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1.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1)普通社会工作 (2)行政性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200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 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 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 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 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 规范,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 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 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2.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工作的特点(1)专业助人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3)强调专业方法 (4)注重实践 (5)互动合作 (6)多方协同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3.社会工作的目标社会工作的目标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 激发潜能 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4.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功能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维护社会秩序 建构社会资本 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社会进步?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1.社会工作的要素(1)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 上讲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 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最值得帮助的人” 。如孤儿、孤寡老人、 残疾人、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 困难民众一般公众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它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团队概念。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a)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倡导者 b)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 c)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工 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4)专业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5)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各种要素,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不能简单的将助人活动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单向支持,它是社会工作者 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合作过程2.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1)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2)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促进: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使能: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去面对问题 (3)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4)组织服务和干预的能力 (5)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工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定义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 的总体判断和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 很重要的作用。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 (3)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5)维护社会正义3.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4.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非评判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6)权利与责任并重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定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 的行为规范。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3.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和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和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5)自我决定问题4.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 (2)差别平等原则 (3)自由自主原则 (4)最小伤害原则 (5)生命质量原则 (6)隐私保密原则5.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 全心全意服务 (2)信任支持同事 促进共同发展 (3)践行专业使命 促进机构发展 (4)提升专业能力 维护专业形象 (5)勇担社会责任 增进社会福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类行为1.人类需要的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理论生存的需要() 关系的需要() 成长的需要() ?莱恩多亚尔和 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中介需要?2.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内容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3.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行为对社会的作用划分)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按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4.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第二节 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2.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1)家庭 a)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初级群体,是社会最基本 的单位,是人类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b)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一对夫妇 + 未婚子女) 主干家庭(一对夫妇 + 一对已婚子女) 联合家庭(父母 + 多对已婚子女) 单亲家庭(父母一方 + 未婚子女) 丁克家庭(夫妇双方,没有孩子) 单身家庭(鳏寡孤独) 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 空巢家庭(子女上学或外出工作) ?c)家庭教养模式娇纵型(溺爱 + 疏于管教) 容易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 支配型(溺爱 + 严管) 专制型(无爱 + 严管) 放任型(无爱 + 放任) 冲突型(关系紧张 + 气氛失调 + 价值导向不一致) 民主型 ?d)家庭的功能 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 e)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纵向影响: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发生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 横向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a)同辈群体的含义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等大体相近的人所 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b)同辈群体的特点 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学校 (4)工作单位 (5)社区 a)社区的基本功能 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成员间相互支持功能 b)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i.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和风 俗习惯等; ii.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彼此产生影响; iii.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 束作用; iv.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影响社区成员的行 为。 (6)文化(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7)大众传媒 a)大众传媒的功能 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b)大众传媒的类型旧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新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社会工作者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 的情况,还要评估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评估服务对象和社会环境之间的 互动状况,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变个人和环境,改变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状况,恢 复和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1.婴幼儿阶段(0-3 岁)特点: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 (1)游戏伙伴阶段 (2)退缩阶段 (3)自我意识的出现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 (1)哺乳 (2)母爱剥夺 (3)弃婴2.学龄前阶段(3-6 岁)特点: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性别、道德的发展 自我意识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因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