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 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 学家,西汉夏阳人。著有史记,又称 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 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 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 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 。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 六年,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元朔二年,司马迁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 ,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 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 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他因“李陵事件” ,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 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 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 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 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 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90年,司 马迁逝世,终年56岁。史记是中国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撰。全书 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 列传”, 十“表”, 八“书”,共五个部 分,一百三十篇 。 它的主体部分是本 纪、世家和列传, 其中列传是全书的 精华。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 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 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 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 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 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 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 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 ,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 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 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 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 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 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 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 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 ,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 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 ,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 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 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 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不知深浅的项 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项籍(前232-前202),姓项,名籍,字羽, 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 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 霸王。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 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 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号西楚霸王。大泽乡起 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 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 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 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 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 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项羽(24岁) 项羽(27岁) 项羽(30岁) 背景材料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于会稽起 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所杀。章邯得胜后 ,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 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 定:“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于章邯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 溃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 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 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 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 ,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 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 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 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 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 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 、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 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市)。 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垓下之战,英雄末路 项羽战败回营,汉军围困数重,到了晚上, 闻汉军四面大营皆有楚歌声,项羽大惊:“难道 汉军已占了楚地么?为何楚人这么多呢?”满怀 愁绪之下,他起身在帐中饮酒。项羽有位很宠爱 的妃子,叫虞姬,经常跟着他;有一匹骏马,名 字叫乌骓,经常骑乘。酒过三巡,项羽感慨良多 ,作歌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 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唱 了数阕。虞姬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汉兵已经得到 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声,大王的意气已经尽了 ,我还为什么要活在世上呢?歌罢,虞姬凄然自 刎,项羽也流下热泪,左右都不敢抬头看他,这 就是历史上的“霸王别姬”。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项羽我的力量能拔山啊,我的气概压倒当世,时势不利啊 ,乌骓也不再飞驰,乌骓不再飞驰啊!我该拿它怎么 办?虞姬啊虞姬啊,我该拿你怎么办?!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蒲松龄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 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 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 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 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喜悦自得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 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 ,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刘 邦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 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 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 ,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 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 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 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 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 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 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 ,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 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 羽上当。“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 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 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第三段讲了哪些事件? 一、“刘邦谢罪”,二、“项王设宴”,三、“范增举玦”, 四、 “项庄舞剑” ,五、樊哙闯帐。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 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 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意”,侥幸而已, 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三起三落,情节张弛有效,波澜起伏。 玦 项 剑 项 帐 项 举 羽 舞 伯 闯 王 增 不 庄 翼 哙 款 范 应 项 蔽 樊 待刘邦谢罪,以屈求伸,矛盾缓解,范增举块,危 机依然四伏,项庄舞剑,更是险象环生,樊唆闯帐 ,故事到达高潮。项羽唯恐担当“不义”之名,损其“ 威”,伤其“信”,不用范增之计,终于让刘邦借故脱 逃,放虎归山,铸成大错。 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刻 画人物的方法 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 ”中处于什么地位?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 ,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 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项羽,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把握 时机,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 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 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 他 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 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 询:“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 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 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之为“亚父”,可见 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 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 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 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玉以示之 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 ,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 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 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 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 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 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 ”的目的是什么?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 ,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 ,“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 传神。 另外,樊哙责怪项羽的言辞,以及后来说的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 辞小让”,都让人觉得他并非一介莽夫,而是文武兼备,智力并举。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 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 ,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对他应作如何评价? 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 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 ,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 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 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 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