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前言前言北部湾的咸水民歌是北海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渔民的生产历史和生活习惯,其音乐基本结构独具一格,韵律欢快活泼,是北海乃至广西的珍贵的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北海咸水渔歌的整理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简单分析了音乐特征,却未做深入的理论研究。目前,咸水渔歌音乐理论研究仍很薄弱,学界还没有形成该歌种专门的研究成果,因此,拯救和挖掘咸水渔歌民间艺术遗产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2 2 北部湾查(北部湾查(dandan)民历史由来渊源)民历史由来渊源早在秦汉时期,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地就有踪迹,宋元以后, 兼营渡客、运输、贩盐、放木筏、驳艇为业, 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两广一带, 江浙、川滇及海南省也有零散分布南方查民的音乐来源复杂, 种类不一, 主要有: 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海域一带查民的“ 咸水歌” 、广西内地沿海一带查民的“海边歌” 、福建东南一带查民的福建查歌和海南黎话置歌等。其中用广州方言所唱的“ 咸水歌” 是突出代表, 是南方水上文化精华的高度凝练7。江出海口, 历史上多次划归广东省管辖。北海查民大致在明代开始陆续从广东的江门、新会、雷州的江洪一带自发流寓至此7。据老一辈人自述,祖先在广东南海海域谋生时,发现北海港湾众多,航道宽阔, 且在南、东、北三面陆地的环抱中, 风浪较小,西面冠头岭又是阻挡西南浪的天然屏障,是避风寄旋的理想场所。开始偶然到此,后因加工、看管海产品的需要, 逐渐有老人和小孩留守于此, 最后干脆定居,列棚而居。 “查民”是对以船艇为家、捕鱼为生、长年累月浪迹江海的水上居民的旧称。 “ 查”字可远溯至汉代, 古书作“疍、蜒、查、但”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通用“ 查” ,音义均同。查民世代袭居水上, 生于江海, 居于舟船, 随船往来1。乾隆以后,珠江口各水乡、沿海各县和雷州等地查民迁至位于北部湾一带北海的人数渐增,邻近的合浦县沿海渔民也有不少迁移至北海。3 3 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背景及流行范围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背景及流行范围3.13.1 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背景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背景北海市位于南海北部湾东北海岸,祖先也是从广东地区转迁而来。嘉庆年间,移居过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西北面外沙滩和傍海街区(今滨海路和海提街) 一带,光绪末年,外沙已有移居户有近 70 人。另一部分查民是从越南归来的华侨同胞,在1979 年越南当局实行“ 排华”政策,导致约两万余名难侨渔民被强行驱赶回国,滞留北海,经疏散后,1979 年 6 月,经国务院侨办和广西区革委会批准,在离市区南部 7 公里临海处成立华侨渔业公社(今侨港镇),安置剩余约七八千名归国华侨。这些难侨绝大部分是广东沿海和北部湾一带到越南谋生的查民。目前, 北海市有三万余名查民, 聚居于市区外沙和侨港镇的有两万多人,约占全市渔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散居于市区以外沿海各镇,涠洲岛也有少数6。北海查民由于迁徙至北海的时间较晚,寄居城市边缘,就连履鞋上街的权利也没有。上街时多为“ 赤脚” ,社会地位甚至远比不上生活在周围的土著渔民。直至清朝雍正年间,粤、闽的“查民” 与陕西的“乐籍” 和江浙“惰民” 一起获得朝廷“恩赦” ,准许与平民百姓同列甲户。民国初年,才申令开放。但卑下的社会地位和贫困处境, 直 1949 年仍未有较大改变。1949 年后, 随着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搬到陆上定居,现已与陆民毫无二致, “ 查” 的称谓也逐渐衍化成渔民的俗称或别称1。查民社会地位低下,备受压迫,禁止与陆上居民结婚,他们都没有读过书、应试、当兵和在陆上定居的自由,不能穿绸着缎,查妇即使穿新衣也要补上一块旧布等旧的风俗。1949 年前查民的家就是“ 艇” 和“船” ,以“艇”为多,称“住家艇” 。艇的前部长宽不过丈余,是撒网、捕鱼、吃饭、休息、待客的主要场所。后部主要是鱼仓,船尾装槽。全家都的活动和休息都是在船舱中,船舱很小,最长可容一人直卧。舟小篷低,只能蹲踞而事,日复一日,导致管民大多背驼、腿弯10。后来查民逐渐在海堤边搭建简易木棚,称“查家棚” ,竹木单层结构,上覆竹瓦或陶瓦,地铺木板, 棚底主要靠几十根木柱支撑高出水面,小部分棚底固定在堤面上。3.23.2 北部湾咸水歌流行的范围北部湾咸水歌流行的范围咸水歌, 主要流行于广州、珠海、中山、斗门、番禺、顺德、东莞、台山、广西北海等地7, 由于渔民长期与大海打交道, “ 咸水歌” 由此得名, 又有“咸水叹、木鱼歌、龙舟歌、后船歌、查(蛋)歌、蛮歌” 等称谓。善于歌唱的查民,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劳动生产, 触景生情或意兴阑珊之际, 便以歌代言。随口而歌, 见人唱人, 见物咏物, 尤其婚丧等场合, 更少不了托歌言情5。 广东新语云: “ 蛋人亦喜唱歌, 婚夕两舟相合, 男歌胜则牵女过舟。 ”清道光二年( 1830 年) 7阳江县志: “婚娶率以酒相馈遗, 妇子饮于洲岸, 是夕两姓联舟、多至数十艇, 庚唱迭和以为乐。 ”第 3 页,共 12 页4 4 北部湾咸水歌的歌曲种类及表现形式北部湾咸水歌的歌曲种类及表现形式4.14.1 北部湾咸水歌的歌曲种类北部湾咸水歌的歌曲种类北海咸水歌,依据不同标准可有多种划分方法。北海查民对咸水歌的传统分类法,是根据曲调和演唱风格,分为“叹”和“ 唱” 两类。如按歌曲内容划分,可分为“ 生产歌”和“ 生活歌”两类。生产歌,多在劳作时唱,表达劳动情景及传授生产知识,包括打渔歌、驳艇歌、摇稽歌、出海歌等。生活歌, 包括情歌、嫁娶歌、丧葬歌、儿歌以及其他娱乐歌等2。如按演唱情绪区分,则可分为“欢歌”和“苦歌”两种。 “ 欢歌”多乐意陶陶、喜气洋溢, “ 苦歌”多描写艰辛及离愁别恨。传统的“ 叹” ,是吟唱风格的咸水歌,演唱时不追求热情奔放的放声高歌,轻声曼语,吟哦低唱,内在含蓄,旋律平缓。4.24.2 北部湾咸水歌的表现形式北部湾咸水歌的表现形式查民以前是用“ 叹”代表“ 言” ,实际上就是相当于我们想在所说的即兴说唱一个意思。这一类的偶三种曲调: 叹家姐、唉调和叹调1。 “ 唱”类, 曲调纷繁多样,情绪较热情奔放,音很广,旋律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表演性。北部湾的咸水歌一般都很少用较为花俏、复杂的装饰手法。旋律的常以“弧型”为主,形成了柔美、连绵缓和、高低起伏不大的旋律特色9。咸水歌的调式以五声调式为主,有些是加入偏音的五声性六声调式。其调高的活动范围一般不大,歌曲的音域也不宽广,绝大部分都在一个八度之内。主要在人声的中、低音区进行。旋律大多没有构成功能性的节拍形式,散拍子居多,规整化节拍相当少见,以松散的自由节奏为主,速度普遍偏慢,而且很多句子都是一口气唱完一句的2。北海查民观念里, “ 唱”才算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歌唱” 。根据功用、场合划分,此类又可分为“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情歌、儿歌、娱乐歌”等。现以摇槽歌和叹家姐(节选)两首具有典型意义的歌曲为例,分析其艺术特征。5 5 咸水歌种类之咸水歌种类之“摇槽歌摇槽歌”5.1“5.1“摇槽歌摇槽歌”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北海查民主要从事渔业和运输业。水上劳作,由于严峻的自然条件和有限的生产条件制约,摇船驳艇、织网绞缆,20 世纪 50 年代前,除老弱留守棚户外,家人同载,男子担任驾船、下网、起网等重活,女眷负责炊事兼帮下钓等轻活。正是因为日夜重复性很强的工作性质查民都会高歌几曲咸水歌消乏解闷、振奋精神,成为了记录水上风情的“无形”特写6。 “ 唱”类咸水歌属于日常劳动之歌。图 1:白话歌词7:姑嫂拢格( 呀),我等哥汁) 摇前(哪) 。停格( 呀),我等哥哥摇前(哪) 。新排姆鱼( 哪),新排无鱼( 哪),旧排有( 哇) 姑嫂旧排有( 吐) 姑埋妹,妹,我拉我起凉槽帷) 嘟系摇过(个) 排头哇。停槽(哇) 还是摇到排头哇。这个曲悠扬甜美,描绘了渔家姑娘出海打渔的风情画卷。节奏舒缓自由,旋律起伏摇曳。乐段分节变唱结构,由多个小节的变唱段落组合而成。调式是羽调式色彩的四音音列,音程进行为主, “ 上弧”与“ 下弧”音型有规律地交替出现, “ 波浪型”音调占主导,整个旋律形成向心环绕的平衡匀称效果,造就柔美、平和、温婉的风格2。音乐表达意义远远大于在文学上的表达意义。 因其浓郁的独特海韵,有人甚至视为北海查民歌声的代名词。6 6 咸水歌种类之咸水歌种类之“叹家姐叹家姐”6.1“6.1“叹家姐叹家姐”内容及表现形式内容及表现形式“叹”的内容主要是感念祖宗多年保佑、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兄妹的情意,不愿离开爹娘兄妹的伤心情感等。这种活动称为“辞娘” 。唱者将感恩惜别等内容即兴编词加上固定曲调,自己独唱,或与母亲、朋友“对叹” 。被叹之人可以回叹,称“ 对叹”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对唱。母亲及妇女长辈“叹”的内容,不外乎是教导新娘为人妇之道及恋恋不舍第 5 页,共 12 页之情。伴嫁娘“ 叹”的内容,主要是“叙旧” 。回忆彼此多年的情感场面,难分难舍。 “骂媒” 是咒骂媒人把她们与亲密的伙伴活活分开等。 “ 叹家姐”是婚礼哭嫁的专用曲调,又可以称为“哭家姐、哭家姊 。1949 年前,北海查民“士人不与通婚” ,联婚大多是查民与查民之间,按照父母意愿的媒灼之言。婚嫁仪式非常有情趣,有鲜明的水上居民特色。新娘出阁前十天,不许抛头露面,晚上才开始哭嫁,场地设在查家棚的大堂里,上列祖宗神位,人们在下面席地而坐。如在船上,一般在船尾棚,新娘在陪嫁妹的陪伴下,先从早已故去的列位祖宗叹起,直到父母兄嫂弟妹。 图 2:(注:以上谱例引自北海民歌选集)歌词并不刻意讲究文彩,或押韵,只追求通顺、流畅、自然、朴实、朗朗上口即可。无论什么内容都可以,天南地北、包罗万象。女伴相互嬉戏地你问我答,好像是在猜谜。从“ 叹家姐”的旺盛生命力体现了查民的歌唱特征。叹者一般是女性,男性演唱者很少几乎没有。一叹一答,一直表演到深夜, “叹” 到声嘶力竭。叹者伤心,闻者落泪,场面十分悲切。直至当今, “ 叹家姐”仍保持着专由女性演唱的传统,男性查民从不唱“ 叹家姐”,甚至不出席“ 叹家姐” 场合。现在婚礼“ 哭嫁”仪式逐渐消失, “ 叹家姐”调现已不限于“哭嫁”时唱,而是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喜庆及逗乐场合,如过节的时候、新居落成的时候、朋友聚会等场合,可独唱、对唱、亦可轮唱。6.2“6.2“叹家姐叹家姐”的演唱形式的演唱形式“叹家姐”此曲为乐段分节变唱结构,歌词的短或长、字数多或少,由演唱者表达的内容需要决定。既不刻意讲究优美、华丽和修饰,又不追求句间押韵、平仄和对仗,这与查民的率真、纯朴以及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相关1。这种曲调有个很具特色的地方就是“重音错置”的词曲结合。将一个词组内的歌词分割在两个乐节里,造成词拍重音与旋律节拍重音错位。即一个词组内处于轻读音节的歌词被置于旋律节拍重音位置,或词组内处于重读音节的歌词被置于旋律节拍弱拍处。这个曲子中的“开言” ,意思就是说话,一般应为一个词拍,却分拆在两小节内, “开”字为该词拍的第一音节,语气本应加重,但却处于第四小节的第二拍弱拍位置。本该轻读的“言”字,却位于后一小节的重拍上,并与后一个词拍的第一音节, “合”字连在一起,组合成第五小节1。这一现象可能与白话的语调有很大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一般的人理解会觉得整个词组和它的旋律很不不吻合,容易导致不易理解现象,但是了解它的人们就不会觉得这是败笔,它是查民独有的歌唱习惯和审美观,很独特的歌词排列方式,形成独特韵味。让人们感觉它里面的阴柔美9。7 7 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涵义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涵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翻身解放,人民有了土地,生活有了好转,咸水歌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所发展。特别是进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阶段,集体化的大生产使人们更容易进行对唱。这一阶段,反思过去生活,歌颂劳动人民,歌颂党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品尤其多。如回忆过去生活的:摾起饭碗感党恩,过去人民受苦深,丢下牙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