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内镜的现状与展望我国1970年代初引进纤维内镜、1980年代 末引进电子内镜。河南省人民医院1972年 组建胃镜室,1990年引进电子内镜, 2003年应用胶囊内镜,均走在全国前列。40年的发展,消化内镜已从最初的单纯诊 断到目前的诊断治疗并重,治疗性内镜的 比例在逐年增加。2001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固定医 生5人,完成胃镜检查约6300例、结肠镜 检查约2200例、治疗性内镜约1100例( 共9600例);2011年医生仍为5人(下午 病房医生2人进行内镜下治疗),完成胃 镜约23000例、结肠镜约8000例、ERCP- 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约3000例(共 34000例) ,其中治疗性内镜约5000例( 15%)。10年间,医生人数不变各项指标 均增加了3倍多。一 特殊内镜 超声内镜是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 镜直视下对消化道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断 层扫描。除胃肠和胆胰疾病应用外超声小 肠镜已有临床应用报道。判断肿瘤侵润深度组织学基础:第1层高回声带,为粘膜界面;第2层低回声带,相当于粘膜层(m);第3层高回声带,相当于粘膜下层(sm);第4层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pm);第5层强回声带,相当于浆膜下层及浆膜(Ss-s)或外膜层(A)及界面波。诊断胰胆疾病胰腺位于后腹膜,超声检查因受肠管 气体及腹壁脂肪的干扰,加之频率低 ,分辨率差等原因,对胰腺组织微小 及局灶性病变不易辨认。ERCP可观察 胰管状况,但无法显示胰实质改变。 EUS可在胃内或胰管内扫描,大大提 高诊断正确率。2 放大内镜Olympus和Fuji等公司等都已推出从60、 80、100到150倍不同放大倍数的内镜。对 提高早期癌的诊断正确率提供了极大帮助 。3 色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 NBI)是一种新型的可以清晰地观察黏膜表面 结构 ( pit pattern)及毛细血管的技术。NBI利用特殊的滤光器将波长窄化为415 30nm、44530nm及50030nm,波长短 可清晰显示黏膜表面结构;由于Hb吸收波 长415nm左右 ,故可清晰显示毛细血管结 构。4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在2000年美国DDW会议上由以 色列公司Given首先推出,距今10年多。 大小约11*27mm,重3.7g,可使用8h 。最初的胶囊内镜只能用于观察小肠, 对食管、胃和结肠观察效果差。现正研 制可观察全消化道的胶囊内镜。V新兴的医学影像技术;V高清晰的显示活体组织的显微镜下结构;V“光活检技术”;V这项技术可替代常规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 。5 电子共聚焦显微内窥镜共焦镜对组织的扫描“切片”250m4m550m550m横向及纵向光学分辨率 1m6 小肠镜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小肠镜多是富士 公司的双气囊小肠镜和奥林巴斯公 司的单气囊小肠镜。2009DDW上美国 Spirus Medical Inc 推出Endo- Ease retrograde,使小肠镜和结肠 镜检查变得更加容易。 二 内镜下治疗新技 术 非静脉出血的钛夹止血消化道出血大体上分为静脉破裂出血和 非静脉破裂出血,前者多见于肝硬化门脉 高压时,二者在止血药物应用和内镜下治 疗技术方面都有显著差别。2 息肉高频电切除/尼龙绳套扎结肠巨大分叶状短蒂息肉3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EMR是息肉切除技术在活检应用中的延伸 ,故目前EMR主要目的就是明确诊断或早 期癌肿的治疗。常用双管道或透明帽法。ESD则是利用特殊的器械(如IT刀)将病 灶至黏膜下层完整切除,比EMR的应用范 围更加广泛。4 经皮胃造瘘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eic gastrostomy , PEG)1980年Gouderer等首先介绍PEG,其适应 症为长期需要肠内营养者如脑出血等。 PEG可减少鼻饲所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和吸 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比外科手术安全、快 捷、经济。国内2001年始有报道。6 治疗性ERCP1974年德国Classen和Demling,日本 Kawai等分别报告EST。天津南开医院鲁焕 章报告1982-1996的15年间1200例治疗性 ERCP,完成EST1189例,成功率达99; 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胡运彪等报告1994- 1998年5年间完成ERCP4343例,治疗性 ERCP1215例。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dilation , EPBD) 1983年Staritz等首先报告EPBD比EST更安 全,有可能取代EST。常用气囊8mm、压 力8atm、2min。2000年Maguchity等报告 EPBD62例与随机分组的64例EST对比,结果 取石率相似,并发症减少。国内姚礼庆等 已有报道(1999年)。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分原发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 指结石在胆总管内形成,继发性指从胆囊或 肝内胆管移行而来。胆总管结石最典型的症状是疼痛,黄疸和发 热。超声或C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正确 率约为50%,最有价值的检查是ERCP或 MRCP或PTC。胆管癌胆管癌指发生于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三 管汇合部(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及胆总管 的恶性肿瘤,以发生于肝总管居多。胆管癌可分为三型: 管内型(嵌顿型,透亮型 ),管外型(闭塞型,压迫型),管壁型(增生型,管 壁硬化型,充盈缺损型)。7 穿越自然腔壁的内镜手 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NOTES )2000年,美国Johns Hopkins的Tony Kalloo小组使用带外套管的消毒内镜在5 头猪身上进行经口腹腔镜的检查,获得成 功。用针形刀在胃内作一切口,内镜从该 切开口进入腹腔,视野清晰。术毕,内镜 下置钳夹夹闭胃切口。已进行阑尾、结肠 、子宫及附件等切除术。 2005年,印度医生Reddy完成了世界上 第一例病人的经口和胃内镜下阑尾切除术 ;2007年,法国医生Marescaux利用普通 内镜完成了第一例经阴道胆囊切除术。 2009年美国医生在DDW上共报道 NOTES107例病人,其中以经阴道和胃进 行胆囊切除最多。2009年Endoscopy 第5期首篇发表了德 国汉堡大学Zornig医生等1年间完成的68 例经阴道胆囊切除术。德国已完成 NOTES300余例。该杂志第二篇探讨了 NOTES训练模型建立及医生培训等问题 。8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POEM 有Ortega于1980年首先报告,当时 经内镜直接通过黏膜层用针刀切开环形肌 ,由于操作的可控性差极易发生穿孔,未 能推广应用。2010年Inoue等率先报道应 用POEM治疗17例贲门失弛缓症,肯定了 其疗效。国内周平红等开展临床应用且病 例数最多。穿孔和感染是POEM的两大并发症。 理论上,只要按照POEM的要求保留肌层 外膜的完整性就不会发生穿孔,但实际操 作中肌层外膜损伤几乎很难避免。由于食 管粘膜层创面经金属钛夹完整对缝,所以 ,并无气体持续进入胸腔和纵膈。皮下积气一般2-3d减退,对出现呼吸困难 、Spo2減低的气胸患者应及时胸腔引流。 操作过程中应用CO2代替空气能加速气体 吸收,减少临床症状。感染发生的基础是出血和积液。术前预防 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密止血,夹闭食管 黏膜裂口前反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吸引 。术后需严密观察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及时 处理,胸腔感染诊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力易 发生严重不良后果。胃食管返流是POEM的第三大并发症。应 用PPI、术后渐进恢复饮食等可减少其发 生。内镜下隧道技术(STER)隧道技术的是指:内镜下在消化道黏膜下建 立的位于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一条通 道,经该通道进行黏膜层、固有肌层及其 外侧病变切除的技术。隧道技术有301医院令狐恩强教授于2009 年首先提出并已在临床上应用。隧道技术改变了常规ESD的操作程序,将常 规的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变边缘注 射剥离的方法,改变为:标记注射 远端开口近端切开建立隧道两边切 开的顺序。隧道技术的优点是防止穿孔。因为它将消化 道有一层变成两层,利用粘膜层或固有肌 层隔离消化道管腔与其他人体腔隙,避免 液体气体进入其他间隙。换言之,利用隧 道技术切除粘膜层就要保留固有肌层,若 切除固有肌层就要保留粘膜层的完整性。 它适用于粘膜层、固有肌层及其外围病变 的治疗。9 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 疗肝硬化患者有约50% 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 ,其发生率取决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Child A级者42%, B、C级者达72%。 在肝功能B、C级病人中,静脉曲张年发 生率7-8%,静脉曲张由小向大发展的速 度类似。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还有曲 张静脉的大小、红色征等。 失代偿期肝病(B、C级肝功能)有危险因 素者静脉曲张出血的年发生率5-15%,每次 出血发生后6周死亡率约15-25%,再出血在 未经治疗者1-2年内达60-70%。10 2012DDW新技术依赖内窥镜技术使用智能自行组合磁体建立胃肠道支路 (Abstract #1027)Ryou M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11;73(2):353-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