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溧阳市后六小学 赵娟语文教学,是引导儿童从他自己心中“发展”出真正的语文素养的过程。优秀的语文教学应该能符合伦理地、巧妙地、最好以语文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促进学生自己思维、自己创造、自己体悟、自己运用语言,最终建构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这个理念,基本得到了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认同,但这个理念,倒基本上没有转化为语文教学实践层面的成熟“演绎” 。因为,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需要的不仅是对理念的深刻理解,更需要的是找到较为有效“抓手” 。我认为学生的需要就是有效“抓手”之一。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才是高效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只有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即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来策划和展开语文活动,那么就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那么如何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进行“策划”呢?怎样知道学生的需要怎样知道学生的需要? ?无疑,了解并理解孩子们的需要是首先要着力解决的。我最近请所有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语文老师 ,要求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写。有很多孩子写到了这件事,其中一位是这样来写的:有一次语文课上,小亮在黑板上写有一次语文课上,小亮在黑板上写“承承”字,结果将中间三横写成了两横。于是老字,结果将中间三横写成了两横。于是老师问他:师问他:“小亮,你肚子饿了吧?小亮,你肚子饿了吧?”小亮不解地看着老师,说:小亮不解地看着老师,说:“没有啊!没有啊!”老师又看着他问:老师又看着他问:“那么你怎么吃了一根那么你怎么吃了一根排骨排骨呢?呢?”“排骨?什么排骨?我没有吃呀。排骨?什么排骨?我没有吃呀。 ”他小声辩解。他小声辩解。“那,你好好看看那,你好好看看” ,老师指着他写的那个错字,说:,老师指着他写的那个错字,说:“那你怎么将那你怎么将承承身上的身上的排骨排骨吃得只剩下两根了?吃得只剩下两根了?”他看了看,他看了看, “哦哦”的一声,终于恍然大悟。的一声,终于恍然大悟。我统计了一下,全班 48 人有 18 人写到这个事例,还有 15 人写到我教学写“芬”字偏旁针对学生将草字头写的太大进行教学的那件事,还有 15 人写了关于老师的爱心的事例。后来,我采访这些学生,问他们对这两件事情印象深刻的原因。他们有的说因为这样教很好玩;有的说能很快乐学到知识;有的说很新鲜,这样的教学方法还是第一次遇到;有的说老师很亲切温和;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得深刻牢固;用生活中的事情来讲语文知识,很形象;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东西。我的理解是,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教师语言、神态幽默;2、教法新鲜好玩;3、关系平等;4、联系生活来讲解。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问卷调查的办法来了解学生的需要。我们知道,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五方面的要素,而要清晰全面地理解学生的需要,还可以策划一份调查问卷帮助自己掌握情况。如何策划呢?比如,就“教学活动目标” 这个要素,我设计了以下这份问卷:学生对教学目标制定的需要评定问卷学生对教学目标制定的需要评定问卷在合适的栏目下打“” 。你对教学活动的看法你对教学活动的看法总总是是经经常常有有时时很很少少从从没没你在活动目标方面的需要1、你知道语文课堂中每次活动的目标吗?2、你觉得老师提出的目标对你有挑战性吗?3、你觉得目标由自己确定比较好。4、你需要老师以口头或黑板的形式明确提出每节课的目标吗?5、老师提出的目标有趣吗?6、你需要适合自己的目标吗?7、制定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你希望一直得到某人的支持和帮助吗?8、你帮助别人制定他的目标吗?根据这个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学生需要怎样的目标以及怎样目标呈现方式。那么,如果根据活动的其它要素“教学活动方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环境”进行分类设计问题进行调查,那么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了。然后我们在策划教学活动时,就有“需”可依了。综上所述,上面简单地介绍我了解孩子的需要的两个活动设计:作文与访谈;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 “条条道路通罗马” ,相信这两个不是全部,也未必非常科学,但是这两个活动设计,让我真切地明白了孩子们的一些基本需要:1、做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事情。2、能做出选择,并学会如何选择。3、有机会掌握实现一个梦想所必须的技能,从而肯定自己和文化独立性。4、有一种无条件的爱,如一直得到某人的支持。5、有对他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和激发学生这些基本需要呢?设计怎样的活动来满足、激发学生的需要呢?设计怎样的活动来满足、激发学生的需要呢?学生有许多基本需要,按照马斯罗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一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可见,需要是“多层” 、 “多样”的,这势必要求在策划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的诸多需要。因此,整节课的活动安排必须注意对多种需要的“整合”关注。但是其中的小活动可以重点满足与激发一种需要。设置冲突设置冲突“教学时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 ,设置冲突对于激发学生内在“挑战性”需要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1 1、利用文章所写景点与地区著名景点的、利用文章所写景点与地区著名景点的“不统一不统一”引发冲突引发冲突我说:“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站就是鼎湖山。 ”我板书“鼎湖山” 。接着又说:“鼎湖山的风景区群峰竞秀,古木参天,最著名的去处有两个,一个是古刹,一个是飞瀑。 ”我板书古刹、飞瀑。“这两个是鼎湖山最著名的,可是作者写的却是鼎湖山(听泉)你有什么想问作者的吗?”我将课题补充完整。有学生问:“我想问,你为什么不写古刹与飞瀑,而要写听泉呢?”大多数学生也有这样的疑问。然后,我在大家疑惑之时,请同学们思考:“那泉水,尤其实泉音一定很特别。那么,就让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要读准确,找出那些描写泉声的词句,画下来,并多读两遍。 ”2 2、利用文章前后语言的、利用文章前后语言的“矛盾矛盾”引发冲突引发冲突如孙双金老师上二泉映月时,他通过让学生找到写“听”句子,然后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了文本中的一个“冲突”:一个中秋之夜,小阿炳随父亲来到二泉边赏月,父亲问他听到什么,他说除了水声什么也没有听到。父亲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能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阿炳长大之后,眼睛瞎了,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来到二泉边,却只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惟独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3 3、利用文字与文本的意义之、利用文字与文本的意义之“不和不和”引发冲突引发冲突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导入的时候,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先请同学说说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从而唤醒孩子对普罗米修斯的美好印象,接着他请同学说说关于“盗”这个字的印象,进而,他又用课件演示甲骨文“盗”字,并进行解说:“这是口水,这是流口水的哪个人,口水流得极多以至于要用一条小船来载。你估计这是说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是:这就是说哪个人非常想要一件东西,因此流了很多口水;这说明哪个人非常贪心。最后请孩子们说说由“盗”想到了哪些词,追问“盗”字给你印象如何?孩子们自然说印象很不好。以上三法,都以语文的方式来设置冲突的,并且基于文本本身,这样的活动策划比较便捷,同时也充满着“语文”的韵味。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引进其它相关的文本进行冲突的设置,以充分为学生思考起来提供服务。呈现目标呈现目标目标的制定于呈现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在我问卷调查中,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需要目标呈现比较有趣,那么,究竟怎样有趣呢?我作了如下尝试:1 1、将目标蕴含在、将目标蕴含在“书写书写”中中教学鼎湖山听泉时候,课文两个地方聆听泉声的感觉不尽相同,我利用这个,确定了学习目标:两次听泉声,感觉一样吗?如果让你用两个“听”字来表达出感觉得不同,你准备怎么写?默读后,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2 2、将目标蕴含在、将目标蕴含在“话题话题”中中当法布尔将小甲虫放进蜗牛壳里之后,他还包上树叶,把甲虫装进衣袋。他还捡了贝壳和彩石。可是文中没有描绘他的心理活动,于是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句子来谈体会,并组织学生以“法布尔一边装小甲虫,一边会对它说些什么悄悄话呢?”为话题来将情感通过语言外化出来。3 3、将目标蕴含在、将目标蕴含在“对号入座对号入座”中中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我在黑板上写上“一” 、 “二” 、 “三” ,然后看着孩子,他们都很奇怪。然后我说这个“一”放在第一自然段的开始,那么“二”和“三”放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再发表意见。再如,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我板书三个词语“所感、所闻、所见” ,然后,我说:“我将所感放在第四自然段的下面,如果让你把所见与所感放到它该呆的地方,你会放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再发表意见并说说你那样放的理由。 ”这些目标的制定比较简单,但是目标的呈现还是非常注意的,而“游戏、话题、动手”就是呈现的载体与方式的完美统一。运用音画运用音画“孩子的世界就是艺术的世界。 ”孩子需要艺术,运用音画,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艺术世界。1 1、在享受中理解字词、在享受中理解字词教学鼎湖山听泉第四自然断的排比句时,四种泉声,各具韵味。如何利用音乐来引导学生理解“聆听、辨别和品味”三个词语呢?我做了三步:第一步,放四种泉声,请孩子们聆听,问孩子怎样听才算聆听。第二步,放一个“辨别”一个,说说“辨别”的意思。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自己听了这种泉声的感受,理解“品味”的意思。2 2、用、用“审美审美”带动朗读带动朗读接着上面的教学,让学生用耳朵、眼睛同时“聆听与辨识”四种泉声,先将区别读在脸上,再将区别读在动作里,最后配画面展示,将区别读在声音中。3 3、用配乐朗诵创设基调、用配乐朗诵创设基调最近,亲自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中,感受到老师的配乐朗读给课堂带来的一种示范,一种生机,一种震撼,一种由美画美乐美读所创造的诗歌意境。孙老师在“李白是仙”这一节课中,一共用了三次音画与美读,第一次,出示望庐山瀑布 ,配古筝乐,朗诵,读得气势磅礴,第二次,出示夜宿山寺 ,朗诵,读得安静,读得第三次,播放音乐,出示秋浦歌 ,朗诵,读得忧愁。这三次朗诵给孩子们带来了享受,同时也是一种很好地将每一首诗歌的基调暗暗传递在课堂。引领交往引领交往引领交往,当然是为了激发与满足学生关于“爱与归属”的需要。可以策划“合作、多元评价”等教学活动。1 1、尽在合作里、尽在合作里课堂上,默写画龙点睛 ,四人小组合作,共有九句,要求先分工,后练习两分钟,这两分钟里,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帮助,提问和解答。最后默写。2 2、尽在评奖中、尽在评奖中接下来的评价阶段,活动安排为:两个小组间互相批阅,并互相评奖,奖项有:最佳书写奖、最佳分工奖、最佳正确奖、最佳文明奖、最佳纪律奖,最佳秩序奖共 6 个奖项,可以多评,评完后写一段评委真情感受或真诚建议。合作与评奖,提供了孩子们交往的无限机会,但要挖掘交往的无限魅力,那老师必须策划好公平公正的制度,和明确可行的步骤,这是成功的保障。事实上, “设置冲突、设定目标、运用音画、引领交往”这些活动策划的背后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马卡连柯说:“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该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儿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戏。 ”因此,在策划教学活动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满足和激发孩子对游戏的需要。将学生的需要引向怎样的语文活动将学生的需要引向怎样的语文活动? ?事物本身的魅力才是最能激发需要,语文本身的魅力也是最能长久地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有时候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还有必要进行转化,因为它们与语文结合得不密切,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更具语文教学价值的活动。转化为体验字词意境的活动转化为体验字词意境的活动鼎湖山听泉教学中“什么叫万籁俱寂呢?”孩子们有些吵闹。“我听,第一组开始安静了,哦,第二组也安静下来了,第三、四组也安静下来了。”孩子们的手脚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