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占安庆师范孕虎毕报一九八九丰第二期中西宗教信仰的不同特点与文化差异许明炎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不仅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且与其它 意识形态也紧 密相关,它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受传统文化的制约?由子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便产生了千差万别的宗教信仰方式。欧洲人传统上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全欧七亿零五百万人口中基督徒 占三亿五千八百万,还有些国家,所材居民名义上都是基督徒。至于教会势力,则更炙手可热,不光垄 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还操纵政权,左右政局?基督教成为欧洲各国的国教,同时教派 之争绵延不断,并导致宗教战争?宗教对子中华民族的影响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人们的宗教观念淡薄,信教者甚少,全国各派教徒不到 一亿人,巨多属少数民族。教会一直隶属子政治,从未得势。中国没有国教,更无宗教战争?欧洲各国和中华民族同有宗教信仰,何以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是个极为复杂的间题,它关连着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本文仅对中西宗教信仰的不同特点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传统差异作些探讨?欧洲古代以古希腊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国家在嵘始社会宋期和奴隶主 民主制时代,开始了一个 文化令面 大发展时期。由于当时政洽上 的民主和经济上的繁荣,文化 的各种形态,象历史、哲 学、文学、绘画、雕塑等等都在营养丰富的胚胎里正常地成长,发展,这是欧洲 文化极其良好的开端。此 后,各种文化形态便能以自己健全的内部机制走上了正常发 展的道 路。神学一元论是欧洲一神教的哲学基映。欧洲的宗教根植于欧洲的唯心主 义 哲 学体系,因此唯 心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直接关系宗教 的命运。古希晤的早期唯心主义哲学 派一一毕达 哥拉斯派提出了灵魂轮回说观 点,认为灵魂依照命运的规定从一 个生物体转移 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南发了灵魂神秘观。但是这神秘 的灵魂一垦什么,并没有回答,另一个 早期唯心主义哲学派一爱利亚派提出了现实世界非真实性论点,认为人们感觉到的,千变万 化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有不生不灭,不动不变的精神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这就揭示了唯心主义哲学理论 的核心间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但他们还没有提出这个“真实世界”的创造者问题?以后又一个影响较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第一次较系统地 阐发了神学目的论?认为一切寡物追求的最后 自的郎“善”,才是万物的本质?他试 图揭示世界的本质,但是“善”的概念在他那里还是模糊的?后来,古希腊最大的唯心哲学家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的唯心主义,又发挥了苏格拉底的神学 目的论,提出了 唯心主 义的理念论和因果观?他认为理念是万物追求的目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追求最高的理念善?即上帝?。上帝是创造和维持一切的力量,上帝给予世界以灵魂,使灵魂弥漫于全宇宙,灵魂乃是主宰者,统治者,上帝是世界万物的 最终原 因。然而,那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真的存在吗?著名经院哲学家姆马斯阿奎那通过亚里 士多德的“动力因”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他说,在现象世 界中,每一件事物都是另一件事 勿的动力因,因此存在一个动丈因的序列。这个序列 中一定有“第一个动力因”。因为如果 没有第一个动力 因,那就会没有中间的动力 因,也不会有最后的结果,所以必须承 认有一个上帝是最初的动力因。上 述论 证给我籽展示 出一条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脉络?灵魂是神秘的,现实世 界是不真实的,唯一可以依托、信赖的世界是理念,即上帝,这 上帝是的确存在的。于是万物归于“一”,即上帝,上帝创 造 了万物,即世界。经过古希腊几代哲学家的探讨 论证,最终阐发了这个神学一元论的宇宙观。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当然就是世界上 唯一应该崇拜的至高无上的神。于是,对人格神一一上帝的崇敬观念就导致一神论宗教的产生。神学一元论是甚货教教义的理论 根据?基督教起源 于犹太教。古代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定居,在那里建立了两 个部落?以色 列部、犹太部。他们奉行哲学一元论的神学观,崇 拜诸多神中的一位主神,名为耶和华,他是自然界风、雨、雷,电的化身。公元前十一世纪部落 里 出现 了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三王。扫 罗把以色列、犹太部统一起来,建立一个王 国。扫罗战死,大卫夺得王位后建立以色列一一犹太国。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任。公元前 十一世 纪所罗 门死后,部落又分裂为以色列、犹太两 个国家。犹太人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 了神权政体,规定耶和华为唯一的神,首次创 立 了一神教一一犹太教?公元二世 纪以后,巴勒斯坦被并入罗 马帝国的版图之中。犹太人 反抗罗马帝国 的统怡,屡 遭帝国镇压,成批犹太人被钉在 十字架上。多次起义失败,部分人民绝望,认为自身 的力量无法战胜强大的罗马帝国,于是便到宗教中寻找出路,把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在救世 主一一弥赛亚 的降临上。这就在犹太教中形成了一个 新的教派,他 们信奉救世主,一心等待救世 主 的来临。“救 世主”一词,希腊文的译音是“基督”,后来就把由此发展起来的宗教称为基督教。“三位 一体论”是基督教 的根本教 义。教义宣称圣 父生圣 子,圣子是圣父 的“道”,“道”通过童贞女 玛利亚感受圣灵而受胎成为肉身一一耶稣,神采用了人 的形象在人间传播福音,并通过自我牺牲,拯救世人。这样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本体。教父领袖奥古斯丁更为具体、系统地论述 了三位一体的教义?他在三位一体论 中引用了 圣经的话?“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并依次论述圣父、圣子、圣灵不是三神,而是一神。他认为,上帝在位格上是三位,但三位在本体上是一,因此每一位都是完整的,三汉足一序,不走三 重。他 又用通俗的例子来说明这种神秘的三位一体?比方“光”,父是光,子是光,灵是光,就父光、子光、灵光而言是三位为但就光的本体而言,却不是乒光而是一光。奥 古斯丁和历代教父、学者在解说论证三位一体教义的时候,强调 的重点都是三位一体的合 一性,这合二性的理论根据就是神学一元论?“ 圣 经绝对论”是神学一元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具体化?圣经 是基督教的经典?教父们都把它作为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信仰、生活 和一切言行的依据,区分是非、善恶、真假的标准?在教父们看来,凡是在 圣经 中找不到的言行就是“异端”,凡是 圣 经中没有记载的事物就是“妖魔”,不信崇或怀疑圣经 ,就是破坏真理的标准?按照教父们的观点,哎圣经的权威高于人类智能的全 部努力?对于 圣 经,理解的要相信,不理解的说明它特别奥妙,因此更要相信,圣经 是信仰的“柱石 和基础”,一切解决不 了的难题都应该从 圣经里找答案。基督教就是这样甩 圣经的教义根本否定人的智慧和创 造性,推行蒙昧主义和独断主 义,其实质就是让一元论的神学观在意识 形态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合一论”也是神学一元论的具体表现?根据圣经 的教义,教父们提出了“教会合一”理 论,主张天下只能有一个教会,因为神叫人 同心住一家,教会就是神的家?如同日光虽有许多光线却只是一个 光体,树木有许多枝条都发端于一个坚硬 的根,泉水有一 许多支流但只有一个源头,天下只能有一个教会,她接受主 的光照,再把主的光线发射到全世 界。教会 合一论以神学一元 论作为依据,企 图诛除异己,把它的势力推向全世 界?同时,教会又在神 学一元论的旗帜下把教 父解释成 上帝在地上 的唯一代表,因而教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池能够操纵政权,左右政局,这祥封建社会时期欧洲各国便普? 遍产生 了政教 合一的政权 形式。正因为教会与政权有密切关系,才会产生 以争权夺利为根本目的的教派之争,并且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宗教战争。公元 十一世 纪 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以欧洲教会 为主体发功的一场侵略东方民族的宗教战争。欧洲教会企图利用武装控制拜占庭 的东政孜?基督教 的一个分支?,迫使东方穆斯林?伊斯兰教徒?改 宗。目前,深 为全世 界人民担忧的“两伊战争”也与教派 的分歧有很大关系。一种论上帝观是基督教成为国教的根源。一神论 的上帝观把基督坟推向 国教的地位,公元四世纪前后,大公教会 的著名? 领袖奥古斯丁卖力宣传基督教的一神论 的 上帝观。号召基督教父 都要同多神教 和多元论神学观作斗争。这神唯我独尊的一神沦宗教正是一切专制统治者理想 的统治工具。公元四世纪的罗马达到全盛 时期,征服 了全部 地 中海地区,控制了整个欧洲和部分亚非国家。罗马本来是个多神教的国家。为了适 应帝国对各民族统治一的需 要,统治者们企图切立一种“世 界性”的宗教?其时基督教已兴盛 起来,并且冲破 了民族 界限,具有世界意义。墓督教 一神论的宗教观 适合大帝国统一,独裁的需要,在上帝面前 人人 平等,同样赎罪的教义,对帝国各民族也很有说服力,向时,基督教也需要罗马帝国的支特,这样帝国统治者便“理直气壮”地把基 督教提到国教的地位,狄奥多酉皇帝颁布法令关闭一切异教神庙。这样基督教就取代 了罗 马帝国的其它宗教,演变成罗马帝国的官办宗教。 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欧洲各民族相继 独立,而基 督教信仰和 它的国教地,位仍被沿袭下来,至今,罗马教廷仍然是天主教?基督教 的一支?的巨大中心?二与欧洲各国相比较,我国宗教另具一番特点,人民群众宗教观念 淡薄,信 仰 者 极少,宗教势力始终没有发展到左右政局的国教地位,更无宗教战争?这是因为我国各派宗教都是在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即华夏文化?中流传、发展 的结果?注重实利的 丈花伶 统抚制了宗教理论的系统化和宗教势力的发展?我国古代文化从图腾崇拜以后就进入了一个以维护现实利益为前提的务实文化领域?这是因为我国从殷商开始的奴隶制社 会就是以血族为稳固统治集团的高度专制的社会,没有经 历过类似古 希腊历史上奴隶主民主涵宽松阶段?后者由于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繁荣,因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都能依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发展。在哲李、思 想、美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自成系统的高度成就,形成了一个极有规律的文化发展序列而流传下来。前者则因为高度专制的统治形式扼制了文化的生机,迫使一切 文化只能按照统治者的需要消长、存亡或转换,没有机会使自身系统起来,完善起来。殷是我 国最早的种族奴隶制王国,当时族人也尊崇“天”,把 它视为可以支配人世间一切的神?然而 股血族统治者为了使其统治权能臻于永久,对自己的先祖比对“夭”神更有兴趣,在意识形态上要求慎终,追远,求助 于先祖 的保佑。所以殷人称 自己的先祖为“帝,因为称“帝”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先祖。正如郭沫若所说,称“帝”可以表示双重 意义?既有至上神的意义,又兼有祖宗神 的意义?延续到现代 的续家谱、建祠堂的风俗都体现 了自殷墟开始的以维护宗族利益为目的务实的宗教 观念。先秦时期孔、孟、庄、老提出的“天人合一”观点,也极具务实特性。一方面,他们 强调人必 须 与天相认 同,相协调,另一方面,又从现实出发,削弱 了“夭”的主宰作用,突出了人和自然 的作用,阐发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的理论。我国传统的务实思 想常将一些宗教问题,通过哲学的反思,转向“天人合一”的境界,斌就 注定了我 国汉族中各种宗教始终不可能取 得很大的发展。宗教神学在我国也往往句哲理方 面变迁,而减弱其神秘性和超世性。在务实文化 的长期熏陶下,一般民众并不向往虚幻空灵 的上帝,天堂,而是从实利出发,什么有用,就相信什 么,不 论是神仙菩萨,还是 一口井,一棵树,一方财神,一座灶爷,只要能得其庇佑,都可以祈祷、崇拜。“无事不贷三宝殿”,“临时抱佛脚”,便是人们对宗教取实用态度的真实写照?宗教对于厉代皇帝统治都是 有利 的。“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周易观卦 芳?但是又不以宗 教思想 为统 治思 想,而是完全从实利 出发,对宗教采取 既扶植又约束的政策。使教议从 属 于政权,决不允许任 何宗教 势力同专制 皇权相抗衡而 影响其绝 对的统价地立。所以在中国,历 代没有出现过“国教”或“政教合一”的政权。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淡化了人们的宗教观念。孔子的“仁”是儒家伦理观 的核心,是浅国奴求制和封建社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观念。其含义相当丰富,包容 了殷商以来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