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瑞星读瑞星读甲申三百年祭甲申三百年祭1993 年,瑞星打败 100 多家竞争对手,占据 80以上的反病毒市场,业绩不仅好 过现在年营业额高达 3.2 亿元的用友,也好于当时如日中天的晓军。那年 3 月,瑞星 防病毒卡月销量达到 1 万套,创下日销量 1000 套的纪录。1994 年,瑞星作为那年国内 唯一一家计算机厂商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 COMDEX 世界计算机展览会,1993 年的报纸经 常将联想、方正、瑞星一起提及。瑞星业已具有大公司的模样。时间不长,仅两三年时间,在防病毒卡向杀病毒软件过渡的过程中,瑞星防病毒 卡市场萎缩为零,已经开发出一年的瑞星杀病毒软件在零售市场上的份额不到 1,公 司从 1995 年开始一直亏损不止,曾经为瑞星销售立下汗马功劳的两位销售部经理双双 辞职。瑞星在中关村风雨飘零,摇摇欲坠。时间不长,到 1999 年 7 月,瑞星杀病毒软件月销量突破 10 万套,全国销量第一, 连邦排行榜第一,重登中国反病毒市场霸主地位。此时,瑞星董事长王新在上海向经销商发表演说,指出:“瑞星现在最应该看郭 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 ,瑞星现在的胜利仅仅是李自成进京。这个时候盲目乐观, 不去做过细的工作,沉醉于胜利之中,沉醉于感慨之中,瑞星会重蹈覆辙。 ”错过一次 的瑞星决不允许自己错第二次。潮潮 起起瑞星的兴起是中关村式的,瑞星的中落是中关村式的,瑞星的问题是中关村公司 普遍面临的问题,瑞星的希望是中关村的希望。瑞星是中关村的产物1985 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的王新 22 岁。1985 年, “两通两海”业已建立,王 新身边的人开始上中关村“淘金” 。王新第一次看到的四通只有两间房子,没有什么耀眼之处,唯一让王新感到新奇 的是四通后墙上装的玻璃,当时还没人想到在墙上装一面镜子,让门市显得更大一些。 同现在的中关村领导中国很多时尚相比,1985 年的中关村只是北京西郊的一块“城乡 结合部” ,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周围的大学和研究所多一些。过了一两年,中关村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王新身边更多的人开始上中关村“淘 金” 。面对时代的变迁,王新举棋不定。因为,中关村在经常传出某人一夜暴富消息的 同时,也频频传出某人一夜之间破产逃亡的新闻。一些消息让人激动不已,一些消息 让人心有余悸。王新想通过考中戏,当导演,跳出中关村,另辟蹊径。为了当导演,王新准备了 一年多,但到最后考试那一刻,王新没去。王新所在的研究室解散了,如此大的冲击依然没能让王新下决心“上街” 。王新进 了联想工程部,调汉卡,为的是“工资比原来高,还是铁饭碗。 ”和王新同在一个组的 好友此时选择了“上街”做总经理。2又过了一两年,中关村上的生意更好了。王新再也不忍做一个旁观者,他看到 参考消息上报道中国严重缺铝,就请病假,办起了铝锭厂,受国家政策影响,铝 锭厂先赚后赔,赔掉了王新多年积蓄的一万多元。既然迈出了第一步,王新就不准备缩回去,尽管第一步就栽了个跟头。1988 年, 王新辞去联想的工作, “冲上了街” 。“王文京出来有王文京的原因,吴晓军出来有吴晓军的原因,但都有一个社会大 环境变迁的原因。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产物,瑞星是中关村的产物。是历史 将我们推到了舞台的中央,此时,我们并没有准备好,所以,在和世界有 100 多年历 史的公司同场竞技中,我们出身背景的局限性很快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起点决定道路王新“上街”前给自己定下了“宁可不赚钱,也不能欠钱”的规矩,王新清楚这 个规矩对企业发展不利,但身在中关村的王新见过太多太多的人因为想发财,结果借 了一屁股债,自己跑了,债主天天堵到家门口的情景。王新不想这样。王新“上街”那天只有 3000 元,所以,能做的生意只能是,每天从早 7 点开始 “来回搬箱子”一直干到夜里 2 点,一天只睡几个小时。这种生意,中关村有资金、 有门路的公司不愿做,这种生意无法计较利润,6 万元的生意,能赚两三百元都做。王 新曾经一个晚上扛了 88 台打印机,挣了一台 BP 机。中关村很多公司有国有的背景,属于国有民营,王新称他们是在“拿着国家的钱 在玩,玩出的经验是自己的,既然资产是国家,所以,胆子在那摆着呢。因为这种体 制下,企业领导人只要不存在经济问题,企业即使搞不好,有很大亏损,也没有什么 大不了的责任。 ”“国有民营体制,不仅能解决资金和勇气问题,还能解决人才问题,人才希望在 一个好舞台上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王新即没有钱,也没有人,所以,他的“生意模式”只能是, “这单买卖能赚多少 钱,我告诉你,你愿意留多少都行。手头宽裕,多给留点,我也不占你便宜,会用多 种方式返还给你;这次留得少,你下次肯定还找我。 ”最后变成客户一到北京,就来找王新。这就是中关村的生意经,这种生意辛苦, 也赚不到什么钱。到 1989 年元旦,王新赤手空拳做了 27 万元营业额,赚了 1.3 万元 纯利润。这种生意处在中关村“食物链的最底层” 。王新终于病到了,发高烧躺在病床上的王新想:“这样干下去,一年最多赚 5 万 元,雇几个人,也赚 5 万元,会不会不这么累?”此为王新办公司的思想起源。跳了三次才跳起来1990 年 3 月,王新来到深圳找史玉柱,当时史玉柱的公司叫天津大学深圳工贸公 司 M6401 汉卡部,位于深圳统建大厦。这是个星期天,当王新走进史玉柱办公室的 时候,史玉柱正在埋头开发软件。王新要求做 M6401 北京总代理,史玉柱答应了。但是,M-6402 产品推出的时候,史玉柱已将王新忘了,这件事使王新明白了中关 村的公司只有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技术,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半年后,王新投资的第一个产品神奇汉卡诞生,在人民日报打广告,做推广, 不成功,赔掉了瑞星好不容易积攒的三分之二家产。神奇汉卡不成功,不要紧,瑞星开始着手做 RS500 高级办公系统,由于这个产品3追求技术超前,迟迟不能上市。瑞星又开始做防病毒卡。王新做产品和他“冲上中关村”的历程一样,要么不做,一但做,不管遇到多少 失败都会做下去。瑞星防病毒卡终于成功了。潮 落1989 年,瑞星创立的时候,正赶上 1988 年经济过热之后的经济不景气,公司注册 不下来,瑞星最初的名字只好叫电脑科技开发部,但是,到了 1993 年,国民经济已经 热到了烫手的地步,中关村所有有点门路的公司都在琢磨“多元化” 。瑞星当时已经是全国知名品牌了,王新觉得瑞星的品牌利用度不高,所以,要投 资计算机产业外的业务。在哪跌倒1993 年,王新和人民大学的一位博士谈了一宿,这位博士靠炒房地产成了亿万富 翁。言谈中,博士多次笑话联想前两年账上只有 8000 多万元。当时正是房地产最热的 时候,人家看不上 IT 企业。瑞星防病毒卡的成功让王新朝思暮想怎样超过联想、方正、四通这些老牌 IT 企业。1992 年南巡之后,经常传出来,谁在房地产上一夜之间赚几千万元。当时的阵势 王新既没见过,更没经历过。于是,王新聘了两个管理学博士当顾问,希望他们的知 识能让自己抓住机会,不犯错误。但是这两个管理顾问所能起的作用仅仅局限在,每当王新有一个设想的时候,他 们马上引经据典,论证王新的这个想法当年在美国怎么样成功的,当年在日本怎么样 成功的。这些支持和鼓励让王新非常高兴。和他们一谈就谈上一宿,谈完了就好像自 己已经做成了这件事一样。此时的王新无从意识到,从单一领域向多元化发展,仅有一些高明的点子是不够 的,它需要公司从战略到组织都要有重大变革。瑞星防病毒卡 1992 年 3 月起步时,月销量 100 套,到 1993 年 3 月,一年时间就 上升到月销量 1 万套。王新觉得防病毒卡已经被瑞星做到登峰造极了,王新的投资顾 问一再地对王新说,当一个品牌达到极致的时候,就不用去管它了,让它自然延续好 了。由于对反病毒市场的判断失误,也由于公司战略中心的转移,瑞星开始减少了对 防病毒卡的投入。“王新的”如何变成“瑞星的”办瑞星之前,王新就明白高科技公司就是“办人” ,就想过和员工共享远景,但他 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是早期中关村老板们普遍的迷惑。“直接给员工股份,对一部分人来讲等于浪费,对一部分人来讲,不知道给他多 少以及怎么给。 ”因为, “大家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是能力投入, 是我一个人租了房子,雇了人,是我为瑞星做了第一笔原始积累。 ”独自一人走上中关村的王新,当时特别想有人愿意同他合伙,但此时要找到有能4耐的人很难,王新只好自己干,等他干起来了,又不可能让员工买他的股权。而且, “大部分人是随时可以雇来的,工资就可以体现大部分人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这种情况下,送给他股权属于不公平,不是我王新吝啬,任何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 都一定是有问题的。 ”瑞星当时主要技术人员的获利方式都是按营业额提成。 “赚钱的时候,我占大头, 赔钱的时候,他们还有提成,我赔钱。 ” “提成对技术人员有利有弊,公司一帆风顺, 我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差距比较悬殊,可能是二比八,甚至更高一点,但技术人员不用 考虑其他因素,软件只要卖出一套,有他一套的钱。 ”对于一个高科技公司,无法让核 心技术人员与公司同舟共济,对公司发展很不利。王新当时的顾问告诉王新,公司小的时候,一定要集权化管理,产权的集中有利 于管理的集中化。后来,王新才明白产权是产权,管理是管理,完全可以分离。王新不能忍受在自己的企业里面,有的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希望通过勾 勒公司美好的前景,激励更多的人,但很多人还是更关心看得见的利益,不去关心看 不见的前途。 ”“我在想饼做大了,分一个小角,都比分一半多;我的员工不这么想,他们可能 在想做大了,有我什么事,是你王新的公司。 ”现在,王新明白了,人们这样想是正常的合理的,大多数人关心眼前利益, “关心 看不见的东西的人,将来一定是做老板的。 ”头脑为什么一定会发热1992 年,瑞星用 10 多个人的队伍实现的利润超过了晓军公司 70 多人实现的利润。1993 年,瑞星如日中天的业绩更是让王新已经开始发热的头脑“火上浇油” 。一个公司当前表现出来的业绩一般都是公司过去战略的反映。瑞星 1993 年的“大 好形势”对于将要做出“多元化”决策的王新是一条错误信息,它让王新盲目自信起 来,它让王新觉得自己无往不胜,让王新有了“头脑发热”的物质和心理资本瑞星白手起家的性质决定了瑞星是一支游击队。经过 1993 年和深圳华星一场大仗 打下来,瑞星亟需修正,亟需补充兵源,亟需针对这次战役中发现的问题,尽快调整。 通过“大练兵”使队伍变成一支能打硬仗的正规军。中关村的企业有的是“边打仗边建队伍” ,有的是“侧重于建队伍” ,有的是“侧 重于打仗” 。瑞星是“侧重于打仗”的企业,在建队伍方面本来就“欠账”很多。1990 年,瑞星用了很多兼职员工,到 1993 年就不能再用兼职员工了;1990 年,瑞星只能招 来初级的人才,到 1993 年要“打大仗了,这些人就不行了” ,但王新受传统思想影响, 不愿意抛弃老部下,不愿意别人说他“卸磨杀驴” 。瑞星有了资金,本可以凭借资本优势将游击队改编成正规军,瑞星也做过这方面 的尝试:早在 1992 年,瑞星就开始聘管理博士,请管理顾问公司。瑞星从香港请来的 管理顾问,一小时要付费两千港元,1994 年,瑞星还聘请了专业公司做了全国七省市 的反病毒市场调查。但这些自身力量的建设在当时的王新看来太耗费时间了,而外面的传言经常将机 会渲染得好像伸手就可以抓住。一个人独闯世界的出身决定了王新喜欢带领游击战士 去创造“三千精兵抵十万大敌”的传奇。种种原因最后让王新决定先靠房地产挣出一个亿来,然后再招兵买马,再将企业 正规化。5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瑞星开始投资保健品、药品;开始在上海、北海、千岛湖做房地产;开始成立瑞 星实业公司;开始加大 RS500 投入,又做了机器翻译产品但是当王新率领他的游击战士离开反病毒领域,向其他领域进军的时候,王新和 他的游击队员突然失去了往昔的神勇,仗仗失利,有一段时间,王新深深地怀疑自己 是不是江郎才尽了。现在王新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