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 2007-05-01 17:56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了解黄河的污染及治理情况 通过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研究过程研究过程:选定课题收集资料筛选资料调查走访整理笔记小组讨论 撰写论文修改论文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报纸、杂志、互联网)、实地考察、调查访谈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黄河治理迫在眉睫 黄河治理迫在眉睫黄河治理迫在眉睫 黄河黄河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摇篮: :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 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 4500 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 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 山东,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公里,流域面积 75 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 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 16 亿吨,相当于堆成 1 米见方的土堤绕地 球 27 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 4 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 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 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 1949 年的 2500 多年中, 黄河下游决溢 1590 次,改道 26 次。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 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150 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 100 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 30 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 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7 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 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 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距今 100007000 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 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37002700 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 770 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 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 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 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 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 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黄河现状黄河现状: 程:刚刚结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会议上,宁夏政协委员共向自治区政协八 届二次会议递交提案 410 多件,最引人注目的是安纯人委员代表民盟宁夏区委递交的“治理污染,保护母亲河”的提案。由于长期接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397 公里长的黄河宁夏段 水污染状况已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2002 年,宁夏全区排放到黄河的废水 2.3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排放总量的 49.5,生活污水排放量多达 50.5。黄河 宁夏段各监测断面水质为 4 至 5 类,均未达到功能水体的要求。造成这种现状 的直接原因是宁夏境内 95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所致,据统计, 每年排入黄河的造纸废水达 6000 多万吨,占宁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 52, 其次是化工、制药、酿造、淀粉等行业。就宁夏政协委员递交的提案,记者采访了宁夏环保部门负责同志。据了解, 从 2003 年开始,宁夏加强了对黄河污染的治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曾就造 纸企业污染黄河作出批示,要求严格依法处理,坚决制止继续污染。宁夏环保 部门对造纸企业加大了监管力度,要求限期治理,对长期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 放的,通过限产或关停措施保证黄河取水水质,同时,对重点排放企业安装废 水排放自动监控装置,确保外排工业废水稳定达标。到去年底,宁夏黄河段水 质已较 2002 年有了较大好转,黄河水污染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1. 黄河泥沙黄河泥沙:黄河泥沙不仅在下游河段的河床中淤积,在黄河中游的宁蒙河段也发生严 重的季节性淤积。宁蒙河段区间的鄂尔多斯高原是黄河中游的暴雨多发区。每 到雨季,这里经常发生暴雨,洪水夹带大量泥沙直接冲入黄河,淤塞河床,迫 使黄河主流北移,直接威胁包兰铁路、公路,造成极大危害。事件:1998 年 7 月在鄂尔多斯高原产生两次强降雨过程,暴雨中心位于黄河一 级支流西柳沟的中上游。这里恰好也是库布奇沙漠的中心地带。暴雨洪水夹带 大量泥沙冲入黄河,在黄河主河床中淤积形成东西长 10 公里,南北宽 1.5 公里, 厚 6 米多的沙坝。据当地水利部门介绍泥沙总量达到 1 亿吨。大量的泥沙淤积 在河床中,将黄河干流向北推移 1.5 公里,将位于河床中的包钢三个进水口全 部堵死,致使包钢部分停产,经济损失巨大。2.2. 黄河流域的有关数据河流域的有关数据: :(摘自黄河报1999 年 10 月 1 日,总第 888 期)1) 黄河流域人口 1.07 亿人,占全国的 8.6%,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省区,其中城镇人口 2506 万人,占全 国的 6.8%,城市化率 23.45,低于全国城市化率的 30。2)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 1.89 亿亩,占全国的 13.3%,其中灌溉面积 7590 万亩, 占全国的 9.7%。3) 黄河流域国内生产总值 4842 亿元。工业总产值 6015 亿元,占全国的 5.3%;农业总产值 1509 亿元,占全国的 6.1%。4) 黄河流域人均耕地 1.77 亩,高于全国的人均水平 1.15 亩,人均粮食产量 352 公斤,低于全国的人均水平 400 公斤。5) 黄河流域人均工业产量 5624 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1.1;人均农业产 量 1411 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70.5。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耕地面积 6684 万亩,灌溉面积 4294 万亩,总人口 5473 万人,涉及河南、山东两省的 80 个县(市。7) 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耕地面积 1.08 亿亩,灌溉面积 6961 万亩,总人口 8510 万人,涉及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 5 省的 114 个县(市。8) 黄河流域共有 9 个民族,即汉、回、藏、蒙、东乡、土、撒拉、保安、满, 少数民族人口约 600 多万,占流域人口的 10。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杜会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转变学习方式成为最重大的“闪光点”,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习过程不再是痛苦的事情,应该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创新。但是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轻松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激情一、面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激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出发,去创造性的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旅游业”的教学中,教师最常讲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实际中并不是这样,旅游景区的垃圾袋、一次性筷子、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等污染现象,“八仙宫”“龙宫”等景点投资了几百万资金,但收益少的可怜等问题,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去质疑,如何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呢?学生就会回答:“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破坏景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等等;“怎样解决?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学生根据日常所闻所见,就会提出使用电瓶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铁路北移封闭龙门景区,减少铁路对石窟的损害,将龙宫等人造景观炸掉,保证龙门石窟景区周围和谐的文化氛围。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地理对我们的终身发展大有作用,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再如在学到“聚落的发展变化”时,如果仅用一两张城市与农村的照片对比,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倒推式,首先发问:“你了解洛阳的新变化吗?”展示洛南新区的音乐喷泉、市政府办公大楼、王府井、家乐福、中心医院、洛一高等图片,让学生耳目一新,觉得自豪,从漫不经心的状态马上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然后出示农家小院、泥泞的乡间小道、破败的学校、简陋的商店、卫生所等图片,让学生感到震撼,进而想知道,城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然后通过探究就知道了,主要是城乡的生产方式有本质的区别。这样让地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学生就有兴趣学。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方面,去探究北美洲的自然概况。设计两个探究性问题,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2.该大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有探究的深度。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学有所得。三、精心准备,开拓视角,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三、精心准备,开拓视角,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前精心准备,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要备学生、备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必要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指导启发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在“黄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探究性问题:黄河下游为什么多次决口改道?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泥沙来源于哪里?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治理黄河,减轻危害?设计这样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要有大学科意识,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资源优势,横向联系,为地理学习服务。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它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对于地理新课程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的观念,要具有大学科的意识,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知识渗透意识。例如在“长江、黄河”教学时,在语文课中学生已学习了黄河颂、话说长江等部分内容,在学习“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时,历史老师对此已作了一定的介绍,让学生从语文、历史的角度作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查资料、手抄报等。作为地理教师,我在教学时,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综合性、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探究问题,不拘泥于教材讲解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等,而是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例如,在学习港澳与珠三角 “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性问题:“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让学生分组探讨,最后学生得出了两个结论:1.珠三角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2.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珠三角已经逐渐丧失了丰富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了。面对学生的表现,我欣喜无比,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展现给我们无限的潜能,接着我提问第二个问题:当珠三角的优势不在处于绝对地位时,港澳的产业扩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