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评角的认识一、以实践活动为主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指一指、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练一练、比一比、想一想等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活动基本柜架,改变了学生仅凭眼看耳听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学习要求。二、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手段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角的认识阶段,启发学生想到“做一个活动的角、画角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并且不要忘记“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转动一下,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正如美国学者巴拉布与达菲所指出的,“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向学生问他们应当自己问自己的问题来对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指导。这是参与性的,不是指示性的;其基础不是要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针对专业的问题解决者当时会向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三、以理论为指导设计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锐角、直角与钝角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到潜在的发展水平(用图形表征平角与周角)之间,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指一指、做一做、画一画三步曲,是为帮助学生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所架设的“脚手架”,同样也遵循了布鲁纳关于儿童智力发展从动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到分析水平的心理过程。总之,孙老师对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启发性的问题设计,使得教师的引导更加有效;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以适当的案例为帮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思考性。认识角评课研讨交流二实小:王翠萍看了崔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后,收获很多。老师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落俗套,精心设计了具有新视角的教学活动。一、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一、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角是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儿童头脑中想象的角不尽相同。向 老师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给图形分类导入新 课。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角的概念。然后崔老师又让学 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有角,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 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这节课中,崔老师设计了许多学生动手 操作的活动,摸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 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三、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 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玩一玩活 动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 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 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 在做中学。 总而言之,这堂课崔老师能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 择合理的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也充分认识了角。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 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评评认识角认识角二实小:宫巧芬今天,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四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摩 研读了崔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使我们收获多多,下面 我就从教师的的教学行为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尊重、鼓励学生,合理评价一、尊重、鼓励学生,合理评价 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充分给予学生发表意见、交 流方法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不是简单地 评判是不是,对不对,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 考和规范表达,比如在引导描述角的特征时,就追问:这尖尖 的、锋利的地方其实就是 一个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 点”。判断角时追问:是角,为什么是?不是角,为什么不是?二、面向全体、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组织全体学生动手操作,摸角、画 角、为角命名、找角、玩活动角、数角。教师注重俯下身子去 关注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学生参与面广,发言面也较大。 三、合理、有效运用资源合理、有效运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知识对 图形进行分类,导入新课。随时挖掘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学生发现了 桌面的角、课本封面的角、黑板表面的角、电视机屏幕的角、 三角板上角。并让学生用手比划比划,使学生对角有了直观感 受。合理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出 示不同图形判断是不是角、演示角的大小变化、检测学生找角 的情况、数角以使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展示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还利用实物三角板、活动 角进行操作探究,发现新知。四、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四、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 视让学生亲自感知。视让学生亲自感知。 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 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向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 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 形后,又让学生摸三角板上的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 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五、教态自然、语言准确、板书美观。五、教态自然、语言准确、板书美观。 老师的准备充分,从教具学具等的准备中,不难看出向老 师为这节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板书工整,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 书简明,娟秀的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目标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六、目标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 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 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 内容之一。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 难。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还是比较低级的,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还 往往需要有具体事物的支持,还难以运用假设和命题进行推理。 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必须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我觉得向老师把握的基点比较准。 总之,教师注重自己的教学行为随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起到引领、促进、提升的作用。要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更丰富一 些就更好了,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发现,可以用语言或动作给予 鼓励。自评认识角二实小:崔丽萍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目标是: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角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画角。教学难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1、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角的表象。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的角,但对于数学意义上的角,还很模糊、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我设计了找一找,先从实物中找出角;摸一摸,感性体验角的特征;画一画,对角的认识的提升,做一做,进一步把角形象化,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课下拓展到折一折,让学生参与体验创造角;能力的培养遵循找摸画做折几个步骤,学生调动了生活经验,充分的运用感觉、知觉,饶有趣味的自我建构了角的概念。2、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 (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本节课我有以下创新特色;1、新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对角有哪些了解?”考察、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在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及时调控我的安排和计划。通过了解我知道学生对角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就直接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主题图,找图中有哪些角;如果通过考察我发现学生对角的了解很少或者没有的话,我就准备用谜语激趣导入。2、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变化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试着使自己的活动角变大,变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很直观的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但对于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语言概括,只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动手操作中有直观感知,这是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3、练习的设计,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几个角,及时的延伸到,角像其它图形一样也是一个平面图形,无形中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看,对刚进入二年级学习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有关角和直角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容易混淆。在上述这些背景之下,我在设计角与直角这一课时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对角的认识,二是对直角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高层次的练习。 -BR对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我直接从生活中的角引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初步感知角,抽象出角。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从而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接着通过一组判断题巩固对角的初步认识,最后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角,既能把所学知识现学现用,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第一部分角的初步认识,整个环节就是这样从直观抽象回到生活中,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而第二部分认识直角,则是从一般特殊。在安排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先开门见山地通过对三角尺的介绍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直角,然后通过三角尺的位置变化找直角及让学生贴粘纸找直角这两个练习加深对直角的认识。紧接着就设计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来判断 6 个角中哪些是直角的。在学生完成这个练习过程中,我刚开始的教学设想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教师给学生铺好路,启发学生运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测量判断,然后归纳方法。但试教下来发现虽然效果不错,但教师放手的力度不够大,没有真正地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出来。于是在最终的教学中我尝试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直角,进而探索判断的方法。从课堂实效看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操作起来有难度,更不要谈先目测再用工具测量的方法,但从开课班级的学生反映看还是有不少学生能跳出来,把他们合理的判断直角的方法与大家共享。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既而概括出判断直角的正确方法是:先用目测法把不是直角的图形排除,然后把形似直角的图形再用工具测量,使判断直角的过程既合理又有效。现在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虽说过程有些磕磕绊绊,但最终还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最后一层次的巩固练习,共分四个部分,题目类型比较丰富,题目内容有易到难,而且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把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组合,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上完这节课总体感觉是虽说教学内容比较繁多,难点也不少,但整体节的设计结构还是合理的,教学层次也较为清晰。至于在一些细节上的处理还是有待商榷的,希望听到同行们的指正与建议。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