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正在成长并日益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范式。“新公共管理”最早由胡德于 1991 年提出,他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强调明确的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效评估,以准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进行分权,采用私人部门管理的模式、技术和工具,引入市场机制,强调竞争为特征的公共部门管理的新范式。随着新公共管理影响的日益广泛,教育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必然受到新公共管理的冲击。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对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适用性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对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对策思考如下一、适度分权,政府对教育实行宏观管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结构关系始终是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高度集权是我国行政管理一切弊端的根源。由集权走向适度分权,是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启示下,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应转变职能,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创新教育行政组织,打破传统层级制,在政府宏观控制下,赋予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更好地解决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权力结构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角色与作用,切实转变政府教育行政职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权力中心,在公共行政方面,长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府职能无限制地膨胀而社会职能却极度萎缩,政府包揽了一切社会事务,是“全能政府”。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政府的角色与作用需要重新定位。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教育行政改革由不断成熟走向深化,政府在教育行政领域的角色和职能也需要重新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教育行政体制。这不仅体现在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政府行政管理内部各种关系之间,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学校等各种外部关系之间。缺乏效率和质量低下被认为是公共教育体制的两个最重大的缺陷,因此,我们应借鉴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限政府”理论,即政府不是万能政府政府需要继续下放权力和转变职能,将其管理职能由“划桨”转向“掌舵”,以方针、法规、拨款、规划等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鼓励社会参与,给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采用市场竞争机制向教育的不同利益相关者政府、社会、学校等分权和赋权,对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进行重构,将政府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的管理从直接办学转化为间接调控,建立起学校的自主权和家长、学生的选择权,而不是以直接的民主管理为中心的公共教育体系。如在高等教育管理上,应由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模式;针对高等教育权力下放不足的现状,应对高等教育继续放权,扩大其办学自主权、资源的管理权及对学校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等。摘 要: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教学、学术机构的共同体,除了教学与学术的事务以外,同样离不开日常的行政管理。特别是随着我国上世纪 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人数的日益庞大,浓重时代和社会特色,现有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和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给 90 后的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行政管理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思想促进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 90 后大学生 教育 管理 服务高等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的辅助性的、但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1.当前高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与当前高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与 90 后大学生二者之间的联系后大学生二者之间的联系90 后大学生指是 1990 年到 1999 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当前高校学生也正是由这一代人构成的,调查发现,90 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自我”、“叛逆”、“另类”提起“90 后”,许多人习惯于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当前社会对“90 后”大学生的评价的确存在着一定误读,往往是根据个别现象来评价整体,没有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90后”走进大学校园,也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新课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对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具有时代特征的 90 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展开专门的学术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他们的有些思想意识需要引起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视。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也越来越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机构所津津乐道的焦点话题。2.当前高校日常行政管理创新对当前高校日常行政管理创新对 90 后大学生的意义后大学生的意义大学生发展目标的定位、规划的制定、管理体制的改革、课程和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时刻考量着高校管理层的办学理念、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科学发展。履行日常行政管理是高校培育学生的神圣使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的神圣使命。基于这一点,无论大学怎样改革,或当前热议的是否“去行政化”,都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大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力度,保证三尺讲台无杂音;加强对 90 后学生们的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引导学生成长、成人与成才。3.针对针对 90 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高校日常行政管理模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高校日常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与改革的思路式创新与改革的思路3.1 采用扁平化管理以实现权力中心适当下移与分散扁平化是相对科层组织而言,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管理人员,以便组织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延伸至最远的底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起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结构。高校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精简职能部门,实现权力中心的适当下移与分散。一是扩大院系的自主权,把一定的资源使用与分配权等适度下放,从而提高基层学院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适应 90后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自主需求发展的动力;二是适当分散权力,注意权力在更多的利益群体间进行分配,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在就学校作出学生管理事项的决策前,广泛地听取基层学院和学生组织的意见与建议,由封闭式决策转向开放式决策,让各基层和学生群体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事项决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3.2 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要齐头并进不论是对“90 后”,还是对以往的“80 后”、“70 后”,实际上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还是“因材施教”,高校可采取问卷调查、集体交流、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了解分析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当然,这需要教育者付出很大的爱心、耐心,在这方面,国内高校仍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今天的大学一些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却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模糊管理”并不适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90 后”大学生健康成长,教学管理也要与行政管理齐头并进,先实现几个转化:在教育理念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与继承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教育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网上说明与网下解答相结合转化。3.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做到“以人为本、以仁行政”“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管理的落脚点放在每一名学生身上,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切实为学生办实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以仁行政”,“仁”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公仆要求的体现。它要求管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特别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善于、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方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仁政”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作用,以先进性带动广泛性,又通过广泛性进一步推动先进性,使高校的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新境界。3.4 建立以服务性为核心的日常行政管理制度至于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广大学生最有发言权。只有强化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才能具备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够把高校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适时提出高校行政管理机关的精神、形象、作风等行为规范,以利于行政管理人员共同遵守,同时可以对外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要想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除了要在理念和人才培养上努力外,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上也需要改进。具体包括民主决策制度、沟通回应制度、服务评价制度、服务监督制度及信息公开制度等等。这些行政管理制度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相辅相成的。还要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的保障制度建设,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的确立还需要保障制度的配合,从这个层面来说,高校应加强与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性有关的保障制度建设。3.5 推进依法治校以创造和谐的高校行政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最基本的建设,加强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督,促进高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与 90 后大学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反映行政权力运行走向,及时纠正行政权力产生的不良后果。3.6 积极利用网络加强行政管理效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为高校开展日常行政管理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尤其是对于在网络伴随下成长、心理依赖严重的“90 后”而言,网络将成为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学校应建立一套健全的校园信息传播系统,完善网络规则,加强信息化校园的综合管理和控制。这就要求进一步推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把现代网络技术充分应用到学生各项管理工作中,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应用,以网络充当信息载体和传递管道,加强学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开展学生咨询“一站式”服务,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建设一个跨部门、基础性、公益性的数据信息库和办公信息资源库,可以避免数据收集的重复,减轻工作负担,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与此同时,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管理的合力,努力塑造“90 后”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3.7 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倡导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目前高校日常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大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需要有一支精干的具有专业化知识的队伍来加以保证,提高行政管理者的整体素质,走知识化、专业化的道路。一方面通过本校的管理队伍的改造,因职用人,同时要不断加大管理队伍的培养力度,把那些德才兼备、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强的年轻人大胆地提拔到重要岗位。还应充分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按照一定的章程,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实行一定奖惩。管理人员既要严格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和准绳,又要不断跟踪 90 后这一代学生思想的最新动态,掌握科学管理的技能和方法,更新管理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要不断面向社会化,积极推进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和招聘,引进高级专门管理人才。目前,各高校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师资力量方面,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和科研人员,教学和科研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通过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积极吸收具有高级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到管理岗位上来,可以使行政管理队伍的结构达到优化。构建高效率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和复杂的工程。而学习是人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行政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政管理机关要结合 90 后这一代学生的特点为学习与交流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