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教学建议 三、评价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 前言人类进入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 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 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 务。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 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 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 挑战。一、课程性质历史(79 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 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 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 入和适应社会打 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2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 科体系的完整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 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 提出问题,学习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 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 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 学评价应以学生 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 评价的教育功能。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 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 未来社会打好基础。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主体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 标。内容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 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的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改变“难、繁、偏、旧”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又能兼顾历史发展 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反映历史学科的特点。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 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 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 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 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 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 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 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 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 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 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 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 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3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 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 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 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境内至少在 170 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 家的发展。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 了剧烈变革。公元前 221 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 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 展。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 新变化。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 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活动建议】(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内容标准】4(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1)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 技能。 (2)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内容标准】(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1)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的现象。(2)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编写一期板报。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1)观察清明上河图 ,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比较古今异同。(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内容标准】(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 辖和维护国家统一 的主要措施。(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1)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2)举行演讲会,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3)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八)科学技术5【内容标准】(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知道九章算术 ,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4)知道水经注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6)了解“四大发明”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1)制作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