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发的期盼教学设计李丹走进语言现场之学会倾听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 到的信息。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具体要求:做到善于倾听,能准确把握信息;做到准确表达,信息传递简洁明晰;做到得体应对,把握语言分寸。活动设计:一、导入: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文本白发的期盼,这是一个特殊的 文本,我们也将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不打开课本完成文本学习任 务,不知同学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意在激趣)。不管行不行,我们先来个小测验好了。我想先请同学们听一段话,然后根据给 出的信息判断正误。准备好了吗?(教师中速朗读,结束之后投影逐条给出信 息,要求学生判断) 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这时有一个人 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店里又跑出一个 人。这时,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呼啸而过。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 话也没有说。问题: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2、街上只有两三个行人。3、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4、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5、走进了珠宝店的那个人在行窃之后慌慌张张的逃跑了。6、店里的伙计追赶窃贼并报了警。7、警车呼啸着追捕窃贼。8、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设想学生会给出不同的判断,理答过程中对于大部分或者小部分给出正确答 案的学生要求能单独陈述理由。老师不必强调信息的正误,只是呈现问题所在 误听。对于听力材料的把握一定要关注客观信息,说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关键是如实地准确地传达所听到的内容。)简要分析误听产生的原因:听力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听的时候容易受 到已有认知经验的干扰,经常会有下意识的判断与揣测,导致信息的偏差,出 现大量伪信息。今天我们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倾听,首先第一步就要学会专注,准备好纸和 笔,尽可能的记录相关要点,防止信息衍生,防止想当然。二、学会倾听第一步:准确把握并传达你所听到的客观信息(把握传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段广播录音,接下来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品一品。首先要 做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准确把握并传达你所听到的具体信息。各位同学可以 倾听的过程中适当作些记录,这对你把握信息和准确表达都有好处。(设想倾听内容:中年人无奈的声音 1 分 47 秒)无奈的声音(出录音)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早晨起得挺早的,下班回来又挺晚的,一天挺辛苦 的。离我妈还挺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这边也离不了,孩子面临上高中, 一天的家务活也挺重,回来得做。总觉得对我妈他们有点欠缺吧,就是有心无 力,就这样,没有办法。陈先生:你看,我吧,跟我父母住一个院里,他是南房,我是东房,本来离着 也不远,也就那么五六米,但就是没时间过去。说没时间过去是瞎话,总归, 亲生父母无所谓,就不过去了,有一搭无一搭了。工作非常忙,四十多了,也 是身体上不适吧,太疲劳了,懒得过去了,并不是咱不孝顺。是吧?记者:那你的孝顺体现在哪儿呢?陈先生:老人想吃什么给买去,赶紧给买去。如果碰见了上台阶下台阶赶紧扶 一下。记者:那你想没想过,你要是老了之后,你儿子要是这样对待你,你会满意吗?陈先生:我还真没考虑过这事,光顾着忙乎了,光顾着挣钱了。那倒没想过。 我母亲八十多了,父亲也将近八十了,知道他们挺不容易的,但是没时间陪着 他们。交流:你在录音中听到了哪些具体的信息呢?(可以安排学生同桌交流所记录 的内容)1、这是一位记者对两位中年人的采访,在采访中两个中年人分别说了些什么呢?毛女士:陈先生:简要小结倾听交流的结果,得出结论:倾听把握并准确传达客观信息,一要专 注(态度),保证听清;二要记录(方法),避免(主观意识)干扰,保证说 对。过渡:倾听使得我们的信息只能来自于对声响的捕捉,我们专注而专业的倾听能把所 有信息都记录下来,但同样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信息量的繁多复 杂。我们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每种声响都是信息,这就需要我们 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从中听出重点,分清主次。下面我们继续来听一段录音,要求同学能够在记录的基础上完成信息的重点主 次区分。三、学会倾听第二步:在记录的基础上完成对信息的判断与分析(判断分析)(设想倾听内容:养鸟的高先生 1 分 35 秒和记者与吴老师的对话 2 分 37 秒)养鸟的高先生(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录音)(撩水声)(鸟叫声)(高先生:“来,快点,洗洗澡”压混)记者:这是一位老人在给他养的画眉鸟洗澡。看着小鸟蹦蹦跳跳、唧唧喳喳, 老人一脸慈爱的表情。(高先生:“洗澡了,凉快凉快啊.”)记者:老人姓高,退休后,整天和鸟做伴,就连买菜都拎着鸟笼子。(鸟叫声) 本来是向我传授养鸟之道的,可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的孙子。(出录音、鸟扑水声)高先生:我呀,怎么说呢,我不想儿子,(鸟抖毛声)我想我孙子。我特别想。 一小是我们两口子给弄大的,我整天抱着他玩去,下了班以后,哎,这累得什 么似的,一见孙子,来来来,爷爷不累,这就不累了。(鸟叫声)取乐就在这儿。记者:问题是现在小孩功课都很紧张,又学这个,又学那个的。高先生:那就克服呗。(鸟扑水、抖毛声)我再想也不行,也得让孩子先学习啊, 我自己克服着吧,没办法。记者:他就不能来看你了。高先生:那哪能来啊,没时间啊,他来不了啊。为什么我养鸟啊?我孙子要是小 的话,我能带他到处玩去,我就不养鸟了。我这是拿鸟当孙子了。(出逗鸟声、鸟叫声压混)交流:1、在这段录音里你听到了哪些声音?(鸟的声音与人的对话还有记者的串联解 说)2、请你说说哪些是主要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对话和解说)(老人养鸟、老人爱孙子、老人爱孙子胜过爱鸟)3、老人爱孙子的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想孙子:本来是说养鸟之道,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孙子不由自主,真情流露;想过去:从小养大,下班很累一见孙子就不累了以此为趣,天伦之乐;想现在:学习紧张,克服想念,与鸟为伴鸟当孙子,可见关爱。4、倾听其实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在听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理解与判 断,需要已有知识经验(对于生活的了解,对有些问题的看法观点态度)的介 入。想想看老人为什么养鸟啊?(在这一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 “我想孙子,特别想。”“现在,把鸟当孙子养了。”听到高大爷的这番 话,我一方面高兴高大爷说了心里话,让我录到了那么真实难得的音响;另一 方面,心里又有着说不出的感伤,鸟儿欢叫声后高大爷的孤单寂寥,我真切地 体会到了。温秋阳话语背后是:老年人的寂寞与孤独。点拨:准确的把握和传达信息包括两个层面的要求:表层信息(话语内容)与 内在信息(人物的认识、情感等)当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的时候,你不仅要 回答所听到的具体话语信息,还有话语背后的情感和故事。我们回过去再把第一段录音听一遍,要求:从两位中年人的情感的角度去倾听 一下,他们对于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在这些话语信息背后 传达出的又是人物什么样的情感世界?(回顾第一段录音)1、他们对于平时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的理由分别是什么?(此问可根据上次要 求不再要求明晰作答)毛:远、工作辛苦、自己家里离不开陈:(近)没时间(瞎话,自己否定了)、无所谓、工作忙、疲劳、懒得过去 (记者还追问了关于如何孝顺的问题,陈先生是怎样表现的?要吃什么赶紧买, 上下台阶赶紧扶;)2、他们对于自己不能常去看望父母自我感觉如何?毛:有欠缺,有心无力,没办法陈:知道不容易,也是没办法3、你能听出话语背后两位中年人共同的感受吗?话语背后是:中年人的愧疚与无奈。下面我们再集中来听一段录音,看看录音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里面的人物又 分别在做些什么和想些什么?在声响和故事的背后又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打电话的吴老师(出街头音响、摩托车启动声)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她叫吴永慧,是北京大学的退休教师。吴老师的 老伴已经去世了,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工作,她一个人住在 80 平米的大房子里。 她说,退了休没事,每天都到学校去做实验。(出录音)记者:你每天都去做实验?吴老师:当然了,不能闲着。在家没事,早上爬山、中午睡觉、晚上看电视, 也没劲嘛,那还不如做实验,等于自己玩一玩。记者:有报酬吗?吴老师:可怜得很,一个月最多 400 块钱。有的人还不拿。记者:比如说,你要是生病会告诉在美国的孩子吗?吴老师:没有大病,我绝不会告诉孩子。有什么用呢?这不是比较实际嘛。记者:孩子你想不想啊?吴老师:那不认了呗。你说父母不就这样吗。她们给我寄钱,支票我都撕了, 我不需要。她们的事业什么都好,我就满意了,这真是良心话。我的原则是不 拖累她们。记者:她们俩回来过几次?吴老师:每人一次。(录音压混)记者:两个女儿一个出国 9 年,一个出国 5 年,她们只分别回来过一次。这期 间,吴老师和女儿们的联系方式和通讯业的发展同步,从写信、打长途电话到 发电子邮件,(渐出打电脑声)现在是坐在电脑前,通过 IP 电话直接交流。(出电脑接线员录音:“Thank you for using dial page.”电话拨号声)吴老师:又没人接,怎么今天都没在家。(电话嘟嘟声压混)记者:很不巧,那个周末,两个女儿都不在家,直到我快离开的时候,吴老师 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电话嘟嘟声渐隐)交流: 1、录音记录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个星期天记者到北大退休教师吴老师家里拜 访)信息内容:(时、地、人、事要交待清楚)2、通过倾听,如果想请你简要叙述一下吴老师的基本情况,你准备怎样说?身份:北大退休教师;家庭:丈夫早逝,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工作;生活:平时养花种草,每天都到学校做实验。3、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话语、声音)?为什么?(学生回答不一定指向一致,也不需要一致,三到四个信息表达之后老师可以 把它们串联起来。指向录音所表达的一种情感,对子女的牵挂与关爱。)4、在这种牵挂与关爱的背后我们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回顾录音搜寻印证信息:在家没事也没劲;报酬很少有的还不拿; 轮番的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有事吗?对那时的吴老师而言,能听到女儿的 声音可能就是对她心灵最大的安慰了,她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老人的孤独与寂寞。5、我们通过录音听到了这一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老人的孤独又有谁看到 了呢?(吴老师的女儿?高先生的孙子?两个中年人?)“白发的期盼”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期盼什么?(期盼天伦之乐,期盼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期盼能够和自己的孩子说说话。 这样的精神需求高吗?可是又有几个老人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呢?)四、学会倾听第三步:用心灵感受声音,用情感体验情感。(感受体验)下面我们还是请大家一起来倾听一段录音,希望我们能够用心灵来感受声音, 体验情感。(设想倾听内容:与魏先生的对话 3 分 29 秒;相对完整的一段广播:音乐、情 感、电话、对话)(出录音)魏先生:我爸临去世的那年春节,我回到老家了。我和我爸住一个房间,他就 老试图和我说些什么,就是唠叨他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而这是我不愿意听的。 晚上,11、12 点,1、2 点,他还唠叨个不停,而我困得要死,他老跟我说。我 说,爸,你别说了行不行?呆了一会,他又说起来。或者,他让我倒点水,弄得 我实在没有脾气,我忍无可忍地说,爸,你不要再跟我说了,你再跟我说,我 就到另外的房间睡去了,说完,我就走了。记者:你爸在这个房间怎么样,你知道吗?魏先生:我捂上耳朵。他不是真的想喝水,我知道他就想要我在旁边,但那时 候我的的确确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听他唠叨。记者: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你觉得是不是那时候太年轻了,不知道老人的需 要是什么?魏先生:不知道吧,的确不知道,反而觉得他没事找事。事情过去了,才慢慢 明白,可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叹息声)魏先生:能多陪父母呆会儿就呆会儿,能跟他们多聊聊天就多聊聊天。他们不 单单需要我们给他多少钱,多大的房子,多请一个小时工或保姆来伺候他们, 不是这样的。你小时候对父母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