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5页 / 共72页
第6页 / 共72页
第7页 / 共72页
第8页 / 共72页
第9页 / 共72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唯物论(选择题) 1、 哲学的科学内涵。 理论性质(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皆有之,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哲学自觉的理论形态 对象(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一切哲学) 功能(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 法论) 属性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意识属性) (以上是所有哲学的共性) (注意马哲与非马哲的区别) 例:以下哪个是马哲的特点?(不能选哲学的共性,只能选马哲独有的)注释: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科学的概括,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哲学才是 科学的 概括。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各门具体科学 必须以哲学 为指导。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 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一致的。4、哲学基本问题(选择,重点)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 问题,它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 心论的唯一 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恩格斯提出的)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 问题是在 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 (绝大多数 哲学家是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真正彻底的可知论(实践)注意与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区别。 唯物可知论与唯心可知论的区别本原问题 注释 :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的共同点是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分歧点是可知的前 提世界是物 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 辩证法唯物主义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可知论的共同点是物质世界可知,分歧点为可知的途径是 否承认实践 辨证唯物主义可知论是彻底的可知论,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可知论,从根本上战胜了不 可知论。 题目: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DE)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C 理论和实践的观点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E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 、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规定为(D) A 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能动作用问题 C 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单选) 1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 的基本问题的 是恩格斯。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 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不能科学地解决思 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在科学 实践观 的基础上深刻 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从而建立了辩证 的唯物 主义。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就无法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解决。6、一元论和二元论。 (1)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 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 元论)。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2)二元论的特征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企图 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 倒向唯心主义。(世界统一于存在二元论) (辩证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彻底的一元论二元论不等于 唯心论) 注释: 一元论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二元论不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 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认为世界统一于思维,后者认为世界 统一于存在 唯物主义一元论又分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二者共同点是承认物 质是世界的本 原,分歧点前者认为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后者认为物质是各种各样具体 物质的共同点,独立于意识 而存在的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或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 质。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 一于精神。8、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最初是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展,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阶级的 出现,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的分裂,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者从自 己的地位出发,总是片面地 夸大精神的作用。 (2)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唯心主义,并为唯心主义的宣传提供条件。 (3)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是认识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产物。认识是一个复 杂过程,如 果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把某一 片断、某一个方面孤立起 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僧侣主义=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选择,重要考点) 考点: 三种唯物主义各自的观点,特点,局限性;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 (1)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十七、十八世纪 英法唯物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原初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 原, 如水、 火、气等。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五行 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 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 特点: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的辨证法相结合。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 原子作为世 界的本原。 局限性:把物质 的个性等同共性 没有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规定 物质 特点:科学性 抽象性 主要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共同局限性把物质的个性等同共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重要考点) 2 观点: :特点 局限性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在于对“精神”的不同规定,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 题目 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它们分别是(D) A 辩证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 B 辩证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论, D 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在解释物质的本原问题上,把物质说成是“宇宙之砖” ,“万物的始基” ,“原初物质”的哲学 是(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 注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观点: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初物质” ,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把水,火气等做为世界 的本原。 特点:古代唯物主义和自发的的辨证法相结合。 局限性:非科学,直观性,猜测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主要指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英法唯物论,不包括十 九世纪的德 国古典哲学) 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本原 科学性,抽象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两者的共同局限性:都把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出题点)主观唯心论 l、“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4、“心即理。”(陆九渊) 5、“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6、“心包万物,心包万理。”(王阳明) 7、“万物皆在吾心中。”(王阳明) 8、“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9、“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0、“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11、“物质是观念的集合 i”(贝克莱) 12、“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 13、“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 14、“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 15、“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叔本华) 16、“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波格丹诺夫) 17、“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杜威)客观唯心论 l、“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老子) 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颐) 4、“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朱熹) 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 本源。”(黑 格尔) 6、“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8、上帝,天命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 的 。(性质,对象)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史观)。 (内容) (背)(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 相统一的哲学(根本特征:四性统一)以实践为基 3 础 (5)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理论贡献) 宣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恩 格斯) 注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和阶级性 问题:马哲是科学的,是因为(ABCDE) A 它是严厉、完整的科学体系B 它是客观真理 C 它是具体真理(真理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的 真理)D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 一E 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F 科学之科学(旧哲学提出 的)G 绝对真理的体系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的伟大变革(选择) 考点: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 史条件。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 马克思主义 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 19 世纪德国古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