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贾湖中学 贺春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重在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积淀和丰富必备的人文素养,使其受用终身。因此,我们常说:教学生学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在教学生学习做人。然而,在目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体系缺乏整体宏观的认识,加上操作环节落实不力和评价导向的苛刻偏激,相当一部分师生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 1改变评估观念,为作文教学“松绑”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估观念是保守的,受评估导向的影响,评估者多用成人式的、作家作品的标准等审视学生作文,常常是求全责备,不敢给高分,更无满分之说。这种观念认识的最终结果是挫伤广大师生的写作热情,加剧了作文教学上的少慢差费。 我们知道,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要在根子上考试评估方面做文章。同样,要扭转作文教学这种低效的现状,也必须在评估方法上进行改革:更新思想观念,从发展的角度看事物,认真领悟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作文水平高下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作文教学“松绑” 。试想,如果师生共同努力了多年,但由于评估标准和措施失当,它的负面影响岂能带来教学上的优质高效,这种被动局面又岂能轻易扭转。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教师可以根据此次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给予评分,对达到这次作文要求的打出高分,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重视亲自参与,师生共同体验写作实践甘苦 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品尝。如果把这话放在作文教学中,那就是教师也应亲自参与写作实践,与学生共同体验训练中的甘苦。这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说法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接受。既然是地位平等,那么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学生写作文,教师也应参加,而且教师榜样式的亲自参与,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教师亲自体察写作文章时主题立意的深浅、行文思路的畅通与阻塞、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无疑会为后期的讲评指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实的材料。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训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二、抓实课堂主阵地,夯实写作训练 1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目标和教材训练体系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这些内容,我们只有整体掌握,才能胸中有丘壑,对训练内容做出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设计和安排。 2夯实课堂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学习范文技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首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周学时 5 节的安排,使初中课表很难看到排在一起的两节作文课。其次,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指导课那样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加上教师认识的限制,很难在指导讲评时既注意深广度和整体性,又注意独创性和个性差异。第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审题障碍,腹中空无材料,每次作文只得回家“借鉴”作文选中有关内容,并且两三天也不能交出自己的习作。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明确每次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并持之以恒; 加强片段或短篇写作训练,多层次局部指导以致复合为整体写作训练; 将平日每课前的“三分钟演讲” (说的训练)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听(记)评”综合训练,注意利用多种机会指导提高他们读写听说综合能力并积累生活和写作素材; “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多种训练形式交替运用,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倡写“班级接力作文” ,尝试作文“快写”训练; 构建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课新的教学模式,创设“导写评”结合, “写评写”延伸, “导写评写”多环节交替进行的教学程序,突出“导”和“评”的精要适宜,强调“写”的快速达标。 第二,组织有序的思维专题训练。 思维专题训练有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择题材、确定结构、谴词造句、表达方法等等多项内容。教师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探讨专题训练规律。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第三,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 ,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 ,描写环境驿路梨花 ,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 ,倒叙情节一件珍贵的衬衫 、 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这些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同时,要更多的引进自读课本中富有时代感的例文,拓宽学生的思路。 3.抓好讲评环节,培养自评自改能力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该那样写,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讲评的作用常常优于写作前的指导,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指导讲评要做到具有开放性,既注意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又重视个性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忌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讲评可以采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和专题讲评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目前在作文讲评指导课上反映出的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文讲评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在改中提高,逐步形成能力。实际上, “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逊于“写” ,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促进问题思考,使思想得到深化,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有助于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 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评自改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如学习魏书生老师创立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题立意、谴词造句的能力,逐步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修改能力,使之不断提高。 三、拓展生活空间,注重汲取写作养料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文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引进生活活水,使学生深入生活,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在教材中, “语文活动”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中最独具特色的内容,如果我们再能把有些课文篇目教学也转换成“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则更多。 让学生从语文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2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加强辅助指导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这些要求和做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养。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参与中思考和提高,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局面不停地探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