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 “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 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 “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 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礼记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 “君子忧道不忧贫” ,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 “学而时习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C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A学记 B论语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D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教育漫话 D林哈德与葛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 A 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 “范式”这一概念是由 C 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 B赫尔巴特 C库恩 D柏拉图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C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D杜威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ABC 。A对生活的理解 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BCDE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B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2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CD 。A梅伊曼 B拉伊 C杜威 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BCD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BC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BD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叙述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BCD 。A “上层建筑说” B “生产力说” C “社会实践说” D “教育文化说”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ACD 。A生活与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 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C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B )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C )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C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 )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C )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B )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D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 共存的类主体 C 交互主体性 D 主体论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D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BCD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CD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BC )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BC )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 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 ABD )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BCD )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 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 C自由时间增多 D新产业不断兴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ABC ) 。A主体性因素 B价值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体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强制性 B宏观性 C历史性 D理想性3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BCD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点1现代化是以(D )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人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 )来实现。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是(A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BCD )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A道德原则 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 D全人类解放2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BCD ) 。A生产力 B社会关系 C环境 D教育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ABC )三种心理内化形式。A道德内化 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 D语言内化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ABC )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 B.教师工资偏低 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3.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表现在(ABCD)A.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专业结构 B.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和教育程度C.地区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布局 D.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类别结构。4.教育具有(ABC)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军事功能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ABCD)A.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 C.决定教育领导权 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BCD)A.选择文化 B.整理文化 C.创新文化 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ABCD)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 B 推动科学的体制化 C.科学研究功能 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8.校园文化包括(ABC)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教师文化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ABCD 1)A.属性与本质 B.相互制约 C.相互促进 D.二者具有共同性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1 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_ A _。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2 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 B _。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3 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没有人能够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识” 。这句话是谁的观点。A A. 哈贝马斯 B. 胡塞尔 C. 杜威 D. 海德格尔4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是_ A _。A. 科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 B. 科学世界独立于生活世界 C. 科学世界先于生活世界 D.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同时产生5 “课题化”的教育是指_ B _。A. 生活世界的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