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教学中深广度难以把握的地方必修教学中深广度难以把握的地方广东实验中学 程俊化 学 1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属于初高中的过渡,特别是过滤和蒸发操作,学生初中时都已做过,若处理得太普通,定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但又不能太难,否则无法体现过渡内容的意义。所以,教学的组织一定要科学有效。方案 1:进行粗盐提纯的教学,但是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优化。如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方案讨论和辩驳的方式进行,在“立”和“驳”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再由学生讨论解答,教师不断从中引导。从初中来,但又高于初中。方案 2:为使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更加新颖,可进行饱和食盐水成分的探究,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体验探究的过程、方法和乐趣。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饱和食盐水的成分预想,然后,分小组查找资料,探索检验各成分的方法。2、在进行物质的量教学时,对方程式中的计算应该要求吗?为了符合课时与教学进度的要求,在进行物质的量教学时,我们只是按课本要求进行,没有进行方程式计算的要求,而是在以后的各章不断渗透计算。但是,学生的计算为混乱、格式混乱。这给后来、甚至化学 2 的教学都留下很多隐患,学生怕做计算,计算水平很差。所以,我想当时即使克服困难也应该帮学生学会简单的方程式中的计算。3、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比较浅显,很难产生新意,教师头脑中的疑问较多,于是我提出以下疑问,并作出简要的回答:(1)进行物质的分类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的?(2)这部分内容其实比较浅显,要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求知欲和成就感?(3)在这里介绍胶体有何意义?应该介绍到哪个层次?(1)进行物质的分类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化学物质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以便日后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学习新物质,也便于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2)至少可有两种设计方案:这里只作简要的方法介绍,日后应用时再巩固和提高要求;在这里就结合一些具体内容来让学生体验分类方法的重要意义,如让学生找出 CO2的同类物质,并推测它们的性质,如 SiO2、SO2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让他们提前预习三、四章,进行元素化学知识点的归纳;(3)在这里介绍胶体就是作为分散系的一个例子来研究,深化物质的分类的标准,所以,只用介绍到分散质、分散剂和本质的粒子大小的层面。4、学生应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吗?哪些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应该让学生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但为了使学生会写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补充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如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必须写成分子形式,但一定不能拓展到弱电解质和微溶物质的层面。同时,在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对简单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作出要求,不断渗透对离子反应实质的理解。5、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是否需要补充“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如根据化合价判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如果不稍作涉及的话,学习第三、四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会特别被动。在教学是补充了这两种判断方法,学生在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觉得非常有用。6、化学 1 中有很多探究性实验,但是时间紧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实现探究的目的,该怎么办呢?要学会突出教学的重点,如在氯水成份和漂白性的实验探究课中,这两点都很有探究的意义,都是非常典型的“问题分析(实验设疑)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证明”的探索方式,对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非常重要,所以不能随意删减,只能缩减其它内容的教学时间。如对氯元素的介绍,对氯气物理性质的讲解等即可缩减。这些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可在习题设计中逐步渗透。7、“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是一节兼具科普性和研究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困难在于:(1)在旧课程中,这类课是常常受到冷落的,没有为新课程留下多少经验财富;(2)教师自身资源储备不足、处理这类课的经验不足;(3)即使教师资源丰富,在台上使出浑身解数,学生也可能什么也没引起注意,事后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参与。方案:举办辩论赛,正方是“应该停止铝制饮料罐的使用”,反方是“不应该停止铝制饮料罐的使用”,目的是通过辩论铝制饮料罐的使用延伸到很多其他的材料,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8、第三、四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太多太杂,课时又不够,学生的思维非常混乱。教材内容很杂乱,只有在教学时加强总结、记忆,方程式默写。必 修 21、第一章第一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只需要知道它是个平均值就行了,还是要学会用公式简单计算?没有教学生计算,只让他们明白 Cl35.5 是 Cl35 和 Cl37 的平均值。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怎么办?要求学生掌握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并学会设计实验比较几种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3、第一章第三节:分子极性问题、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晶体问题千万不能涉及,但是相关练习题中常有,要注意删去。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热能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依据应该引导学生总结,不然学生非常害怕,不知道哪些反应是放热或吸热的。键能问题是否应该解释清楚?不然能量的问题好像说不清楚,而且有机化学里为何断开这个健而不断开另一个键,好像也难以说清楚。但是,学生仍然非常糊涂:键能、物质的能量、物质的稳定性有何关系?5、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只要求学生判断限度达到的标志吗?按照原理学生应该可以进行简单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平衡时的量等计算,但是,学生很难理解计算的格式。6、第三章第一节:系统命名法与同分异构体。按照课标和课时的要求,系统命名法是不能涉及的,但是在第二节烯烃的加成反应时,课本又出现了“1,2-二溴乙烷”,学生和老师都很困惑。另外,同分异构体只是要求会认,还是既会认又会写?我只让学生写到戊烷。7、第三章第二节:烯烃的同系物及通式、苯的同系物及通式是否需要总结,不然学生没有迁移的意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