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时间:2014.4.12 主讲教师:金必磊“交流”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人们思维 触角的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以及方法与策略的 固有的特点或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就提出: 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很多 老师有较新的教育观念、很注重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 的观点、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是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这 样的场面: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后,让同学思考片刻后先进行同桌交流,只见学生马上各说各 的想法,他们互相之间交流、讨论的很少。接着老师请大家在全班交流,大家争先恐后。 一个同学说了自己的观点后,老师问还有别的想法吗?叫起来的两位同学竟然说了与前一 个同学同样的观点。如这时有同学说错了,老师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想法吗? 被叫起来的同学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提问毫无相干。此时,有同学因未叫到 发言而显得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见解;有的端端正正坐着, 一言不发:还有的做起了与课堂无关的事。此时,教室变成了老师与几位同学表演的舞台 了。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交流,怎样利用有限的 40 分钟教学时间培养学生 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会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同时会倾听别人的叙说,并能听懂 从而积极响应,给予同学正确评价。本文要阐述的就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与探索。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说敢说” 新课标要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 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在师生之间确立交流对 话式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情感互动”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师生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沟通与知识、经验、智慧的“共享”。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 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 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 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之间 的距离,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说;答的不完 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想好了再说;必要的时候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因 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l、创设生活情境中说。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 中,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发现数学,从中不断交流。 在学习米的认识这一课前,我在教室前面用粉笔画了一段路,让他们走一走, 有的小朋友大步走,有的小朋友以正常的步速走,边走边说。在小朋友知道了一米有多长 后,我让他们找一找周围哪些东西大约是 l 米,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的小朋友自然而 然想到了一段路有多长等等,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不断交流中 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的探究中,并使学生产生了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 2、创设趣味情境中说。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要让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这要求我们适应儿童的特点,按照 儿童内在发展的自然规律,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创设这样一种情境:“6 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 你准备怎么分?”小朋友们各抒己见,很快有了以下几种分法:(1、5)、(2、4)、(3、3) (4、2)(5、1),这时我再让小朋友找一找这些分法中哪种分法最公平?你们想不想也做这 样的活动?接着引入新的活动探究:即 4 人小组进行活动,边活动边交流,孩子们在富有 情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平均分”、“等分除”的概念。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打消了一切顾虑,大胆的表现自我,逐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 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交流搭建舞 台。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说会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 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答案时,在他身上 就会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 题情境,在情境中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 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产生想说的愿望,想说的冲动。 1、创设悬念式情境中,使学生“奇”中说。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讲学生未知的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 置运用,展示数学的非凡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后,练习在进位加法中两个三位数相加得 1000 的特征时,我设置悬念,告诉学生你们任意报一个三位数,老师都能一下子说出这个数加 几等于 1000。于是学生出数,我答,并验证,这时学生的悬念加深了,为什么老师这么快 报出得数,这两个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迫切需要解疑,这时让孩子们在四人小组中 讨论,我也参与其中。汇报交流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很快探究出规律。这时我再 让他们合作,一人报数,其他同学比谁答的快,他们兴致特别高。再让他们想两个四位数 相加等于 10000 的规律就水到渠成了。 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既保护了学生好奇 心,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会了交 流。 2、创设冲突式情境中,使学生“悱”中说。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 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 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中,产生强烈的说的愿望,继而不断探 究。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让孩子们说说老师准备的这幅图,你喜欢哪些 内容,为什么?然后对孩子们说:“老师最喜欢什么,你们想知道吗?”随后写了一个算 式 3+3+3+3,让他们猜。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最后认定是黄花图,因为黄花 3 朵一堆, 共有 4 堆,符合老师的要求。再要求孩子们用老师的方法让同桌猜猜你喜欢什么,孩子们 在不知不觉中牢牢记住乘法算式的一个基本点,什么是相同加数?在学习其他新知就非常 容易。在课堂练习中,我出了一道题目: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其中有这样一 道题:1+l+2+1+l,大部分孩子判断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也有个别小朋友说行,这时我让 两组同学分组讨论后都说理由,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小朋友说这几个加数不相同,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小朋友说我可以把这个算式看成 1+1+1+1+1+1 就能写成乘法算式 16 了, 还有小朋友可以把这个算式看成 2+2+2 就能写成乘法算式 23 了,最终达成共识。 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困惑之处,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个目标, 在不断探究、不断交流中进行了多方位联想,有话可说。 3、创设操作式情境中,使学生“动”中说。 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就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 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学生在“动”的问题意识中会说的重要载体。 例如,在学习角和直角中,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 的模型。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边指边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同时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边活动边说,在后来的反馈中很快意见一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 的张 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以前我也教过这个内容,但由于老师一个人演示,学生缺乏操作,缺乏讨论、缺乏 说的机会,尽管最终结论掌握,但有死记硬背的味道。而这次让学生在“动”中说,学得 即轻松又扎实,为以后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创设实践式情境中,使学生“用”中说。 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 学用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 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说数学知识,从而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运用价 值。 在学习了米的认识后,我让学生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畅所 欲言,各种答案都有。这时,我又提出,能否不用其他工具,自己或几个人想想办法?有 小朋友说:我可以用我身上的米尺(边用手比划一米的长度)去量,又有小朋友说我们可 以几个人量。这时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就趁热打铁,说那你们就去量吧。孩子们有 自己一米一米量过去的,也有几个人合作量的,边量边数,个子高的几个孩子还把手稍微 弯了点,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得到了孩子们的答案后,我再让孩子用米 尺量一量,其他的孩子一块儿数,当量出的得数与几个孩子相同时,他们欢呼雀跃。有些 误差的孩子我发现下课后他们又重新量了一遍。这堂课孩子们学的异常轻松,学的扎实。 课后,许多孩子围过来跟我说,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 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初步认识到了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世界。 三、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三、指导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说善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 疑,教师时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说 的契机”,不但敢说,会说,而且善说。 1、质疑课题,明确学习目标中善说。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 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爱提问题善说的习惯, 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第二堂课时我首先出示课题,告诉孩子们今天 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从这个课题中你了解了什么?想知道什么?通过思 考、合作交流,有小朋友说我最想知道什么叫周长?有小朋友说顾名思义,周长就是周围 的长度。又有小朋友说从题目上知道今天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其它图形有没有周长呢?这时带着问题让孩子们自学课本第 3 页,很快他们得到了周长的一些初步知识。 再让他们自行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异常轻松了。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 题,敢于提出问题,也就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就会激发学生 的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2、质疑教材,学会研读教材中善说。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 认真思考的孩子就能产生许多问题。老师要通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 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并能及时提出,在研读教材中让学生善于交流。 在教学米的认识一课时,有孩子说:“老师,这是不是我们烧饭用的米?”有孩子说, 我爸爸教过我这是长度的一个单位。在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米的概念后,我让孩子们量 可以用米做单位的物体的长度,再设计几个不能用米尺量的物体,这时,孩子们为难了, 有孩子问我有没有其它的长度单位?趁此机会,我让孩子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概念,问他们 概念中你最想解释什么?有人说:“我知道有比米更小的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