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目 录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 研究方法和框架.21.3 创新点及研究的局限性.22 智能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32.1 普通住宅小区存在的问题.32.2 智能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43 智能化小区的基本功能.53.1 安全防范子系统.53.2 信息管理子系统.73.3 信息网络子系统.104 案例分析.134.1 项目介绍.134.2 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135 结论与展望.13致 谢.19参考文献.20声明1 绪论1 绪论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智能建筑定义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综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物。其核心功能是智能系统,智能系统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智能系统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 SI C(System Integrated Center)、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 BAS(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 ion System)、信息通信系统 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防火自动化系统 FAS(Fire Automation System)、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 SAS(Safety Automation System)以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构成。1.1.2 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 1990 年,据 2004 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不低于 4500 幢智能大厦,大部分建筑规模均在 3 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发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88 层)、深圳地王大厦(81 层)、广州中信大厦(80 层)、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 层)等一批智能大厦世界闻名。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素,我国智能建筑的基本状况为:“瘫痪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 30%左右,智能建筑系统根本无法开通,投资百万、千万的智能系统,系统操作完全由人工完成,瘫痪如一堆废铁。“弱智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 50%左右,系统即使开通也是部分开通,“不健全”的系统难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基本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 15%左右,虽然具备必需的子系统,开通情况良好,但系统集成度不够,在事件联动、全局处理、信息共享方面能力较弱。 “先进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 5%左右,系统开通情况良好,有一定的系统集成度,系统的扩展和提升能力较强。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滞后。国内对智能建筑理论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且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与中国国情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在 2000 年才出台,许多根据自己理解的“智能大厦”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不符合统一的设计规范。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都是当前世界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难以完全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的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困难,对各系统应包括内容有分歧。在国外,防火自动化系统(FAS)和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包括在自动化系统(BAS)中,我国由于消防部分的要求,SAS 必须单独设计,否则无法通过审批,OAS 和 CAS 在设计时,因资金等因素订货产品发生变化,在匹配上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国外如美国江森自控、I BM、朗讯科技等公司产品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国外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供货都是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变送器、现场控制站、子站、网络服务器及所有软件成套供货,产品质量有保证,但现场调试、人员培训、后期服务等方面不完善,在与甲方及施工单位配合上有难度。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在施工过程中,接线、安装等低级错误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外产品不熟悉和技术壁垒给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1.1.3 研究意义进入 21 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具体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才是 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方向。因此,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技术都会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2 研究方法和框架本文从研究现智能社区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出发,综合了根据建设部有关智能化示范小区的文件规定,按建设单位提出的二星级建设标准三个子系统的具体要求,建议智能小区考虑如下的系统组成:1.小区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它包括住宅设置楼宇对讲和居室报警及紧急呼叫系统;2.小区周边边界监控系统;3.电子巡更系统;4.三表自动抄集系统;5.地下室车库管理系统;6.小区机电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7.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系统等等。1.3 创新点及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从智能小区的现状和在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趋势出发,结合传统小区的缺点提出高信息时代下的智能住宅小区的新特点,最后提出建立智能小区的基本建议。但是由于智能化小区的建设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在我国应用的实践较短,目前上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而科学的方法。许多企业由于各自不同因素制约,对智能小区的认识和其建设的方法不尽相同,本文不可一一论述。Equation Chapter (Next) Section 12 智能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智能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2.1 普通住宅小区存在的问题中国目前住宅质量缺陷十分明显,提升住宅品质迫在眉睫。2.1.1 由于中国住宅建筑材料仍以传统材料为主,使得住宅部件质量低,性能缺乏标准,通用性差,质量往往难以保证。2.1.2 中国住宅建设多采用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不仅施工周期长,建筑成本和住宅价格较高,建筑质量水平也难有统一保障。目前的地产商比较注意住宅和小区的包装,但内在品质并不高,近年来中国住宅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质量缺陷还十分明显。2.1.3 中国城市住宅每年竣工面积多达六、七亿平方米,量很大,但目前新建住宅只有百分之五符合国家节能规定,存量住宅的节能状况更差。2.2 智能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1991 年开始,我国建成不少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实用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 70%以上运行不正常。上述比例是否正确没有去分析过,但根据工作中接触的情况看,至今见到的运行正常,真正达到智能建筑标准的确实为数不多,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有些是施工单位的原因,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2.2.1 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是智能建筑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很难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就相当困难。2.2.2 楼宇自动化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设备。由于甲方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售后培训,维修支持等不够重视,导致智能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