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风人A620142014年年2 2月月2121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E-mail:dfqcbsE-mail:dfqcbs163163.com.com责编/石芬 版式/张文娟 校对/贺晓倩东风总医院脊柱外科是十堰市最早开 展脊柱外科手术的科室, 目前已发展成为 规模较大、 人才济济、 技术力量雄厚的骨科 脊柱疾病诊疗中心。其颈椎病、 腰椎间盘 突出微创治疗更是在鄂西北地区独占鳌 头。凭借强大的区域号召力和影响力, 2013 年, 湖北医药学院骨科研究所落户东 风总医院, 熊敏任骨科研究所所长。 一家医院的单一学科, 技术、 科研屡拔 头筹。人们不禁要问, 是什么使这个团队 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创造力? 来到这个集体, 可谓人才阵容强大, 医 生基本都是硕士。尽管工作繁忙, 但科室所 有人员却是在科研上携手攻关、 在生活中互 相关心、 在困难面前鼎力互助, 呈现出团结 向上、 和谐宽松的工作、 学习、 生活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里, 熊敏关爱科室中的 每一名成员, 帮助大家成为事业的主人, 最 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用目 标、 事业、 理想及科技创新来凝聚人心。 在临床新技术、 新业务方面, 熊敏四处 奔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 学者定期到医院 对新技术进行讲座以及新技术的传、 帮、 带, 保持技术上不断进步; 通过各种途径时刻关注骨科最新治疗进展, 并选取适当技 术引入科室; 积极参加国内外科骨外科专 科学术会议, 交流专科发展的新技术, 努力 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积极宣传科室的 新技术、 新业务, 扩大科室的技术影响力; 按照省级重点专科技术要求, 以之为技术 基础, 紧扣了前沿技术发展 “命脉” 向省级 重点专科标准靠拢。 熊敏曾先后赴德国慕尼黑Ingolstadt洲 医院、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等进修学习。这 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世界上最优秀的医 生, 感受到最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 正是他成功地将这些理念与时俱进地 运用到了科室的管理中, 才使得脊柱外科 在几年的时间里, 在前辈们打下的基础上 实现飞跃式发展: 2013年, 科室的经营创新 实现历史性突破, 年收治病员近三千人次, 年手术量近千台; 科研和临床治疗达到全 国领先水平, 部分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十年矢志不渝, 三十年兢兢业业。 熊敏这样说:“事业这片天, 不是一个人的 天, 而是一个团队的积累、 传承和协作。我 的人生希望做好两件事, 一是做一名好医 生, 二是做一名好老师。 ” “事业这片天, 不是一个人的天, 而是一个团队的积 累、 传承和协作”做一名好医生 做一名好老师记公司2013年度模范共产党员、 东风总医院骨科主任熊敏特约记者 黄小凡2 月下旬, 在纷 纷扬扬的大雪中, 东 风总医院里一片繁 忙的景象。 在 匆 忙 的 医 患 人流中, 一名风度翩 翩的中年医生被数 位慕名赶来的患者 团团围住, 引得众人 好奇侧目骨科 研究所所长、 骨科主 任、 脊柱外科主任熊 敏教授终于从手术 室出来了。如同往 常一样, 他先翻看中 外医学杂志, 然后依 次查房。 从医30年来, 熊 敏接诊手术数万例, 十余项新技术属鄂 西北地区首创, 多项 科研课题获省级立 项, 开创十堰地区脊 柱手术微创时代。“作为医护人员, 仅仅把患者当作亲人 是不够的, 只有把患者当作自己, 才能真切 感受他们的痛苦。 ” 熊敏多年前关于医患关 系的这句名言, 如今已成为东风总医院脊 柱外科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 从医以来, 熊敏以视人若己的仁爱之 心, 无论情况多危急、 风险多大, 他都慨然 担当、 挺身而就, 被患者亲切地称为 “值得 托付生命的人” 。 63岁的男性刘某罹患脊柱恶性肿瘤丧 失劳动能力, 曾做过三次大手术, 尚无转 机。在多家医院建议保守治疗的情况下, 被送到东风总医院时已剧痛难耐, 意识模 糊, 命悬一线。 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 如不尽快救治, 将会很快危及生命; 但由于肿瘤侵占时间 太长, 术中可能出现组织坏死、 大出血、 脏 器衰竭等现象, 甚至死亡。 有人劝熊敏最好不要收治, 免得发生 意外。他只是紧锁眉头说:“我们可能是他的最后希望, 救人要紧! ” 经过精心准备, 熊敏带领团队用手中 小小的手术刀与死神展开了较量。从清早 到下午, 手术整整进行了 10 个小时, 最终 患者转危为安。 术后, 刘某的儿子, 一个西北汉子, 哽咽 着对熊敏说:“我爸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 通过术后回访, 医护得知, 刘某回家后 能吃能喝, 可以从事简单劳动, 自家还盖起 了一栋新楼。 骨伤患者治疗周期长、 医疗费用高, 熊 敏总是千方百计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精打 细算节省每一笔费用, 尽可能地让患者花 最少的钱、 达到最好的疗效。“医生一刀子, 要想到病人一辈子。 ” 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医这么多年, 他从未收过患者一个 红包, 仅 2013 年, 拒收金额过万元。不仅 如此, 他还经常为困难群众想尽办法, 主动 联系相关职能科室, 予以费用减免。 “医生一刀子, 要想到患者一辈子”“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要聚焦群众 需要的课题。 ” 熊敏常挂嘴边的这句话, 既 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 也是他勇攀高峰 的动力。 脊柱和脊髓损伤是一项困扰临床医 学的百年难题。熊敏不畏艰难、 持续攻 关, 经过多年钻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 面取得突破。他的课题 促红细胞生成素 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脊髓损 伤的研究 获得专款资助, 先后进行了详 尽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动物学实验, 且 与多家医院联合进行临床试验, 大大提高 脊柱、 脊髓损伤患者的治愈率。 近年来, 熊敏发现住院患者中颈椎病 患者较多, 经一一分析病例, 认为除生理 疾病外, 与治疗方式有关。传统治疗是将 病变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切除, 然后截 取患者自身骨块或填充有自体骨的融合 器植入颈椎。这一方法只能保留患者颈 椎的支撑功能, 但颈椎间盘作为 “关节” 的 功能丧失殆尽。 针对这一问题, 熊敏展开专题研究,积极探索能模拟人体正常颈椎间盘生理 功能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2011 年 初, 熊敏主刀为一女性患者进行手术, 术 后患者颈部活动自如。 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在长达30多年 的科研创新道路上, 熊敏不仅以前瞻的眼 光和丰硕的成果广受赞誉, 更以高尚的医 德和严格的自律赢得了尊敬。 在脊柱外科病区, 倘若细细了解, 你 会发现, 患者群体不仅来自十堰及周边地 区, 还有慕名而来的省外患者。这些年 来, 由熊敏主持开展了颈前入路颈椎间盘 切除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 METRX椎间盘 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位颈椎椎 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脊柱侧弯矫形术、 经 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穿刺椎体球囊成形 术、 半椎体畸形的截骨矫形等十余项新技 术新业务, 填补了鄂西北地区医学空白。 2013 年, 是熊敏科研工作的丰收年, 他同时获得两项省级课题立项。这些研 究能使药物具有更显著效果, 为脊髓损伤 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 要聚焦群众需要的课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