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技术考试网络技术考试 8 8第 1 题:TCP/IP 和 OSI 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答:(1)OSI 和 TCP/IP 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2)OSI 和 TCP/IP 的不同点: OSI 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 TCP/IP 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 、传输层(TCP)和应用层。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 TCP/IP 的一部分。 OSI 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 TCP/IP 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 ,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O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后来认识到互联网协议的重要性,才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互联作用。而 TCP/IP 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互联网协议 IP 作为 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OSI 开始偏重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后来才开始制定无连接的服务标准,而 TCP/IP 一开始就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的数据报对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送以及分组话音通信都是十分方便的。 OSI 与 TCP/IP 对可靠性的强调也不相同。对 OSI 的面向连接服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都要检测和处理错误,尤其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校验、确认和超时重传等措施提供可靠性,而且网络和运输层也有类似技术。而 TCP/IP 则不然,TCP/IP 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应由运输层来解决,因此它允许单个的链路或机器丢失数据或数据出错,网络本身不进行错误恢复,丢失或出错数据的恢复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进行,由运输层完成。由于可靠性由主机完成,增加了主机的负担。但是,当应用程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时,甚至连主机也不必进行可靠性处理,在这种情况下,TCP/IP 网的效率最高。 在两个体系结构中智能的位置也不相同。OSI 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将寻径、流控、顺序控制、内部确认、可靠性带有智能性的问题,都纳入网络服务,留给末端主机的事就不多了。相反,TCP/IP 则要求主机参与几乎所有网络服务,所以对入网的主机要求很高。 OSI 开始未考虑网络管理问题,到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而 TCP/IP 有较好的网络管理。第 2 题:共有 4 个站进行码分多址 CDMA 通信,4 个站的码片序列为:A: (-1 -1 -1 +1 +1 -1 +1 +1) B: (-1 -1 +1 -1 +1 +1 +1 -1)C: (-1 +1 -1 +1 +1 +1 -1 -1) D: (-1 +1 -1 -1 -1 -1 +1 -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 +1 -3 +1 -1 -3 +1 +1) 。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 1 还是 0?解:使用 CDMA 系统根据 和以及叠加原理,所有其它站的信号都被过滤掉,只剩下 A(B或 C 或 D)发送的信号。当四个站中发送 1 时,在接收端计算的内积的结果为+1;若发送的是 0 时,接收端的内积结果为-1;当没有发送的时候,接收端的内积为 0。与站 A 的内积:1/8*(-1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3 +1 +1)=1与站 B 的内积:1/8*(-1 -1 +1 -1 +1 +1 +1 -1)*(-1 +1 -3 +1 -1 -3 +1 +1)= -1与站 C 的内积:1/8*(-1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3 +1 +1)=0与站 D 的内积:1/8* (-1 +1 -1 -1 -1 -1 +1 -1)*(-1 +1 -3 +1 -1 -3 +1 +1)=1因此,站 A、D 发送了 1;站 B 发送了 0;站 C 没有发送数据。第 3 题:试写出连续 ARQ 协议的算法。解:发送方:1)从主机去一个数据帧,送交发送缓存。2)V(S) 0发送状态变量初始化3)N(S) V(S)将发送状态变量值写入数据帧中的发送序号4)应答序号初始化5)判断发送缓冲区以满,却未收到应答帧。是则到(6) ,否则到(8)6)出现差错,唤醒超时计数器,将所有帧重新全部发送到缓存7)若收到应答帧,则到(9) ;再次超时并未收到应答帧,则返回(6)8)收到应答帧后,从上层获取数据,并写入发送缓冲区当前位置9)组装发送帧编码10)发送数据帧,并加发送序号加 111)设置超时计数器12)在所设置的超时时间收到确认帧,则转到(8) ;若出现差错,则转到(13)13)超时计数器往回走,将未收到的第 n 个帧及以后的所有帧全部进行重传14)若仍产生差错则继续(13) ,若受到确认帧则继续传数据帧,则转到(15)15)接受帧,取得接收方希望接受的帧编号,返回(1)接收方:1)V(R) 0接受状态变量初始化,其数值等于与接收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2)等待3)收到一个数据帧,若 N(S)= V(R),则执行(4) ,否则,丢弃此数据帧4)发送确认帧 ACKn5)检查收到的帧是否按序,进行 V(R)=(V(R)+1)mod 8 检验。若不按序则丢弃第 n-1 帧后的所有帧,重新发送 ACKn6)重新接收未收到的帧7)将收到的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送交上层软件8)更新接受状态变量 V(R) V(R)+1mod 8,转到 2)第 4 题:现有五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两个透明网桥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每一个网桥的两个端口号都标明在图上。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即 H1 发送给 H5,H3 发送给 H2,H4 发送给H3,H2 发送给 H1。试将有关数据填写在下表中解:发送的帧 网桥 1 的转发表 网桥 2 的转发表 网桥 1 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网桥 2 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站地址端口站地址端口H1H5MAC11MAC1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H3H2MAC32MAC3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H4H3MAC42MAC42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转发,写入转发表H2H1MAC21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接收不到这个帧第 5 题:一个 UDP 的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长度为 8192 字节,要使用以太网传输,应当分成几个数据报片?KEY1:1518-4(CRC)-12(Ethernet header)-2(type/Lenght)-20(Min. IP header)-8(UDP header) = 1472 8192 = 1472 * 5 + 832 所以要分成 6 个数据报片 第一个带的数据报片长度为 1472,偏移为 0 第二个带的数据报片长度为 1472,偏移为 1472 第三个带的数据报片长度为 1472,偏移为 2944 第四个带的数据报片长度为 1472,偏移为 4416 第五个带的数据报片长度为 1472,偏移为 5888 第六个带的数据报片长度为 832,偏移为 7360KEY2:6 个。数据字段的长度:前 5 个是 1480 字节,最后一个是 800字节。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85,370,555,740 和 925。5 ,解:UDP 用户数据报只有 8 个字节的首部开销,以太网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 1500 字节因为 8192/15005.5,所以,至少需要 6 个数据报片完成传输因首部需要 8 个字节,所以数据部分长度不能超过 1492 字节,又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所以分片长度应为 8 字节的整倍数,所以数据长度应为 1488 字节。于是分为 6 个数据报片,数据部分长度分别为:1488,1488,1488,1488,1488,752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为: 0 ,186,372,558,744,930 (1488/8=186)要想有跟答案一样的结果,应该改为IP 数据报首部为 20 个字节,以太网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 字节。因为 8192/15005.5,所以,至少需要 6 个数据报片完成传输因首部需要 20 个字节,所以数据部分长度应为 1480 字节,于是分为 6 个数据报片,8192-1480*5=792 数据部分长度分别为:1480,1480,1480,1480,1480,792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为:0,185,370,555,740 和925。 (1480/8=185)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写的是正确的,他说了是 udp 用户啊。难道是把这 8 个首部开销算到数据长度里面?这样的话最后一片长度就是800 了第 6 题:一个数据报分组交换网允许各结点在必要时将收到的分组丢弃。设结点丢弃一个分组的概率为 p。现有一个主机经过两个网络结点与另一个主机以数据报方式通信,因此两个主机之间要经过3 段链路。当传送数据报时,只要任何一个结点丢弃分组,则源点主机最终将重传此分组。试问:(1)每一个分组在一次传输过程中平均经过几段链路?(2)每一个分组平均要传送几次?(3)目的主机每收到一个分组,连同该分组在传输时被丢弃的传输,平均需要经过几段链路?答:(1)从源主机发送的每个分组可能走 1 段链路(主机-结点) 、2 段链路(主机-结点-结点)或 3 段链路(主机-结点-结点-主机) 。走 1 段链路的概率是 p,走 2 段链路的概率是 p(1-p) ,走 3 段链路的概率是(1-p)2则,一个分组平均通路长度的期望值是这 3 个概率的加权和,即等于L=1p2p(1-p)3(1-p)2= p2-3 p+3注意,当 p=0 时,平均经过 3 段链路,当 p=1 时,平均经过 1 段链路,当 0p1 时,可能需要多次发送。(2)一次传送成功的概率=(1-p)2,令 =(1-p)2,两次传送成功的概率=(1-),三次传送成功的概率=(1-)2,因此每个分组平均传送次数 T=2(1-)3(1-)2=/(1-) (1-)2(1-)23(1-)3因为 kqk = q/(1-q)2k=1 所以 T=/(1-) (1-)/1-(1-) 2 =1/=1/(1-p)2(3)每个接收到的分组平均经过的链路数 HH=LT=(p2-3 p+3)/(1-p)2第 7 题:一个万维网网点有 1 千万个页面,平均每个页面有 10 个超链。读取一个页面平均要 100ms。问要检索整个网点所需的最少时间? 解:每个页面都要被访问。每个页面需要 100ms,得到所有的页面要花 106s 的时间,这大约等于 11.6 天。与每个页面上的链接数目是无关的,因为散列表保证每个页面仅访问一次。解检索整个网点所需时间为 10000000*0.1=1000000(s)将其化为天数如下:1000000/(24*3600)=11.6(天)既要检索整个网点所需最少时间约为 11.6 天第 8 题:一个自治系统有 5 个局域网,其连接图如图 6-61 所示。LAN2 至 LAN5 上的主机数分别为:91,150,3 和 15。该项自治系统分配到的 IP 地址块为 30.138.118/23。试给出每一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 。解:分配网络前缀时应先分配地址数较多的前缀。地址块 30.138.118/23 可写成 30.138.118.0/23写成二进制表示:00011110 10001010 01110110 00000000掩码 11111111 111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