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劳动的二重性(书劳动的二重性(书 P146)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 的二重性,正式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2、阶级产生的原因、阶级产生的原因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部分人有了专门的劳动分工,出现了工具私有, 进而,由于壮年在劳动生活中所占的重要性,出现了劳动产品的私有,产生了贫富分化, 出现了阶级。总之,阶级的出现是社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书、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书 P168)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 润。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 资本必然从利润率地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价 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4、社会总资本(书社会总资本(书 P166) 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在生产。社会在生产的核心问 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5、不变资本不变资本 (书(书 P158)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 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6、可变资本(书可变资本(书 P158)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 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在生产出来的。7、 货币货币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 货币。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8、超额剩余价值(书超额剩余价值(书 P160 页)页)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这种因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胜于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9、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重要意义 A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 限。 B 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 体现了唯物论你和辩证法的统一。 D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是实质和核心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是实质和核心 首先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 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其次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 2 -心;线索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最后最后,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最后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 会主义所替代尚需长期的过程。 1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是什么 (1)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基础 (2)跨国公司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 13、简答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简答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 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 这个中心确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第二,实践是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时间 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是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 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 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 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懂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 性。 粽子,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5、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意义改革的意义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 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方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反作用。)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 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总是活跃的因素,生产 关系则相对稳定。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矛盾运 动过程,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 (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生 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规律 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我国的生产力是相对落后的、多层次的, 我国的生产关系应当适合生产力的这种状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社- 3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 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6、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机器对我国政治体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机器对我国政治体 制改革的意义制改革的意义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 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并与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它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否则, 就阻碍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 性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两者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基 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 律。 (4)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我国政 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 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规律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 本性。我国民主制度和法制尚不健全,存在政企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官僚主义、机构 臃肿等现象,必须进行改革,以同经济体制改革互相配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 和国家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提高效率,维护安定团结 的政治局面,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书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书 P14 页)页)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 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1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A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 实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B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 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C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9、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7) 首先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0、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表现(书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表现(书 P194) 概念:概念: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 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 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4 -表现: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21、社会意社会意识识的相的相对对独立性表独立性表现现在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