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二十章哺乳纲( Mammalia)知识点 形态、分类、起源。重难点 如何将哺乳动物的形态与人类形态有机结合,为将要学习的人体解剖打下基础。哺乳动物:是一类体表被毛、 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 有些次生现象:(鲸:口边有少许刚毛;海牛:体表仅有稀少刚毛)。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结构最复杂、机能最完善、演化地位最高等的类群,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中,分布几遍全球。如:空中飞翔的:蝙蝠;树间滑翔的:鼯鼠;树上栖息的:猴子、松鼠;陆上奔跑的:野兔、野牛、黄羊;洞穴中穿行的:穿山甲、鼢鼠、鼹鼠;水中畅游的:鲸、海豹等。以上这些动物所在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形态各异, 但它们都具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它们都是哺乳动物。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毛,皮肤腺发达,具特有的汗腺和乳腺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真皮)均厚且发达,尤以高等种类的真皮最厚,常用以制革。体表被毛,是哺乳类在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可以说凡被毛的脊椎动物均是哺乳动物。毛为皮肤衍生物,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绒毛短而密, 覆于皮肤造成一不流动的空气层、空气是良好的热绝缘体,所鳞片层:最外层,为一层角质细胞皮质:包裹在髓质的外面髓质:贯穿毛的中央毛根:外被毛囊埋于皮肤内毛干毛的结构针毛(刺毛):粗而稀疏, 具毛向, 具保护作用,耐摩擦触毛:特化的针毛,长而硬,有触觉作用,如猫等唇部的刚毛毛的类别及功能绒毛:位于针毛之间,短而密,无毛向,毛干的髓部发达,具保温作用,每年周期性脱换2 以具保温作用。北极熊的毛为一根极细的光导管,几乎能吸收照在身上的全部太阳紫外线。刺猬和豪猪体被许多硬刺,都是毛的变形。穿山甲体被角质鳞片, 但鳞间和腹部仍具毛,并在胸部具一对乳头,幼兽吃奶长大,故穿山甲是哺乳动物而不是爬行动物。皮肤腺:哺乳类的皮肤腺非常发达,不仅具有发达的皮脂腺和性臭腺(如臭腺、香腺、蹄腺)而且还具有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汗腺和乳腺。皮肤腺均来源于表皮的生长层,陷入真皮内,为多细胞腺。皮肤腺: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1皮脂腺:包状腺,多开口于毛囊内;分泌油脂,涂润毛和皮肤,防止干燥和浸湿。2汗腺:管状腺,陷于真皮中,以一长管开口于皮肤表面。调节体温,排汗散热,排泄部分代谢废物。尿素、盐、水等,性质与尿相似。A汗腺不发达的种类: 狗:散热主要靠口腔、舌、鼻表面蒸发;兔:仅唇部、鼠鼷部有少量汗腺; 牛:鼻部汗腺发达,热天若牛鼻未见汗珠,说明闭汗,是有病的象征; 啮齿类:如大鼠,仅在趾垫部有汗腺。B无汗腺的种类:如鲸、鼹鼠、鳞甲目种类。C汗腺发达的种类:马、灵长类动物,几见全身。3臭腺:是汗腺或皮脂腺的衍生物 (变形) ,开口于特殊的囊内, 吸引异性,便于同类跟踪,自卫等功能。如黄鼬的臭腺(自卫)麝香腺:吸引异性,盘羊的蹄腺,便于跟踪,海狸鼠、麝鼠尾基部的香腺。4乳腺:是变态的汗腺,是管状腺和泡状腺的复合体,分泌乳汁(雌性最发达)乳汁会有高价营养,以保证幼体的良好发育和高的成活率。乳区:乳腺聚集的区域(若干乳腺集中在一定区域)。乳头:乳腺集中的小突起。真乳头:分泌管直接开口于乳头。如有袋目、啮齿目、灵长目。假乳头:分泌管开口于乳管底部,再由乳管通出体外。单乳类无1皮肤腺2爪、指甲和蹄:为指(趾)端的表皮衍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产物,在生物学上有很大意义,它们不仅和运动相关,爪:取食、进攻、防卫;蹄:适于奔跑运动;甲:在抓、握、剥食上起作用A洞角(虚角) :真皮形成的骨心,表皮形成的角质鞘,角不分叉,终生不脱换,如牛、羊、角。B实角:有真皮形成,分叉、每年脱换1 次,如鹿角:一般雄性具角,但驯鹿雄都有角,麝、牙獐:雄皆无角C表皮角:完全由表皮角质形成:犀牛角3角皮肤的衍生物3 乳头。乳头数目:一般与一胎产仔数成正比:家兔4-5 对,啮齿类 1-5 对,食肉类3-4 对,蝙蝠、马象、鲸只有1 对。乳头的位置:胸部、翼毛类、象、灵长目、人。腹部:猪等。鼠鼷部:牛、羊等。2头骨具 2 枚枕骨髁,槽生异型齿,颈椎7 枚,双平椎体并具椎间软骨;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是哺乳动物头骨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使咀嚼能力加强。头骨骨块数的减少和愈合,也是哺乳类的一个明显特征,骨块愈合是解决坚固与轻便这一矛盾的途径。哺乳类头骨因鼻腔扩大,具有明显的“ 脸部” 鼻腔内出现复杂的鼻甲骨(嗅粘膜覆于其上)增大了嗅觉表面积,因此哺乳类嗅觉十分发达。哺乳动物除海牛和二趾树懒颈椎6 枚、三趾树懒 9-10 枚外,其余哺乳动物颈部长短如何,都由7 枚颈椎构成,这也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哺乳动物其颈椎数都为7 枚。哺乳动物的椎体为双平型椎体,使椎体接触面宽大,提高了脊椎的负重能力。椎体间具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椎间软骨(椎间盘)能缓冲运动时对脑及内脏的震动,并使脊柱有较大辐度的活动性,减少摩擦(提高了活动范围)。脊椎骨的数目可用椎式表示:用 C、 T、 L、 S、 Cy 分别表示颈椎(Cerrical vertebra) , 胸椎 (thoracic vertebra) 、腰椎( Lumbar vertebra) 、荐椎( sacral vertebra )和尾椎( coccyx vertebra) 。例如:兔的椎式为: C7T1213L7S4Cy1516 犬的椎式为: C7T1213L7S3Cy1923 猫的椎式为: C7T13L7S3Cy1825 牛的椎式为: C7T13L6S5Cy1820 猪的椎式为: C7T1415L67S4Cy2023 大熊猫的椎式为: C7T1314L45S56Cy13 长臂猿的椎式为: C7T1314L46S56Cy2 人的椎式为: C7T12L5S5Cy35 3具有特殊的隔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隔肌和胸腔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隔肌的伸缩,可增大和缩小胸腔, 增大腹压,可帮助呼吸,辅助排便。隔肌周围为横纹肌, 由肋骨、胸骨和椎骨作起点,以中央圆形的结缔组织中央腱作止点。胸腔扩大:隔肌下降(隔肌收缩) ;肋骨上提(肋间外肌收缩) 。胸腔缩小:横隔上升(隔肌放松) ;肋骨牵引而下(肋间内肌收缩) 。4 4多具肉质软唇及槽生异型齿: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除单孔类的鸭嘴兽、齿鲸类的白鳍豚等无肉质软唇外,其它哺乳类均有。肉质软唇的主要作用是吸乳; 也是辅助摄食咀嚼的重要器官,人类的软唇还是发音吐字的组成部分。哺乳动物除鸭咀兽、穿山甲、须鲸类等无牙齿外,其余种类均有槽生齿; 除齿鲸类为同型齿外, 其它种类的牙齿出现了门、 犬、臼齿(前臼齿、后臼齿)的分化,为异型齿。即哺乳动物的牙齿在形态上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对食物的机械处理出现分工: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刺穿撕裂食物, 前臼齿、臼齿磨碎食物等,这种牙齿称为异型齿。牙齿与食性密切相关, 而食性又与整体结构有关, 因此牙齿就成为研究动物体机能与结构的一个重指标。 不同种类其牙齿的形态和数目均有不同,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也可以列成齿式:门齿(切齿)(incisor) 、犬齿( canine) 、前臼齿( premolar) 、臼齿( molar)兔的齿式为: 2(I28 33M23Pm00C12) ;亦可直接写成283 ,2,0, 13 ,3 ,0,2猪的齿式为: 2(I44 33M44Pm11C33) ;亦可直接写成443 ,4, 1 ,33 ,4, 1 ,3人的齿式为: 2(I32 33M22Pm11C22) ;亦可直接写成323 ,2, 1 ,23 ,2, 1 ,2因食性不同,哺乳动物的牙齿可分下列几种类型:齿型:食虫型、食肉型、食草型、杂食性种类。食虫型: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齿冠有锐利的齿尖多呈“W ” 型。食肉型:门齿较小,犬齿发达;上颌最后一个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特别增大,齿尖锋利,交叉呈剪刀状,称为裂齿。食草型:犬齿不发达或缺,就形成了门齿与臼齿间的齿隙(或称虚位),臼齿扁平,齿尖延成半月型称月型齿,齿冠亦高。杂食性种类:臼齿齿冠有丘形隆起,称丘型齿。口腔消化: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化学消化,唾液腺发达,分泌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初步消化的功能(淀粉葡萄糖) 。兔有 4 对唾液腺:耳下腺(鳃腺)颌下腺,舌下腺和眶下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除湿润食物便于吞咽以外,还含有淀粉酶,能分解淀粉。所以哺乳动物的口腔不仅具物理消化(咀嚼)还出现了化学消化。5心脏分为四室,具左体动脉弓,完全双循环。特点: (1)心脏分为四腔,完全双循环(与鸟类一样); (2)具左体动脉弓(鸟类为右体动脉弓) ; (3)左耳室孔间具膜质二尖瓣,右耳室孔间具膜质三尖瓣(鸟为一片肌肉质瓣) ,防止逆流使之朝一个方向流动; (4)成熟的红细胞无核; (5)肾门静脉消失(有肝门V) 。6淋巴系统极为发达。(脾脏、扁桃体、胸腺属淋巴腺)5 7大脑皮层发达,具胼胝体大脑: (1)哺乳动物的大脑发达(体积大) ,不仅盖住中脑,同时几乎遮住了小脑;(2)由发达的新脑皮层(灰质) (数层神经细胞)构成大脑皮层,虽不为特有,但比爬行类、鸟类发达; (3)大脑半球表面出现褶皱,构成许多沟回,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皮层成为高级神经活动中枢。哺乳动物从低等 高等沟回无或少 多把人所有大脑(半球沟回)展开,其表面积约为2000cm2。沟回的多少,标志着动物智慧的高低, 最高等(愈高等)种类其沟回愈多, 大脑皮层也就愈发达。(4)具特有的胼胝体(除单孔类、有袋类)位置:位于两大脑半球的底部;构成:由许多横行神经纤维构成;作用:联系两大脑半球,构成神经通路。中脑背面由纵、横二沟将其分为四个丘状体,积四叠体,为哺乳类所特有。位于上部的为上丘脑,为视觉中枢(反射中枢)。位于下部的为下丘脑:为听觉中枢(听觉反射中枢)。小脑:1具许多横褶皱; 2具小脑皮层(新小脑)为哺乳动物特有;3具脑桥,为哺乳动物特有。 位于:小脑前腹面; 组成:由横行神经纤维构成的隆起;功能:联络大脑和小脑。小脑:维持肌肉张力,保持身体正常姿势,起运动协调作用。8具外耳壳 1 对,中耳具 3 块听骨,内耳具发达的骨蜗管。(两栖、爬行、鸟类,均具1 块听骨 耳柱骨) ,除水生种类(鲸、白鳍豚、江豚等)外耳壳退化外(属次生现象,对水环境的适应)陆生哺乳类都有能转动(有些种类如兔)的外耳壳,能有效地收集声波,是对陆生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特有结构。哺乳类每个中耳内各具3 块听骨,即槌骨、砧骨和蹬骨。它们彼此相连,构成一个骨链,外与鼓膜相连,内与卵圆窗相连,起传递声波作用。6 (上颌)方骨变小砧骨外耳:集音装置(下颌)关节骨槌骨中耳:传音装置(部分)舌颌骨镫骨(与耳柱骨同源)内耳:感音与平衡装置9胎生、哺乳、恒温胎盘: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胎盘是富有血管的海绵状构造。 胎盘是绒毛膜和尿囊膜愈合在一起形成胎儿胎盘与母体子宫壁疏松的特殊组织(母体胎盘)共同形成胎盘。胚胎在子宫内整个发育期间完全靠胎盘吸收母体养料和氧,胚胎的代谢废物也通过胎盘送给母体。A由于胎盘儿绒毛膜表面绒毛的分布不同可分下列4 种:(1)散布状胎盘:绒毛平均分布在绒毛膜的表面上。例如贫齿类、鲸类、原猴类和大多数有蹄类的胎盘。(2)多叶胎盘:绒毛集中成丛,散在绒毛膜的表面。例如大多数反刍动物的胎盘。(3)环状胎盘:绒毛集中呈宽带状,围绕胚胎的中部,而胚胎的前部和后部则包围着光滑的浆膜。例如:食肉目、长鼻目、鳍脚目、海牛目。(4)盘状胎盘:绒毛集中分布成盘状。例如:食虫类、啮齿类、翼手类、猿猴及多数贫齿类,人也属于此类型。B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蜕膜紧密程度不同可分为:(1)无脱膜胎盘:绒毛与子宫联系不紧密,当生产时,绒毛膜的分离并未使子宫的粘膜受到任何破坏,故不出血。生产较容易。例:上述散布胎盘和多叶胎盘属此。(2)脱膜胎盘:绒毛与母体蜕膜愈合在一起,所以在生产时,绒毛膜的分离要带去一部分子宫粘膜,伴随有流血。上述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属此类。哺乳动物的子宫: 有胎盘哺乳动物左右两条牟勒氏管(米氏管)后端愈合在一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