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共 4 页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监管理论综述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监管理论综述摘要:摘要: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 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 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 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 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 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 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 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 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 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 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关键字:关键字:自律型金融监管理论、管制型金融监管理论、效率型金融监管理论、稳健型金融监管 理论、信息不对称、信用信息不对称、金融危机正文:正文:金融监管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重新管制理论的历史演变。在二十 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金融监管理论,主要集中在货币监管和防止银行挤提方面,焦点问题 在于要不要建立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官方安全网上,对于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具体干预则 很少论及。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市场万能论”的神话。 在这个时期,立足于市场不完全、主张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 位,金融监管理论主要以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弥补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为主要研究内容。在 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直接将金融监管制引入经济政策操作实践,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货 币管制已经发展为货币政策并服务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干预成为金融 监管的主要内容。而后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理论,其中以 1973 年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 和“金融深化”理论为代表,主张放松对金融机构过度严格的管制,特别是解除金融机构 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经营的地域选择等方面的限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 业的效率。还特别指出, “金融抑制”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根源。随后,由于 在对公共利益监管理论提出批评和质疑的同时,理论界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对监管 的多种解释,产生了监管经济论、寻租理论、俘获论、社会契约论等多种监管理论,形成第 2 页共 4 页了以利益集团理论为核心的金融监管理论体系。其中以监管经济论影响最大,并被广泛接 受。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依赖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既不同于效率优先的金融自由化理论, 也不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安全稳定优先的金融监管理论,是二者之间的新的 融合与均衡安全与效率并重的稳健型金融监管理论。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金融监 管理论经历了自律型金融监管理论、管制型金融监管理论、效率型金融监管理论、稳健型 金融监管理论。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它符合金融业经营模式与监管 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符合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的成本收益原则;符合环境因素及监管目 标方面的变迁规律。但是,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国内外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 为实施集中监管体制奠定基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而在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监管可能会失灵,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 信息不对称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存在。因为人之间对任何事物的信息掌握总是存在 不对称的,即有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也意味着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由此而产生了信息 差,使人们在处理事件上存在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所以信息对人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上,信息不对称是信息在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合同的双方或多方 之间的分配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买卖最终价格往往是所有销售产品的平均价格,提 供高价值商品的销售者会退出市场,而那些低价值商品的销售者趁机占领市场,其结果是“劣 货驱逐良货”的市场逆选择,最终会导致市场崩溃。信息不对称还可能诱导一方试图减少另 一方信息而取胜,发生遏制对方信息来源的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还会导致价格体系无法有 效传递信息,引起市场参与者较高的信息成本,信息效率市场的均衡无法实现,造成金融市场 的低效率。事实上,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而长期存在。也就是说,市场交易的一方, 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比如,借款人比贷款人更清楚还款的前景,纳税人比税务局更了 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上市企业比股民们更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正是这种信息上的不 对称,从而也使市场上公平成为一种奢望。信息不对称是社会生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普遍 现象。 信息不对称的核心是信用信息不对称。现代市场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商 品服务交换的链条不断延伸,交易活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增加了社会福利。但也使信息不对称情况渗透到经济生活中各个层面,成为经济生活中普 遍的现象。我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个新生事物,市场经 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经济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不需要政府的协调与引导的错误认识导致经 济的无序发展,滋生了许多不良社会现象,使经济秩序混乱,道德信用缺失。 比如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生产经营活动、项目 投资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比企业了解得少,从而造成了在交易前效益差的企业会积极 地寻求贷款,并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以使企业能维持下去,并希望通过投资于高收益、 高风险的项目使企业能起死回生,从而形成逆选择。在贷款后, 由于银行难以准确了解企 业的资金使用去向及投资项目效果,企业就有可能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使银行面临较高的 信贷风险,即到期收回贷款的平均概率会降低。这样,企业的道德风险会恶化银行的资产 质量。 企业逃废债得不到法律上的追究会加大企业的违约的道德风险。 企业本身存在着委托- 代理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不能有效观察到经营者行动,促使经营者通过规模扩 张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极易形成逆选择,即积极申请投资前景很难预测或投资者自知 明显不佳的投资项目, 只要该项目会给经营者带来个人效用最大;现行的银行与借款人之 间的关系是主办银行制,即使在贷款过期不能偿还时,银行只能通过信贷检查来监督企业第 3 页共 4 页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缺乏控制权。这种信贷关系没有给企业经营者造成经营的压力, 难以扼制经营者道德风险的产生。 再比如说我国的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不发达主要原因也在于信息不对称。 由于银 行在获取企业信息方面具有规模优势,而且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因而在任何国家融资活 动中间接金融都比直接金融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比例过高,主要从银行获 得融资,造成银行资产风险过度集中。企业债券市场基本没有发展起来。 优良企业现在都 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因而其信贷需求一般均能得到满足,而且中国债券市场利率 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所以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无须到债券市场去融资,而那些信用等级相对 较低的企业,由于其贷款需求难以满足,因而急于到债券市场去筹资,同时因缺乏权威可 信的资信评级机构,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样投资者就认为发 债企业的一般信用等级都较低, 因而要求较高的利率,这会排除那些正常期望收益率的项 目,剩下的只有可能是低于正常期望收益率的高风险项目,从而进一步减少债券市场的资 金供给。因而中国债券市场空间非常狭小,只有信用等级极高的国有政策性银行和少量国 有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 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会产生许多金融风险,而且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往往会使 现有的监管措施失效,金融稳定难以实现,所以政府及有关机构有责任采取措施,减少金 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并提高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同时,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总的来说就是我国金融监 管效率不高,比如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人们正在期待其经济复苏之时,又爆发了阿根廷金融危机。金 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好像是现代经济的毒瘤,难以根治,并长期危机世界经济的肌体。而最 近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使得金融危机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使 人们开始反思以往的金融监管理论,着眼于信息不对称下怎样梳理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健康、高效地运行。当然,一个国家的监管不能过度,过度了,就把 市场扼杀了,没有了竞争。但是又不能不监管。 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利率上升、股市下跌、不确定性增加、银行恐慌、整体物价水平意外下滑 会加重信息不对称,从而恶化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终引发危机并导致经济失衡。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导火线是利率上升、股市崩盘或是大型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倒闭 引起的不确定性,因此储户由于担心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蜂拥提款从而造成银行恐慌,一 行倒闭数量增加,利率继续攀升。如此恶性循环使经济进一步衰退。如果经济衰退导致价 格水平的剧烈下滑,复苏过程可能会更加艰难。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干预是治理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又由于银行在 金融市场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银行是金融危机传导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所以避免银行恐慌 从而避免危机恶化成为政府干预的重点。所谓的政府干预即金融监管措施。目前,我国有 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等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以缓解金融市场的 信息不对称,最终降低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所以,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的 稳定至关重要。结论:结论:对金融监管理论的改进对金融监管理论的改进:现行的金融监管理论还不能强有力的遏制信息不对称,所以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第 4 页共 4 页善改进金融体制理论。比如建立信息中介机构,推动信息的私人生产或由监管者自己公布 信息,由存款人据此做出选择。监管者加大对金融机构负责人的经营信息披露及监管力度, 推动离任审计,有助于减少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推动信用评级制度的发展,增加债券市场 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可降低企业融资利率和间接融资比例, 从而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 良好的资信系统也有利于票据市场的发展。解决分级监管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引 进其他监管竞争者, 如财政、审计、社会中介机构等提供金融风险信息。尽快推行银行会 计核算科学化,对信贷资产实行五级分类法,真实反映银行资产、负债及净值情况,为市 场提供准确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 当然,我们不能忘了很重要的一点,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是信用信息不对称,这就 有必要让一些部门、企业、个人深刻的反思。构建信用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重中之重,当 然也是难上之难,信用是最难以把握的东西,你无法以片面来衡量一个人的信用,所以信 用的构建主要靠己。反思造成现今金融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局面,金融市场中的每一份 子都有责任。我想加强自我信用构建,追求利益之外的精神财富,将会对现今的信息不对 称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也许正如经济学中最初的假设,人是经济人,所以一个完全信息对称的市场只是一个 乌托邦式的构想。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避免。对于市场,政府必须加以干预监管,而参与 者就是要遵守诚信交易,也许参与者是不可控变量。那么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必定是强有力 的措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李成: 金融监管学 科学出版社周子衡:金融监管的确立及其变革 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维波:金融监管的理论综述 当代财经 ,2004 年第 3 期。 王霞: 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社科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