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 _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_ _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读后感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一书, 是朱良志先生奉献给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界的一本重要著作, 也是近年来这方面研究难得的成果。这本专著从生命这一独特的角度对中国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四编,16 章。第一编“生生之源”, 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广阔背景上, 探讨中国艺术生命精神形成的内在根源, 选择了生命结构(“ 生” ) 、生命时间(“ 时” ) 、生命基础(“气” ) 、生命符号(“象” ) 这四个重要问题, 逐一剖析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艺术生命精神的内在契合点。第二编“ 生生为艺” , 作者选择了画、书、园林三个重要的艺术种类, 对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作了实证性的研究。在这种返道于艺的考察中, 作者发现重视生命是横亘于中国艺术背后的重要纲领, 正是这一点, 影响了中国艺术家的运思方式, 塑造了中国艺术的一些独特形式, 制约着艺术的历史发展, 也培养了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趣味。第三编 “体证生生” , 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体验理论, 作者将中国艺术的生命体验理论析出三个理论层面:虚静(体验的发端)-共感(体验的开展)-物化(体验的高峰), 指出这三个层次由神定到神入再到神合, 实际上是一个生命飞升的过程, 在此活泼泼的运动中, 最终托出一个鲜活灵动的艺术意象。第四编“ 生生之韵” , 这是有关中国艺术生命精神的若干原型研究, 打通文化哲学和艺术的界限, 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界限, 从“ 会通和合” 的角度, 力求展示生命精神的独特韵味, 研究中国艺术的一些独特境界, 作者以诠“ 明” (中国艺术的光明境界) 、辨“远” (中国艺术的生命距离观) 、论“适”(中国艺术的生命愉悦观) 、议“ 新” (中国艺术的生命创造精神)、说“ 圆” (中国艺术的生命系统观)为题, 从艺术境界、审美迫求到艺术家的理想人格等方面, 作了富于开拓性的研究。这本著作选择了生命这一角度来论述中国艺术, 走的并不是“ 以西释中” 的道路, 它奉行的是一种“接着讲” 的方法(冯友兰先生语) 。作者的这一角度是从中国文化的固有肌理中得出的。本书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一般的中国艺术理论间题, 而是追溯那种导致产生中国艺术独特精神的内在原因。由于中国文化的“ 会通和合” 的特点, 艺术的发生发展和文化哲学观念、思维方式等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于是作者便从文化哲学的分析谈起。作者指出, 中国哲学具有强烈的重视生命的倾向, 儒家哲学具有“ 生” “ 仁” 一体的结构, 道家哲学以“ 达生” “ 卫生” “ 赏生” “ 畅生” 为其重要特点, 而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宗派禅宗也十分看重生命。这种生命哲学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取之不尽的源泉。在对哲学观念分析的同时,作者又把视角伸入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中去。如作者指出, 中国文化有一种“ 有机生命观” , 强调生命之间无所不在的联系, 作者对这种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这种联系有多种侧面# 一是后生续于前生, 即是同一生命不同生长过程的联系. 二是新生替于旧生, 即是不同生命的新旧替转、交替上升的联系. 三是此生联于彼生, 即是不同类别生命的平行联系。在这三种联系中包括在时间之轴中展开的纵向联系和空间之轴中展开的横向联系, 前者表现为生命的擎生和化育过程, 后者表现为生命体之间的关联和类推。作者对中国文化这种生生不息、新新不停的精神把握是深刻的。再如作者对“ 生理” 问题投入了充分的注意, 在对,管子 、 黄帝内经等的细致研究中, 本书指出, 中国文化中原本有一种重视生理的倾向, 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两种, 精神生命是对自然生命的提升, 但是中国文化并不将二者对立起来, 而认为精神生命奠定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 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融合, 才能达到思维的旺盛状态, 思维是由人的整体生命发出的。正是在此基础上, 中国文化乃至中国艺术才如此重视“ 养气” , 要养得胸中宽快, 意思悦适” , 要“ 凝神静气” 。作者就是以中国文化哲学原本具有的“ 重生之目” 来看中国艺术的, 他指出, “ 生为万物之性, 艺术作为宇宙生命最形象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理所当然地将生命作为表现的最高目标。生为万物之性, 同理, 生也为艺术之性” 。作者认为, 明白了这一层, 才能从根子上理解中国花鸟画为何叫“ 写生” , 中国书法为何要“ 探取创化元精” , 中国园林为何以“ 活泼泼地” 、 “ 生意” 为其最高原则, 中国人作文为何说“ 大块假我以文章”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原来它们都是要契合大化流衍的节奏、掘取生生不已的精神。本书新见迭出, 在不少地方有理论突破。如作者花了几万字的篇幅论述时间问题。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 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 是中国诗人、画家追求的境界。 ” 本书则以翔实的论述, 更加细化了宗先生的这一重要论断。本书指出, 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种“ 生命时间观” , 这种时间观十分重视生命, 以生命的目光看待时间, 时间被理解为变易、流动, 以流动的时间统领万物, 从而把世界变成一有机生命整体。作者指出, 中国文化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 四时模式”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一个表明生命过程的秩序, 也是一个反映阴阳二气相摩相荡、起伏浮沉的流程。中国人以这四大生命板块去融合五行, 从而形成了天下万物都在时空中相联相生的整体。作者还论述了时空合一、无往不复、生命节律等环绕时间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 一一剖析它们和艺术精神的深层勾联。对中国艺术研究中这一公认的难点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将这一研究向前推进一步。本书的研究方法也甚有可称道者, 我想, 要以桐城派所倡导的“ 义理、考据、辞章” 三者来概括, 庶几近之。这本著作的论证都奠定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之上, 重视考据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许作者对前人所说的“例不十, 法不立” 的教诲深有心会, 他对细研原典、爬梳原典予以充分的注意, 发现了大量的新材料, 同时又对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了新的阐释, 立论稳妥, 不作无根之论。另外, 本书在对材料的处理上, 力求以“ 义理” 去统摄, 材料是基础, “ 义理” 的提升才是根本的目的, 本书十分注意义理的剔发, 比如第十六章论“ 圆” , 前此论者也不在少数, 但说得如此圆通、如此豁畅者则不多见。作者对“ 圆” 的论述, 从四个方面入手, 从“ 太极之圆” %艺术生命之圆& 、 “ 圆满之圆” (充满圆融的生命境界), 说到“ 圆转之圆” (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和“ 大圆之圆” (艺术生命之最高境界), 将“ 圆”这一概念中所喻含的中国人对生命认识的精神十分详曾地表现了出来, “ 圆” 这一重要的文化原型在这里差不多可以说是“ 原形毕露” 了。另外在论“ 生” 、辨“ 远” 、诊“ 明” 、议“ 新” 等章节, 也有上好的义理发挥, 颇得一波三折, 相激成澜之致。至于辞章上的讲究, 那更是显见的, 通脱灵动, 奕奕清畅, 读来好似宋人语录, 又仿若元明画跋, 这在时下的理论著作中是不多见的。作者强调的是“ 以心合心”, 以境界合境界, 而这也恰是中国谈艺的传统。如作者说中国画的生命特点时, 写道: “ 大自然微妙难测, 瞬间万变, 画家就是要以微茫惨淡之心去体悟自然的微妙之旨。如同是山水, 四季变化, 草木枯荣, 一切都在变. . 当其出之于画家之手, 或荒寒, 或萧疏, 或清秀, 或气象严整, 或韶秀妩媚, 画家以自己的独特生命去拥抱, 融化山水面目, 其变化更是不可方物。至如于形式构成中, 笔情墨趣, 墨韵翻飞, 或枯或淡, 或干或湿, 或疾或徐, 更有种种难以言表的微妙。可见山水虽一物, 又是无穷之物也。中国画家就是要变有限为无穷, 就是要以一己之芳心, 出山川之生意。 ” 这种论述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读起来又韵味盎然。本书将“ 圆”放在最后一章, 颇有匠心, 为本书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说“ 圆” 又意味着一个更好的开端, 我们期待作者在本书的基础上, 为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写出更“艺术” 更有“ 生命精神”的新著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