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 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20122012 年年 1010 月月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城乡城乡规划规划博客博客(ChinaUP.info) 1 目目 录录 前言. 3 一、基础分析. 3 (一)资源素材. 3 (二)市场空间. 4 (三)业态结构. 4 (四)资本基础. 5 (五)区域格局. 5 (六)分析结论. 6 1、机遇与挑战并存. 6 2、创新发展的路径. 7 3、坚持旅游创新发展. 10 二、创新发展框架. 11 (一)总体思路. 11 (二)创新方向. 11 1、发展生产型旅游服务,拓展产业新空间. 11 2、提高服务散客意识,增强旅游服务深度. 11 3、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促进特色要素发育. 12 4、提高旅游配套水平,增强综合带动功能. 12 5、促进休闲产业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13 6、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形成资本新优势. 13 7、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塑造创新发展环境. 13 三、创新发展重点. 14 (一)业态创新. 14 1、主题酒店. 14 2、自驾车旅游服务. 15 3、会展奖励旅游服务. 16 4、差旅管理服务. 17 5、旅游传媒. 17 (二)产品创新. 18 1、生态观光旅游. 18 2、文化体验旅游. 18 3、休闲度假旅游. 20 4、夜景体验旅游. 20 5、康体运动旅游. 21 6、会展商务旅游. 21 7、工业旅游. 22 8、自驾车旅游. 22 (三)新技术应用. 23 1、网络信息技术. 23 2、旅游营销创新. 24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城乡城乡规划规划博客博客(ChinaUP.info) 2 (四)目的地创新. 25 1、创新示范城市. 25 2、产业融合创新. 27 3、旅游产业聚集区. 27 四、发展措施. 28 (一)加强组织领导. 28 (二)加大政策指导. 29 (三)重视市场培育. 30 (四)推进人才建设. 30 (五)实施联动合作. 30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城乡城乡规划规划博客博客(ChinaUP.info) 3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 前言前言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和产品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强省和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安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区位优良、市场潜力巨大、旅游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通过提高对旅游创新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府统筹,尊重市场主体,采用新型科技,推进产业融合,整合各类要素,打造新型品牌等手段,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使创新成为推动安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提升安徽旅游业整体素质的新途径, 创造安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一、基础分析一、基础分析 (一)资源素材(一)资源素材 安徽全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数量众多。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 18972,安徽旅游资源主类拥有率为 100%,亚类拥有率在 80%以上,基本类型拥有率在 50%以上。以黄山、西递、宏村、九华山、天柱山等为代表的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 5A 级旅游景区等,均是代表中国水准、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资源, 形成了高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集群。 安徽省的整体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皖南区域有 “风光秀丽” 的两山一湖、 “山水画廊”新安江、 “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皖江城市带有“八百里黄金水道”皖江;合肥经济圈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巢湖、 “中国七大基因库之一”的大别山;皖北区域有“河湖交错”的淮河湿地等。 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覆盖了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时尚等多种文化类型。皖南主要是徽文化、佛教文化和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皖江城市带旅游区主要是铜文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城乡城乡规划规划博客博客(ChinaUP.info) 4 化、钢铁文化、码头文化等产业文化和黄梅戏等戏曲文化;合肥经济圈主要是诗词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皖北主要是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等。 在资源的组合度上,安徽的人文、生态资源相结合,山、水、文、城、乡、泉资源等聚散有度。尤其是在皖南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深厚的人文遗产相交融,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皖北等区域,也存在不少生态人文魅力兼具的资源富集区,有利于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 (二)市场空间(二)市场空间 安徽省毗邻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重要消费市场,并通过立体交通网络与环渤海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紧密连接,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旅游市场客源和合作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25%和29%, 增幅居中部第一,旅游接待总人数于2009年成为全国第14个过亿人次省份。2010 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 1.55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150.6 亿元,相当于全省 GDP 的 9.38%。 2010 年全省入境游客接待数量在全国的位次,由 2005 年的第 18 位跃升至第 12 位,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由全国第 21 位、第17 位和第 18 位,均跃升至第 14 位。在中部六省中,2010 年,入境游客接待数量位居第一位,旅游外汇收入居第二位。 在旅游目的上, 海外游客以观光休闲为主, 国内游客以观光休闲、 商务会议、探亲访友为主。在旅游组织方式上,国内游客多以个人或亲友组织进行。在旅游时间上,近年来过夜游客比重有所增加,平均停留时间有所延长,但一日游仍占很大比重, 说明在旅游产品结构转型方面加大力度。 在消费结构上, 购物、 餐饮、住宿、 游览为最大的四项支出, 其次为长途交通和娱乐, 旅游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娱乐性消费相对较低,仍有优化空间。 按照规划,到 2015 年,全省年接待入境游客达到 5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3000 亿元;到 2020 年,全省年接待入境游客达到 12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7500 亿元,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省区市中的排位进入到前五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 GDP 的比重超过 20%。 (三)业态结构(三)业态结构 从产品类型来看,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谱系相对比较完整,涵盖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山岳旅游、乡村旅游、都市旅游、会展旅游等主要的旅游产品品种,基本能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但同时安徽省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