紧接着开办了铁道工程班、铁道供电班和大型养路机械班。二、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培养模式的实践铁道系统实施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养模式的实践,即对接受四年大学相近专业教育,毕业之后进入到企业的大学生,组织进行为期一学期(或一定时间)的铁道概论,专业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对实验室、设备生产厂家、现场参观进一步增强感性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训班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本科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不是简单的重复原铁道院校相应铁道特色专业本科设计的学习内容,而是结合铁路实际的专业培养。以高级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所从事的专业方向为依据向深发展,系统讲授专业知识和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涉猎到的本专业内容,研讨实际工作问题,指导科技论文写作,以铁道工程、铁道信号“4+1”培训班为例,具体做法是:1、科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基于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特点,更考虑培训对象长远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与运输局有关领导专家协商、不断改进后,体现了专业原理系统构成的特点,同时兼顾了对自身工作有影响的其他专业内容的了解。铁道信号专业开设了铁道概论、信号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联锁、驼峰信号、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调度集中、机车信号、列控原理等课程,铁道工程专业开设了铁路桥梁、铁路隧道、管理学、轨道结构与维护、铁路路基、工务机械、工务监测、铁路线路、专业外语、工务防灾、基础工程、工程测量、铁道概论、等铁路工务实用课程。2、注重实效丰富教学形式(1)引导教学、注重参与。知识讲授、问题解答、教学互动三个环节各有侧重。讲授中根据学员基础情况和关注点适时调整讲课重点,解答问题时要了解问题背景,对涉及交叉学科的要与有关专家研讨交流后回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要指出研究的方法,教学中要相互提问,学员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学校,老师要把带有共性的问题、有启发性的问题、前瞻性的问题让学员试答,避免目前工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一人讲满堂的现象。(2)实践教学、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注重提升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在高速铁路建设现场、设备生产工厂参观教学,了解建设、生产过程,结构状态,工作原理,养护方式及维护重点。铁道工程班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心,学习抗震精神,讲解地震、泥石流、滑坡、落石等灾害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及其治理办法。(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科学严谨的学风。要求学员每人都提出至少一个工作中发现的或资料学习中遇到的、个人认为有研究价值的本专业技术问题,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向全体学员报告,老师和学员对其观点进行评价及补充,鼓励争辩,及时通报和介绍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3、建立师生一体的联系通道培训过程中学员与学校、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构建了知识输送带,通过一次培训建立长期交流网,形成新的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平台。建立班级网上交流联系平台,为学员回到工作单位后仍和学校、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创造了前提。学员把取得的成就告诉学校,把现场的难题告诉老师,共商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三、大学毕业生“4+1”专业进修培养模式的实际成效1、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人事司主管,以部人才中心牵头、各路局自愿报名参加的形式,依托具有铁路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和一流的实验室,建立“4+1”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使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才具有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为解决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人才的整体素质,为入路后大学生继续教育确定了合适的内容,顺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的大政方针。(2)符合铁路快速发展实际。大部分相关专业大学生到现场后,对铁路一无所知,甚至铁道概论都未接触过,加之缺少专业知识,很难进入状态。 “4+1”培训模式的实施,既解决了有些学校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不涉及铁道专业知识的问题,也使一些既使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