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大作业题目(内容):1、试述真理及其真理检验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答:真理及其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第二是指真理检 验标准的客观性。例如, “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个判断是一个真理,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地 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个真理性认识并不是由哥白尼的意志决定的,而是长期实 践检验的结果,而哥白尼只是发现了它。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 有一个。这就是“一元真理论” ,它正确地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本质。相反,认为在同一条件 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认识的“多元真理论”则是错误的。 真理的价值性:真理作为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其本质规定;同 时它又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即价值性。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功 能性,它揭示了客观真理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本身的两种属性,二 者之间是密切相联的。一方面,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性的根本和基础,真理的客观 性决定了真理的价值性。另一方面,真理的价值性又构成了真理客观性的主体条件,对真 理的客观性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性,而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主体对它的认识和 掌握的程度来说,真理又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它有两个 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第二,从认识的 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 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 说,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这也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因而 是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 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从静态看,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从动态看,不断从相对真理向绝对 真理转化。绝对真理不等于永恒真理、终极真理、最后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 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一、真理的检验标准 检验我们的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 (一) 实践是检验着呢里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唯一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这里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就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 点。 (二) 时间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点是确定不移的,是绝对的。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即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 性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要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 的局限性。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实践只能检验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真理性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把时间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人类的全部时间活动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 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同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一样,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纵观人类的科学史和认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它的每一页都是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生动 记录。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是在同迷信和偏见的斗争中取得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在同唯 心论、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 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同谬误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2、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的新提法分析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这 在党的文件中是首次提出的,标志着我们党对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定决心,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 是构建经济体制时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不断突破思想束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过程。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对市场和价值规律等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提 出了新的认识,提出“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 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这 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新的突破,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 性作用”提升到“决定性作用” , “两个字”的变化,是对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实践经验和 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反映了世界各国在谋求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必将对我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有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市场借助价格信号传递 复杂的经济信息,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理性选择,促使生产要素不断优化配置;市场具 有强大的激励功能,能够“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 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市场具有“涓滴效应” ,通过动员各类要素,创造就业 岗位,使劳动者获得增加收入的机会,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市场借助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促进创新,诱导结构变迁,促进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有效市 场”和“有效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轮子,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缺一不 可。只有“双轮驱动” ,才是完善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从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看出,价值规律既是价 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 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 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从而调节社会 资源的配置。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着按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和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在商品 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作用是通过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价值规律通过供求关系 和市场竞争的强制力量,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使下开展经济活动,如同“一只看不见的 手”指挥着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客观上实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大体平衡。 第二, 引导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的这 一作用是通过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来实现的。为了在竞争中争取到优势 地位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商品生产者必须千方百计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所有 商品生产者都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 值规律不承认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条件、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别,要求以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交换,从而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 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所以应当进一步了 解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 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 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地发展。搞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不 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最近十年的体 制创新,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突破,初步确 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不会因不 同国家社会经济制度上的差异而有不同。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