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能大赛赛前心理辅导讲座梁燕 徐州职教中心心理咨询室现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可以说,选手们都是经过各省市层层选拔的技能高手,在技术上他们几乎可以代表当地职业院校师生的最高水平,然而,比赛就一定要分出胜负,胜者,实至名归。至于负者,不少教练和领队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总是会提到这么一句话:选手的心理素质还是不够硬。那么,竞赛场上,心理与技术,哪个更重要呢?郭建球老师是广东省技能竞赛汽修专业部分选手的教练,他认为,竞赛场上,选手心理处于第一位,体力耐力位居第二,第三才是技术。就技术而言,为了备战技能竞赛,各地无一不是精挑选手,并从教练、训练设备、竞赛工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因此,在各方体力、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的作用。这一点在体育比赛上也充分得到证明。世界跨栏冠军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曾说过,刘翔能夺取冠军,和他过硬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关系。赛前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现象:(一)、高原现象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成绩停止不前,甚至完全找不到感觉。其实这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练习效果与成绩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这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技能大赛之前的备战训练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全力投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练越糊涂。但“高原现象”不是极限。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技能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成绩到了极限。 (二)“瓦伦达效应”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我们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们的大脑成天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身体被压得气喘吁吁的,在这样的重荷下,我们能把事情做好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的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法拉第说过一句话:“拼命去换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这就是成功的奥秘(三)心理饱和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精加人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所谓心理饱和,就是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 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编织草帽很漂亮,于是问道:买一顶多少钱?对方回答:10元。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每顶20元。为什么我买批发反而更贵?做一顶我们感到很新鲜,做 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做100顶相同的草帽,我们将要怎样强忍着性子!心理饱和导致这笔生意流产。 常见赛场心理偏差1、 焦虑2、 怯场怯场是指临场时过于紧张,致使思维、记忆、动作的准确性降低,行为紊乱的情绪失调。又称为“临场怯”或“临场晕”。通常情况下,一般人都可能有过明显的怯场体验。如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与恋人约会、第一次面临重大考试等。这种由“第一次”造成的怯场,通常会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的逐步适应而渐趋减弱以致最终消失。但如果每逢临场过于紧张的情绪始终难以消失,即怯场成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越演越烈,同时还会伴有心悸、头昏等生理症状,这就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问题的怯场,轻者仅表现为心理失调。包括感受性降低,视听发生困难,甚至产生错觉;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猿意马;熟记的内容不能顺利回忆;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地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和论证;动作笨拙,即使是熟练的动作也会出错等。所有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在离开现场后都会迅速消失,即这些心理失调现象只有在临场时才会发生。重者还同时伴有生理失调,例如心悸、胸闷、头昏、耳鸣、出汗、颤抖、无力、发冷、尿频、尿急等,这些生理症状同样也会在离开现场后消失。 3、 因环境陌生、他人旁观或突遇意外性事件造成的应激式紧张。出现应激式紧张时,可舒展身体深坐于整张椅子里,背部贴紧椅背,双手轻放于身体两旁,头部微微后仰,做三次鼻吸口呼的全息呼吸后,稍作停顿,再回复原始状态。这样做,有助于自身暂时抽离紧张状态,令头脑清明,思维更灵敏。主要应对方法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二、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三、提前预热,胸有成竹四,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心理调整常用技巧一、表象潜能重现法 在训练参赛以前,通过回忆重现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比赛,运用联想尽可能回想过去获得成功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这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心理调节是有帮助的。据研究资料表明,有的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运用表象重现法,比赛成绩提高了三分钟。因为表象重现是一种积极的意念,可以简洁的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进而促进心跳加快,呼吸加强,使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足。所以通过表象重现,可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二、表情潜能调节法 即有意识的改变自己面部和姿态的表情,因为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俗话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绪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的变化,并由此而引起面部、姿态等外部表情。如愉快时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手舞足蹈;愤怒时横眉冷对,咬牙切齿、紧握双拳;情绪低沉时垂头丧气,肌肉松驰、萎靡无力等。既然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改变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应的改变情绪状态。例如,当情绪紧张而感到焦虑时,可以有意识的放松面部肌肉,不要咬牙,或者用手轻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或情绪低落时,可以有意识的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假使做不到,可以看看别人的笑脸,或者想一想自己过去最高兴的某件事,也可以想想自己过去得心应手的比赛情景,这些都可以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放松潜能开发训练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暗示语集中注意,调吸,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统兴奋的方法。它使疲劳的肌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心情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倍增地准备下一轮的比赛。做法是运动员闭目静坐或仰卧,聚精会神地想己的放松情景。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放松,放息的暗示语言有:我安静下来了;我的全脑都放松了;心跳平稳而有力;呼吸平稳松。进行动员“活化”的暗示语言有:我全肌肉都得到了休息,有力量了;我积蓄了力量;头脑休息过了,很清醒;我感觉很好;我比赛了;看我的。 四、呼吸技能调节法 利用呼吸调节,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采用慢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可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常吸气与有力的吸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就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做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取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小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对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腹式呼吸原理呼吸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又是重要的养生之道。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肺平均有两个足球那么大,但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只使用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能力。 美国健康学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很多人的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 坐办公室的人,由于坐姿的局促和固定,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进而造成脑部缺氧。于是白领们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办公室综合征。 呼吸方式常见的呼吸主要有两种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增大。由于呼吸时,空气直接进入肺部,故胸腔会因此而扩大,腹部保持平坦。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10-15秒,能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腹式呼吸时,横隔肌会下降,腹压增加,感觉好像是空气直接进入腹部,这时若把手放在肚脐上,会感觉手上下微微抬放。腹式呼吸即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腹式呼吸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肺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使身体充分摄取氧气,促进脑细胞活化,舒缓紧张情绪。做腹式呼吸需把握: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用鼻吸而不用口;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慢出声喷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一吸一呼间要吸尽气,呼尽气,若屏息时感到呼吸困难,可不屏息直接换气。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女性,大都采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运动及胸部微微扩张,许多肺底部的肺泡没有经过彻底的扩张与收缩,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氧气就不能充分地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间长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状况,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学会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体的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肺部组织也能更加强壮。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横膈膜和肋间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锻炼,我们的活力与耐力也都会相应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以下方法能帮你判断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气时胸部和腹部收紧,呼气时反而鼓起,则说明呼吸方式错误。 如果放在胸部的手比放在腹部的手起伏明显,或者放在腹部的手几乎静止不动,则说明呼吸方式不健康,呼吸过于浅短。 要学会深呼吸特别要采取腹式呼吸,这样你会更健康! 五、音乐潜能调节法 音乐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这一概念早已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可以听着催眠曲进入梦乡,唱着歌曲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平衡三种情绪状态。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使大脑的冥想状态井然有序。因此人们喜爱的曲子或一种具有特殊节奏的音乐,可以导致人体的放松,使大脑处于机敏状态。运动员赛前如果有异常的情绪表现,听一段有节奏的轻音乐或喜欢的歌曲就能起到适度的调节作用。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每跨越一个高度后,都要戴上耳机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这样既减轻了竞技赛场的压力和繁杂的噪声,也能调节身心的焦虑情绪状态。 六、颜色潜能调节法 颜色是视觉刺激物,但通过视觉观看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其他感觉。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黄色的西瓜汁分成两份,一份是原来的黄色的,另一份是染成食用红色,让几个味觉正常的人来品尝,结果大部分人都说红色的西瓜汁好喝。其实色素并没有改变西瓜的味道。这种由某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联想。在体育竞赛中可利用联想现象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例如,运动员临场感到太紧张,看带绿、蓝、紫的色彩,具有镇静作用,设法用绿色毛巾擦汗,饮用带绿色的饮料,把运动员带到蓝色的环境中休息一下。因为绿色和蓝色能给人以凉爽的意境,使过度兴奋得到缓解,立即镇静下来。如果运动员临场精神状态不振,则应多给以红色刺激。 七、暗示调节法 目前很多国家对暗示调节的研究非常重视,它是通过用语言,思想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是调节运动员临阵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我暗示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使运动员保持一定的心理稳定的状态,临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不少运动员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帮助他们的比赛获得成功。例如:有的运动员说,为了消除比赛前的惊慌,使大脑安静下来,暗示口诀是:镇静,镇静,镇静就是胜利。我相信自己的力量,我一定会取得胜利! 八、食品调节法巧妙利用食品特性,缓解紧张的同时适度提高兴奋度。蛋糕巧克力1. 巧克力能缓解情绪低落,使人兴奋;2. 巧克力对于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力和提高智力都有作用,有些司机把巧克力作为提高驾驶能力的精神振奋剂,考试的学子也可用来健脑;总之,健康心理学中有句至理名言:好的心理是前进的助力器。最后祝老师同学们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谢谢大家。7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