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论“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的学科定位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作 者】张永宏【作者简介】张永宏,云南大学出版社编审,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云南 昆明 650091)【内容提要】人文学、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三者是可以区别的;人文科学不仅仅是个类称,同时可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文科学的当代建构,是人文主义传统演进的必然发展趋势。【摘 要 题】学科【关 键 词】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学【正 文】人文学、人文学科、人文科学等术语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进入汉语学术语境以来1 (P12),人文科学的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使人文科学难以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一方面阻碍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制约了对与人文相关的各种词汇概念模糊、混乱现象的有效规范,最终影响了优秀人文传统的发扬和人文理念的现实运用。本文从把握人文科学、人文学科、人文学的异同入手,尝试探讨人文科学应有的学科定位及其学科对象,以及人文科学学科地位确立的必然性。一、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科、人文学的区别1. 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外延大小不同。人文学科有着古老的历史,但其外延一直没有超出教育和类称这两个范畴。1859 和 1860 年,两本人文主义著作分别出版,一本是乔治伏伊根特的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界),一本是伯克哈特的名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 。这两本书首次运用人文主义一词解释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特征,从此开创了对人文主义传统的理解和研究,而教育则一直是人文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根据大英百科全书人文学科词条的解释,人文学科的基本涵义,源于西塞罗的著作论演说家中所用的 Humanitas,指一种独特的教育大纲,同时是大纲所含内容的类称: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等1 (P6、191)。15世纪,人文学科被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复活,19 世纪 Humanitas 这个古典文科教育大纲与数学一起构成了 19 世纪英美学院的基础文科教育内容。有学者即认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文学科构成了现代人文主义的直接的渊源2 (P125)。现代意义上的人文学科,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大学教育中使用,主旨是为了构建一种全面的教育纲领,有如今天我国讨论的通识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牛津大学的人文学科就称为大课程,内容包括一些具有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课,诸如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在历史演变中,其内容虽有差异和变迁,但是,第一,作为一个教育大纲,作为对大纲所包涵的各学科的一种类称,这种外延一直没有突破过;第二,其基本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在强调培养人的智力的同时,极为重视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即追求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在实现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协调、全面地得到开发和展示的同时,把理想与现实、科学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象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的全才,一直是人文学科设置的中心主题和最高目标,也是人文主义传统的最高体现。人文科学与 19 世纪学科分化运动直接相关,其外延远远超出了人文学科。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在狄尔泰那里,是精神科学3;在卡西尔那里,是人学4;在李尔凯特那里,是文化科学5。无论这三位人文科学的开拓者角度和内涵有多大的区别,有两点却是共同的:(1)肯定人文具有科学性的一面;(2)人文科学的范畴超出了人文学科,不仅仅只是与教育相关,而且与人、与人文传统的全部内容相关。我国广泛使用,的人文科学兼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类称,指文史哲艺等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类称范围大抵相当;一种是包含人文、人文主义传统、人文教育、文史哲艺等学科总论性质的人文科学6。据董乐山的考证,作为英文的人文主义有四种含义:(1)人道主义;(2)人本主义;(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4)从拉丁语或希腊古典文化研究推引出来的人文学科研究7 (P125)。可见,无论从人文主义传统还是人文学科来看,人文科学的外延都远远超出了人文学科。学术界的学科、科学之争,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根本点即是忽视了人文科学、人文学科外延的不同。一些学者倾向于把人文学科概念用作文史哲艺等具体学科的一般统称,并试图赋予人文学科以统摄文史哲艺,具有一般概论的功能,显然,已扩大了人文学科的传统内涵和使用习惯的基本范围。2. 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文科学是否可以称为科学。人文科学是否可以称为科学,一直是学术界广泛争论的一个话题。持否定观点的学者主张:第一,人文学科、人文学的叫法更符合人文与科学相对立的传统取向;第二,对科学的理解,应基于英国传统的科学观,即科学仅指自然科学(Science);第三,在他们看来,人文科学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主张:第一,从德国传统的科学观出发理解科学,扩大科学的范围,人文科学自然是一种科学;第二,即使用自然科学的标准衡量,人文科学也是成立的,至少也是部分成立的,理由是人文科学同样追求事实判断;第三,迄今的社会科学也并不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标准;第四,人文科学本身存在的悖论,正好反映了人文和科学交融与会通的当代趋势,并可以在哲学的高度上予以统一,持人文学观点的学者,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不接受人文科学的说法,既不接受把人文与科学相联系的观点,也不愿意承认人文具有科学性的一面。3. 人文学科、人文学在现实运用中的局限性。首先,从汉语言的一般字面意思来看,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虽然都有类称功能,但人文学科的类称具有散在性,仅能表示一些学科聚在一起的意思。人文科学的类称则如同社会科学的类称功能一样,聚在一起的学科具有联系性和可通论性。在现实运用中,把文史哲艺称为人文科学,更易于理解文史哲艺所具有的共性和一般规律,而人文学科在这一点上的所指和能指都有一定的局限。其次,人文研究的领域,不仅仅限于教育,这也是人文学科的局限性。#p#分页标题#e#第三,人文学显然不利于科学方法在人文研究领域的运用。在当代社会,人文以一种意象的形态被广泛应用。人文奥运、人文校园、人文学院、人文之旅、人文杂志、人文传统、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社会科学等说法屡见不鲜,但却难于深究。而且,现实需要的关键在于,当代社会不是说人文而已,而是要运用人文。人文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武器,而且应是介入当代社会的一种科学。譬如,建设人文校园,如果有必要问人文校园的内涵、建设的目标、方式、途径、人力、资金的投入、评价标准等问题,将如何回答。人文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的衰落有目共睹,但如何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没有对人文的科学研究,人文的运用只能是表层的、标签式的。人文学拒绝科学,必然行而不远。综上所述,如果把与人文相关的所有内容界定在一个学科范围内,即从学科的称谓角度看,人文科学既可以包含人文学科、人文学,又有利于拓展人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更能体现当代人文和科学交融、会通的趋势和需要。二、人文科学的学科对象没有学科地位的确立就难于取得学科的规范和发展。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中,如果一门学科没有户口,其发展是谈不上的8 (P125)。人文科学即正在遭遇着这种没有户口的处境。确立人文科学的学科地位,学术界、教育界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学科的确立,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对象的确立,其中学科对象的确立是首要的。人文传统的积累和当代人文研究的需求,给人文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富内容,包括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传统、文史哲艺总论等,这些内容即构成了人文科学:研究人文教育、文史哲艺一般规律和方法、人文主义传统、人类理性和精神家园的科学。1. 把人文教育作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当前的大学教育,主体是专业、专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发展或补充,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把专业、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全面素质或有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是正确的大学教育取向。问题在于,通识教育如何开展?在琳琅满目的专业学科之中,在普遍的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中,通识教育的天地是很小的。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有效的通识教育,无疑是当代大学教育面对的一个课题。通识教育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其一是专业的通识教育,通过扩充专业基础学科的内容,较容易达到目的,也是大学和社会普遍认同的。例如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前两年不分专业,主要学习普通生物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这是生命科学领域各专业都需要的,这种教育其实是一种专业基本能力教育。其二是提高大学生基础素质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大学语文、英语、思想道德、文明礼仪、写作等等,属一般素质教育,其实是高中课程的延伸。其三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其核心内容即是人文教育。然而,有三方面的主要因素阻碍了人文教育作为通识教育核心内容的有效开展。第一,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倾向于把文史哲艺等学科等同于人文,导致人文教育面对文史哲艺庞大深邃的知识系统和理论传统无从下手。第二,文史哲艺在以往的社会中可以独立发挥作用,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文史哲艺遭到了冷落,根本原因在于仅仅依靠文史哲艺本身难以揭示、承担现实所需要的人文价值和功能。第三,专门化的社会,造成了分科教育的状态,撕裂了文史哲艺的整体性,文史哲艺分属不同的专业,各自有着悠久的传统、深厚的积淀,打通运用难度很大,而人文传统的很多内容又散在其中。人文科学就是要把人文教育、人文学科(作为教育科目和文史哲艺的类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文的和科学的方法,打破人文学科作为类称这一概念范畴的传统禁锢,统摄文史哲艺,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以及文史哲艺在人文教育中的精神蕴涵和知识内容,并以人文教育研究和文史哲艺概论的身份获取合法的学科主体地位,以指导当代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 把人文、人文主义传统作为对象的人文科学。把人文、人文主义传统作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包含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即建构全球理性、科技理性和人类精神家园。首先,世界的纷争和冲突从未停息过,当代国际关系的解决机制,仅仅靠利益机制是远远不够的。世界秩序的本质,是利益、种族、文化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以往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随着科技威力的日渐增强,如何驾御这柄双刃剑,在高度技术化的世界里拥有人类的精神家园,越来越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人类相互间的沟通、理解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今日世界日益需要关注全球理性和科技理性的构建,这当中,人文科学的视角是非常重要的。3. 把人作为对象的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人本主义传统的局限性在于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而忽视了当代世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民主关系发展的需要,片面追求人性的无节制的发挥,复活人作为万物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后现代思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自然、对社会的顺应,但又消解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的乐观和进取的理想,改变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人本主义传统和后现代思潮从不同的方向把当代人从科技世界的组织系统中分裂出来,造成了当代人的精神危机。把人作为对象的综合性的研究,对找回人的主体性,确立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地揭示人在自然和社会中的作为和限度,在后现代思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不可逆转的科技文明进程中,欲望、利益、仇恨、争端,这些因人类的经济异化力量引起的恶流,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和人类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科技时代人、人类的自我控制,成为关键性的主题。从个人到人类整体,需要有全球理性,需要构建新的人性观、人生观和人类观。因此,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走向科学研究和应用,是必须的。这是人文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领地。三、人文科学当代建构的必然性在 19 世纪发现人文主义传统以前,人文就一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特质,它普遍存在于人类古代的学问以及学问的教育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就是从复兴希腊罗马的学问开始的。从希腊罗马学术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找到了生活的热情,相信人有能力战胜命运。当然,面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动乱和人性的丑恶的一面,人文主义也包涵着从积极活跃地生活走向了沉思默想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