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13)学生装,最初形制简洁,立领,左胸前缀一袋。 (4)长袍、马褂,依旧是民国时期法定的礼服。马褂崇尚狭窄,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五粒扣。 长衫多用蓝色,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袖长与马褂齐。长袍、西裤、圆形礼帽、皮鞋,这种装束 成为时尚。 (5)袄裤,上着衫袄,下着裤,是下层人的穿着。中式裤宽大松垮,头戴瓜皮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 中式裤,穿布鞋或棉鞋,俗称“短打扮”。 (6)大氅,北方流行穿大氅,即斗篷,穿者多为军政要员。民国初期,北京是流行的中心,后以上海 为 中 心 , 由 于 欧 美 文 化 对 上 海 的 影 响 , 30-40 年 代 服 饰 流 行 都 昂 首 以 瞻 上 海 。 三、女子服饰三、女子服饰 (1)袄裙,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款式不时变换。受日本女装影响, 上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朴素淡雅,成为“文明新装”。北伐后,女生校服为 上 衣 蓝 或 浅 蓝 , 下 穿 神 色 裙 , 白 色 纱 袜 和 圆 口 布 鞋 , 成 为 那 个 时 代 的 特 征 。 (2)旗袍,20 年代旗袍开始兴起,袖口缩小,吸收西洋裁剪方法,缩短下摆,收紧腰身。30 年 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领的高低变化、袖子长短、衣长不时变化。40 年代起,旗袍式样趋于无袖,缩短衣长,减低领高,更加轻便、适体。旗袍成为这时期中国女性最典型的 服式。改良后的旗袍改变了传统女装的胸、肩、臀完全是呈平直状态的造型,变得更加合体,体现出女 性的曲线之美。 (3)西式时装,西式连衣裙、西式大衣、西式礼服等等。翻领、露肩、高跟鞋、丝袜、烫发成为 40 年代时尚。40 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的巴黎”。报纸、杂志都有“服装专栏”介绍新式服装;影片公司有 服装专家;1931年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了时装表演。 (4)袄裤,穿中式上衣和下裤,是平民的打扮。由于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大都市与农村、 边远地区人们的穿着相差甚远。 (5)婚礼服,20 年代后,出现了“文明新婚”的形式,新郎穿神色礼服、白衬衫、打领结,新娘通身 白色婚纱,佩戴红色玫瑰。也有中西合璧式婚礼,新郎穿中式的长袍马褂,新娘披婚纱。民国时期曾 提 倡 “ 新 生 活 运 动 ” , 上 海 市 举 办 多 次 集 体 婚 礼 。 这 对 传 统 婚 嫁 习 俗 是 一 次 较 大 变 革 。 (6)改良习俗如果没有新观念的支持,最终免不了要被旧习惯势力所吞没。 思考题:思考题: 1.民国时期,形成“中西合璧”服饰文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改良旗袍和中山装是否是中国现代服装的典范? 3.中国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结果是什么?如何看待? 02 年考试真题: 论述题论述题:简述 20 世纪中国男女服装(侧重前 50 年) 论述题论述题:中国服装史上,中国服装在何时、因何由开始吸纳西方(欧洲)服装样式?简议当时中国传 统服装与同时代的欧洲服装的差异。. 第十章 清代服饰第十章 清代服饰 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 (1)中国进入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 (2)19 世纪,中国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拉开了距离。 二、清代文化与繁缛风格二、清代文化与繁缛风格 (1)中国文化日趋保守,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 (2)市民文艺中感伤主义弥漫。折射出一个表面繁荣平静实际颓唐没落的时代。 (3)更易影响服饰风格的建筑、瓷器、雕塑风格注重技巧、纹饰,日趋受到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2人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由于技术的革新、技巧的进步呈现出洛 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等风格。 (4)洛可可风格是受到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影响的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的具体表象都缺乏对称之美, 爱好纤细清淡的单色。洛可可艺术风格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就在于纤细入微的风格。中国柔和多变的文化激 发了欧洲社会的喜爱和向往。 (5)巴罗克风格是具有阳刚之气的豪华、庄严、奔放、运动感强烈;洛可可风格则是阴柔之美的柔和、 妩媚和到处蜿蜒着的曲线。 三、清朝服饰改革三、清朝服饰改革 (1)清朝服饰改革是中国君主集权制中最为激烈的服饰改革,统治者以强制手段迫使汉族剃发易装。 (2)清朝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旧制,坚持满族的紧身易于骑射的装束。 (3)就整个服饰发展史来看,清代服饰形制,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庞杂、繁缛的。 四、男子服饰四、男子服饰 (1)清朝建立后,在原有满族基础上,吸纳明朝服制的某些典章制度,制定了各种冠服制度的形制。 沿袭了礼服、吉服、常服等,承袭了象征皇权的十二章纹饰,保留满族有马蹄袖的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形 式。 (2)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常服主要为褂、袍形制。满族袍为上衣连下裳形制。 圆领或立领,对襟、大襟、琵琶襟,皆用纽扣系合;袍身紧窄,袍长至脚背。官员礼服是袍褂,长袍多开 衩,官吏士庶开二衩,皇族宗室开四衩。 (3)袍服,满族开衩袍也叫“箭衣”,袖口装箭袖,朝服腰下有襞积(衣服上的褶子)作为功能的补充。 行袍为乘骑所穿,形制同常服袍而长度减短十分之一,左面衣裾下短一尺,因此行袍又称作“缺襟袍”,不乘 骑时则把这短的一尺用纽扣拴上。 (4)箭袖,又叫“马蹄袖”,翻卷自如,既有利于御寒也不妨碍弯弓射箭。入关后,箭袖成了礼服中的 特殊形制, 男女皆有。 不和衣服相连的箭袖俗称“龙吞口”, 穿时将其用藏在衣袖夹缝中的纽扣系在衣上即可。 (5)褂,就是汉族所谓的上衣,多穿在外,也叫外褂。有单、夹、棉、皮多种。职官外褂在胸背正中 位置缀以补子,俗称“补褂”或“补服”。前襟的补子不是另缀,是直接绣于其上。 (6)马褂,为长袍衫之外长及脐的一种行褂(短褂),长不过腹,袖仅掩肘,便于骑马,故叫马褂, 以黄马褂为贵。有对襟、大襟、缺襟(琵琶襟)。领袖边缘多有镶滚,分阔边与狭边。对襟马褂当作礼服, 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穿在袍服之外。 (7)马甲,又叫背心、坎肩,单夹棉纱都有,式样似马褂而无袖。男女皆服。晚清流行马甲外穿,有 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四周和襟领处镶以异色边缘。马甲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字襟马甲,也叫“军机坎”、“巴 图鲁坎肩”,共十三纽扣。 (8)衫、袍,士庶常服衫、袍居多,为圆领、大襟、平袖、襟上用纽扣系结。衣长、衣身和袖宽时常 变化。 (9)裤子,有单夹棉皮之分,身份之人多穿于内,走卒农夫穿于外,上着短衫、短袄,头戴毡帽、斗 笠。北方常扎紧裤脚。还有一种上口尖而下裤管平的套裤。 (10)披领与领衣,遇庆典,除冠帽袍外,还要在礼服上另加披领,形似菱角,有冬夏两种。清 朝礼服无领,要在袍内另衬领衣,形似牛舌的衣片,俗名“牛舌头”。 (11)帽,有礼、便帽之别,礼帽有暖帽和凉帽。礼帽上有顶珠和花翎,这时清代特有的品级标志。 官员燕居或士庶男子只戴瓜皮帽,即六合一统帽,有叫小帽、便帽、秋帽,瓜棱形圆顶或平顶或尖形。 (12)朝珠、腰带,挂在颈项间的垂珠,随官品而用。 五、女子服饰五、女子服饰 (1)清代女装由于“十从十不从”之故,存满汉两式。满族妇女着长袍,汉族仍以上衣下裳或下裤为主, 并互相影响。才思教育网址:才思教育网址:www.caisiedu.com3(2)满式女服,满族女子常服为长袍、马甲、马褂等。 1.长袍,满族女子着直身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颗纽扣,长可掩足。长袍有 二式,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禊,氅衣左右开禊至腋下,且纹饰华美。长袍衣领较低,后逐渐加高,无 领时在颈间围一条围巾。开始腰身极为宽大,后腰身渐收。领托、袖端、衣裾都镶嵌各色边缘。镶滚 是清女装装饰的重要元素,后期有“十八镶滚“。 2.马甲,又名坎肩、紧身、搭护、背心。春秋穿的长坎肩又名褂襕。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大襟等。 有如意头式镶滚。马甲有无领和有领之分,领子高低随时而变。 3.马褂,女马褂有挽袖、舒袖,全身施有文彩,花边镶嵌。 4.鞋,底极高,上宽下圆,形似花盆,俗称花盆底;又有底的中部凿成马蹄式,踏地时印痕若马蹄,也 叫马蹄底。 5.满族女子发式,梳旗髻,未婚时也梳辫子。平髻、叫一字头、又叫两把头、也叫如意头。咸丰年间盛 行“大拉翅“。 (3)汉式女服,上身袄、衫,下身裙为主。 1.袄、衫,清初袄、衫以对襟居多,寸许领子,上有一两枚领扣,领形若蝴蝶,以金银做成,后改用绸 子编成短纽扣,腰间仍用带子不用纽扣。装饰日趋繁复,到“十八镶十八滚”。 2.裙装,清代裙子系在上衣之内。有百裥裙、月华裙、弹墨裙、鱼鳞百褶裙、丁当裙、凤尾裙、百蝶裙、 金泥簇蝶裙。 3.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为常服盛行,裤子镶滚。腰带成装饰物,下端有流苏、绣花、镶滚。 4.一裹圆,妇女的便服四面不开衩者、叫一裹圆。男子亦有之,及前后不开衩者,如后世的长衫。 5.一扣钟,又名一扣衷、蓬蓬衣,就是今天的斗篷。绸缎为表、裘皮为里。 6.云肩,女子领下多罩云肩,明代已用,式仍为“四合如意”。新妇结婚有披此者。光绪中期后有用绒线 结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