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上上)第三次月考卷第三次月考卷题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得分 第一部分(1-3 题 共 14 分) 1、根据要求填写原句(每题 2 分,共 8 分) 1. 雄兔脚扑朔,_。 2. 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_- 3. 生活中处处有老师,但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孔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 说:“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中“_”。正好 说明了这个道理。 2、古诗词中,除了以上各句外,一定还有很多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写出其中 一句。标明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理解。(3 分) 句子:_- 出处:_ 理解:_- 4、鲁智深去梁山保安公司应聘,请你为他写一份个人简历,不少于 50 字。 (3 分) _ 第二部分(46 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 分)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6、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 7、 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2 分) _8、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 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2 分) _ 9、 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2 分) _ 10、 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2 分) _(二) 给人生加个意义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 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 因为我们已经 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 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 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 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 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 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 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 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 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 复, 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 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 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 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 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 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 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工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 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 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 查,结果足 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 只有 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 年过去了,那 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 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 分) 12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3 分) 13文中结尾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 分) 14请简要阐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后举例并作简要分析。(4 分) (三) 题目: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 都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 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 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工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 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 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 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 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 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 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 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 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 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抱立即抓住这 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 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 150 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 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 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5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 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 分) 16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 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17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 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18品读小说至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 分) 19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 什么?(4 分) 转贴于 265 考试网 三、写作(4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人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 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 你愿为这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 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 请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55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 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 25 行),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 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答案: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上上)第三次月考卷第三次月考卷 第一部分(略) 第二部分 5、怨恨、恼怒 迷惑、迷惘 6、略 7、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8、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择善而从 10 严谨求实、谦虚进取 11给人生加个意义(或“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12 (1)因为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别人附加的,不一定就纳入自己的心理结构。 (2)大多数人基本上目标模糊或是没有目标。(意对即可) 13强调人生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意近即可)14有理想,有抱负,能够造福于社会的人生才有意义。(意近即可)如:周 恩来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15(1)C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意近即 可) 16(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 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义同即可) 17(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义同即可) 18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意近即可)19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 个人不同的命运。(意同即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