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个人简介】中文名:列奥纳多 达 芬奇外文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国籍:意大利 (佛罗伦萨共和国) 出生地:佛罗伦萨芬奇镇出生日期:1452 年 4 月 15 日逝世日期:1519 年 5 月 2 日职业:画家,科学家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留下众多传世名画深入研究自然科学各学科推动 文艺复兴 进程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莱昂纳多 达 芬奇(台译名列奥纳多 达 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4.15.1519.5.2),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 雕塑家、 发明家、 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蒙娜丽莎的微笑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于1504年左右,法国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此画面积不大,长77 厘米,宽53 厘米。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 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 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 无界渐变着色法” 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 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 神秘的微笑 ” 。达 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 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 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画中,左边的地平线比右边的低,蒙娜丽莎的左侧看上去比右侧大。500 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 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 神秘的微笑” 。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盛期,16 世纪初。社会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艺术观念 :现实主义的绘画观念,真实客观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画家生平 :列奥纳多 ?达?芬奇(1452-1519 年)是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500 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丰功伟绩。委托人 :商人乔康达及其妻子。创作过程: 达芬奇通过各种方法使模特摆脱丧子之痛,历时四年完成。人物介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 那样誉满全球, 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 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 年,正是丽莎24-27 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银行家佐贡多 以丰厚的酬金请芬奇为夫人作画。当夫人出现在画家面前时,她身着华贵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身体显得丰满,眉毛齐整,两颊绯红,颈项和手臂佩带着名贵珠宝, 全身充溢着纯真和天趣。在弯弯的双眉下面,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当她把目光注视这位鼎鼎大名的画家时:一颗能容无限智慧的苏格拉底式的脑袋映入眼帘,面孔下面布满银白色胡须, 看上去像是暂留人间的神,这与她终日见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间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出夺人的光彩,令人神往:腼腆、调皮,似乎失去的青春又回来了。灵魂深处的奥秘,被观察敏锐的画家一下子抓住了。“我同意着手工作”芬奇向蒙娜丽莎点了点头。为了维持丽莎的微笑,画家动用了智慧的脑袋,为她讲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还请了各式各样的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妇。丽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个少妇姿态,画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颈项和丰腴双手,可惜被金银珠宝所占有,芬奇对丽莎说:“如果夫人不反对的话,我想描绘不加任何装饰的颈项和手臂,这是属于您最纯真的美,请夫人去掉一切象征财富的饰物,让我尽情描绘属于你本人的一切丽质”于是, 丽莎急忙褪掉所有饰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少妇。蒙娜丽莎勾起了芬奇对生母阿尔别拉的回忆。有一次, 大师深情地向少妇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 岁就死去时,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丽莎说: “我也是24 岁,我使你想起了她。 ”丽莎成了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因此, 大师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作品印象 :蒙娜丽莎的微笑很动人,这是一个安详、自信的古典女性形象。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娜 ?丽莎的一双手。这双柔嫩的手被画得那么精确、丰满 ,完全符合解剖结构,展示了她的温柔 ,更展示了她的身份和阶级地位。从这双手可以看出达 ?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蒙娜 ?丽莎没有华丽的服饰,一条深褐色的头纱上,也不带任何装饰品;衣纹的自然褶襞被画得很认真。 他用一种调胶的颜色来表现软缎的质感。袒露的胸部显示了这位妇女的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 “空气透视法” ,让后面的山崖、 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由一种普普通通的表现载体呈现出了一种对艺术的升华。画面不再是单纯的画面, 其中的内涵影射了对人类对万物造化的一种赞美。她平和的微笑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如那清澈的目光给予人们已纯洁的洗礼一种心灵的洗礼。她的安然又给予我们一种母性的感动和亲切。作品内涵 :达芬奇通过对这位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的表现,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自身的尊重。形象 :一位微笑的妇女。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人物装束 :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没有眉毛,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标准。背景之谜: 这幅肖像画中的风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背景效果,广阔的自然风光衬托着夫人,向远方伸展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 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 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 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 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 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构图 :金字塔形构图。 横置和竖置。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 ,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 ,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空间 :左边的视点是平视,右边的是俯视。形体 :造型比例准确,半身像,双手交叠在腹部。色彩 :深褐色为主色调。乔孔达夫人身着的柔软而且带美的衣褶的衣裳,看上去似乎非常单纯,这是芬奇用一种绿灰色带光泽的色调将衣裳描绘出来的.这种衣裳会使人陶醉于散发着芳香的夫人肉体.从袒露的雪白的胸部至衣下流动着的曲线美,与目光和嘴角的微笑一起 ,充满了惊人的力量,直逼观众。我们现在看到的蒙娜丽莎是棕褐色调,略带些青绿色相,色彩简洁而沉静,朴素而凝重。我们以为画向来如此,其实不然。据达芬奇同时代人对此画的描述,当时的画是色彩鲜艳,调子明快的,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当年法王得到了蒙娜丽莎,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在表面涂了过多的光油;历经数百年光阴,光油变成了暗褐色,像我们目前看到的色彩;画表面已经开裂,形成了蛛网般的细密纹理。保存状况不佳,那是令人惋惜的;然而,我们宁愿承认当今的 蒙娜丽莎。 单纯浑厚的色调与人物沉静内敛的精神气质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饰、迷蒙的背景将人物脸庞及双手衬托得响亮动人;而均匀的裂纹则给人物增添了神秘气息,让我们欣赏她时带上更多的崇敬与神往。有人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恢复原先明丽的色彩;只是担心技术不过关,怕损伤画面。其实,倘若真的修复了,我们反倒会觉得陌生以至难以接受。明暗 :过渡柔和,明暗转移法(或称渐隐法,晕涂法)。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影响 :画中的蒙娜丽莎成为美学的,哲学的象征性形象,早已成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模仿的对象。对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从肖像被子画得生动逼真上面去考虑, 更重要的是, 达芬奇在这幅画上体现了他先进的艺术思想,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达芬奇主张在艺术上要做自然的和子。可是在神学思想里,人是被看成罪恶的化身的。 达芬奇的 蒙胧娜丽莎 与宗教世界观完全相反,它是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他的肖像画确凿地肯定了人生和它的美的意义。微笑揭秘人们在凝视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常常会被画中人物的微笑所迷惑。乍一看去, 人们会领略一份安谧的微笑;进一步观察, 又会感到笑容消逝;再一看, 笑容重现,继而又退去 , 为什么这幅画会产生这样的神奇效果。500 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 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对此作出了解释。 她认为, 与其说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与画家的绘画技巧有关,倒不如说它与眼睛的错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