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 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教案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知识点专题)教案专题一专题一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考点扫描】(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网络】【考点简析】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即本质属性。使用价值不同决定了不同生产者需要交换商品。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占有关系上是不同的。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其价值,因而,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因而必须向商品生产者支付价值。可见,无论是卖者(主要是生产者)还是买者(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因为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在使用价值上,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不能交换,就无法形成价值,也就谈不上有价值。如果一种东西有使用价值,但不用于交换,就没有必要形成价值,也就不能成为商品。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某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2)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因此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但在同一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反之,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总量也减少。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但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价值总量也成正比。(3)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反之,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可见,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价值量增加。由于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因此,商品价值总量不变。3、纸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1)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产生: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铸币的缺陷充分的暴露出来,而且人们关心的是货币是否能买回东西,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就决定纸币可以代替足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定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等阶段以后,通过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过度,又出现了电子货币。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一般来说,它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区别: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紧缩则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普遍上涨,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原因不同: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紧缩则是由于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以及出口困难而导致。后果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的发展;过度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疲软,消费不足,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投资的扩大。措施不同:要解决通货膨胀就必须严格控制纸币发行量,根据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去发行纸币,根本措施是要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商品供应量。要解决通货紧缩,就必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面向市场租子生产,同时想方设法扩大出口。联系:两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4、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形式是辨证统一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内容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一方面,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另一方面,市场供求又影响商品的价格。但是,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的客观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存在,它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它只能遵循它和利用它,它具有客观性。5、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国家宏观调控(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不是万能的,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应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宏观调控。(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价值规律的刺激作用。这一作用在市场经济则表现为竞争性。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它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企业就能获得额外收益,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要保证这种竞争的有序性,国家必须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从市场经济竞争性的特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但是,盲目的竞争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可能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要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和生产目的具有一致性(1)公有制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和社会生产目的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成员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一致性。7、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1)两者在内容上是统一的、一致的。公有制为主体涵盖着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中包含着国有资产;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涵义之一,是公有制为主体的体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然包含着国有经济为主导。(2)两者的标准有所区别。公有制为主体确立的标准是质与量两个方面。从量上说,它要求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的比重;从质上说,它要求公有资产的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国有经济要占领国民经济中关键性领域和重要的产品生产,国有经济要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确立的标准则主要是质的方面,即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的控制力上,而不在于它的比重的大小,只要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占领了关键领域,把握了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提高了控制力和竞争力,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要性质。8、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为加深认识,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一些比较:(1)二者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2)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市场主体必须是平等的。决定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3)二者在实现形式上是有差别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的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决定明确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4)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方针。9、我国的分配制度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非按劳分配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此外,还有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必要性:第一,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第二,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三,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确立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必要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确立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重要性: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以造福于民。(3)在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十一五”时期更加注重公平,但不否定效率优先。10、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法律依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被称为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