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图式是在早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 成的,是经验的积极组织。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在人的头脑中以“产生式”的形式表征的。产生式是一种“条件行动”的动 态表征形式。一个产生式含有两个组成部分:IF(如果)和THEN(那么)。IF部分规定了要 执行一系列特定行动所必须满足或必须存在的条件,它所包含的语句数目代表了必须满足的 条件数目;THEN部分列出出符合这些条件情况下所要执行或激活的行动,它所包含的语句数 目代表了将要发生的行动数目。 一般领域与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一般领域与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可以适用于不同领域,而且与任何特殊领域无紧密的联系。这种程序 性知识属于“弱方法”。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是由一些能够有效地用于特殊领域的产生式组成。特殊领域的程序性 知识被称为“强方法”。 自动的和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自动的和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运作速度非常快,人们几乎可以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启用这种知识;同 时,这类知识有很强的准确性,几乎总是能产生正确的预期行为。 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则需要意识参与。有控制的程序性知识需要利用认知资源,占用工作记 忆的某些甚至是全部的能量。 三、知识的获得三、知识的获得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感知知识感知知识 在感知知识时,人们需要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性材料来获得 生动的表象,并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陈述性知识是通过信息加工获得的。 设立明确的目的,让知识的感知识面过程更清晰。 合理地安排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让对象从背景中突现出来。(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 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使感知识面更迅速、更完善。 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的成效。 知觉的组合律 理解知识理解知识 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 系、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 狭义的理解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 法则中去。 理解的种类和水平理解的种类和水平 初级水平的理解:这是理解的初级阶段,又叫知觉水平的理解。这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是什 么”的揭示。中级水平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开始探讨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即揭 露客观事物的“为什么”问题。高级水平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揭示客观事物“为什么” 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类化、具体化、系统化,把有关事物归入已经获得的概念系统中去的 过程。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材料的感性程度以及与经验的相关程度、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概念的 关键特征、学习态度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程序性知识形成的阶段 陈述阶段陈述阶段:人们需要使用一般产生式或弱方法先获得某一技能的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 识。这是一个认知阶段,在此阶段,人们会根据他们获得的陈述性知识执行相应的行动,从 而形成最初的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联合阶段联合阶段:人们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并不断练习。通过练习和接受的反馈,人们逐步将各 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活动,即联合阶段。 自动化阶段:整个程序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协调,人们可以无需意识控制或努力,就能自动完 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整个程序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会变成一种辨别过程,即某一领域的专家在精确技能中会就 得越来越善于识别各种条件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行动越发适当和精确。但一旦建立这种 程序化,人们的反应有可能变得刻板。 影响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因素影响程序性知识形成的因素 完整的陈述性知识、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合并小程序,形成大程序、足够的练习 四、知识的保持四、知识的保持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 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及其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以过去感知过事物形象为内容。语词逻辑记忆:以语词、概念、命题、思想为内 容。动作记忆:以学过的动作为内容。情绪记忆:以个体经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 按记忆的目的性分类按记忆的目的性分类 无意记忆:没有预定目的,不经过专门学习,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在意志努力的积极干预下进行的记忆。 记忆的时间分类记忆的时间分类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持续时间为0.25-2秒。短时记忆:信息保持在5秒至2分钟之内的 记忆,记忆容量为72组块。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 记忆的知识性质分类记忆的知识性质分类 情景记忆:指有关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忆,又称自传式记忆,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语义记忆:指个人们对于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四、知识的保持 多重记忆系统系统 编码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听觉编码:短时记忆主要采用言语听觉的编码。视觉编码:短时记忆还存在视觉编码。 语义编码:指通过词语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意义、系统分类把言语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加 以组织和概括,找出材料的基本论点、论据、逻辑结构,按语义特征来编码 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 组块: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的代码的过程。 加工深度:克瑞克和洛克哈特提出了加工水平说。这一理论认为,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 保持是加工深度的函数。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后,就会受到一系列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 析开始,进行到更深层次的、更抽象的、更为复杂的语义分析。而精心加工的深层次分析, 将会产生持续时间更长、更为强大的记忆痕迹。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视觉意象的编码:将所记忆材料形成有意义的视觉意象。 语义类别的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义材料时,人们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关系归类,将记忆材 料组成一定的系统。 以语言特点为中介的编码:利用语言的字形、发音和语义等对信息进行编码。 数字和缩略语的编码: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长时记忆编码形式。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指识记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如果识记过的内容,不经过复习,保持量随着时间推移日趋下降,这就是遗忘。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最早进行关于遗忘的心理学研究,并得出了一条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即遗忘是不均衡的,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进 展很快,以后就逐渐就慢。到了一定时间以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影响遗忘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意义材料保持好,一次识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的材料保持效果好。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开始和最后学习材料回忆较好,对中间的学习材料回忆效果较差。 记忆线索:记忆具有线索依赖效应,即人对事件的记忆依赖于学习时的情境和回忆时的情境 的一致性。记忆线索效应有:环境依赖效应、情绪状态依赖效应、意识状态依赖效应、心理 恢复依赖效应、语言依赖效应 过去研究者认为,遗忘是信息在头脑中彻底消失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那些被遗 忘的信息仍然有可能被重新提取出来,即这些信息知识被其他信息抑制了,或者由于长时间 未被激活而导致提取困难,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正确的引导,有可能被重新 激活。 遗忘的本质遗忘的本质 衰退说干扰说提取失败说动机说同化说 如何保持知识如何保持知识 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多样化的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阅读和尝试记忆交替进行; 根据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相互干扰) 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记笔记、记忆卡等。 五、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知识迁移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即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 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 普遍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星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 种要素的组合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若通过充分变式练习之后,技能运用能够达到自动化的境界,产生了自动迁移, 在此过程中反省认知并未参与,则是低路迁移; 高路迁移:而在新的情境中,若先前学习的抽象知识被有意识地运用则属于高路迁移。 两类知识的迁移两类知识的迁移 辛格利和安德森认为,不同的知识类型之间存在迁移,它们有四种类型:一种程序性知识向 另一种程序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可向陈述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 一种陈述性知识向另一种陈述性知识迁移。 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促进知识迁移的条件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之间会否产生迁移,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它们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教师应尽可 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同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并让学生逐渐开成主动寻找事 物共同之处的习惯。 以材料的理解程度 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迁移。通过对知识之间上下位关系的认知,人们在认知 结构的适当地方找到知识的位置并加以理解,从而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的不习。这些概念、原理、技能和态度的抽象概括程度高,适用范 围广泛,迁移效果明显,一经掌握,便可用于解决大量类似或同类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 地促进对并报知识的学习。 定势的作用定势的作用 定势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先前活动对后续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既可 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其他客观因素其他客观因素 教师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都对于迁移产生影响。教师指导有利于促进迁移发生。授课 时,教师应有意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设 立恰当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中出现的迁移。 知识应用的概念知识应用的概念 知识应用是指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课程的过程,是知识获得的最后一个环节。知识的应用可分为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 知识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与迁移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应用可以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以及清晰性与稳定性。 这一方面可以使们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得以优化,使人们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很好储 存,在人们要解决有关问题时,保证能够及时地提取,来回答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它还 有助于所掌握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化知识的转化,人们通过练习,可以使有关知识进一步得 到熟练,从而形成有关技能,这就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第第6 6章章 激发创新: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培养激发创新: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培养 一、思维的概述 思维及其特征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应。 它具有如下特征: 概括性:概括性: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 法则与思想。 间接性:间接性:间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一定的媒介来认识事物,它使人能够超越感 官的局限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使人的认识能力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问题性问题性:思维总是与解决问题相联系,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人们面对问题,消除疑问 的倾向推动思维活动不断向前。 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活动,它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它不仅能使个体深刻地认识世界,还能创造思想产品,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