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日文化比较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日本文化独特神秘,长于摄取。中日文化 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汇集各种文化因子形成的。对中日文 化异同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研究 日本文化时既要注意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旨在让 人们从中透视出中日文化的差异,以便取长补短,完善和发展良好的民族文化。关键字:中日文化; 差异; 比较 前言 对于日本而言,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人也曾经那么热 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 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日 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 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这得天独厚的便利,自古以来两国经济交往和文 化交流十分频繁,并且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众所 周知的,日本文字中的汉字即是不言的铁证。但是,中日毕竟是两个不同国家 和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 径庭。本文试从历史传统的差异等四个方面来折射两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日传统文化比较 日本古代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四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加上地震、火山等恶 劣的自然条件,使日本人始终怀有很强的危机感。为了“救亡图存”,他们博采 众长,对一切有用的“舶来品”都乐于学习、接纳,但又非简单照搬的“拿来主义” ,而是经过不断融合、变形,使之打上深刻的本土烙印。正是得益于这种文化特质,近代日本在亚洲首先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随后又经历剧烈变 革,最终走上了富国强兵的现代化道路。但与此同时,被视为“国粹”的神道教 无时不刻在影响这日本的发展轨迹。尊奉儒学的日本人将“忠”看做儒学的核心, 要求国民无条件地忠于天皇、服从命令,最终将整个民族拖上了侵略扩张的不 归路。而在战后的经济复兴中,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日本企业文化中所延续的“忠” 的理念。 这种矛盾的文化心理,在日本人酷爱樱花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单株看,樱花 并不起眼,只有成片的樱花方能显现出气派和风貌,每朵樱花都不强烈地展示 自己,只是在静静地表现自己的美。而且,樱花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开放而在于 凋零。一阵清风吹过,刚刚完美绽放的樱花瞬间从枝头随风飘逝,这在日本人 看来是何等地悲壮,何等地富有诗意!樱花成为了日本人伤感的集团主义民族 性格的最好写照。 从历史上看,在 1000 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任 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 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在日本古代,不论政府如何强调外来文化, 可是民间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所保留。还有一个矛盾统一的方面是日本旧 时的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例如,在平安时代(公元 794-1185 年)大力提倡大唐 文化的时代,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都用汉语写作,但是妇女不这样,结果她们 成为日本本土文学的先驱。若谈中日文化的区别,我认为中日文化的区别远大 于相同之处。中国文化起源于五千年悠久的大陆农耕生活状态,而日本文化则 起源于海洋岛国的生存状态。我们往往看到日本在历史上曾今努力地学习中国 的事实就草率地把日本文化归于中华文化圈之中,但殊不知,日本人在自己国 内努力吸收和改造中国文化的时间远多于日本派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的时 间。这也就造就了中日文化“貌合神离”的状态。从两国的国民性和饮食习惯中 变可看出差异。 毫无疑问,日本人是尚武的,他们社会上种种风习,与几乎各种组织制度, 处处可以表示出他们的尚武精神来。 “为生存而竞争,为竞争而互助”是日本人的 真实国民心态。曾今有一种说法,说“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 龙”。就是在表达日本人的高度组织性和互助性。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是相反的 一种说法:“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在某些特定的环境 下,中国人往往喜欢单打独斗,而日本人喜欢抱团。我认为这是由于两国不同 的生存环境而决定的。中国人千年来生于大陆,从事农耕,自古便有“天朝物产 丰富”的想法。相对于日本岛国的贫瘠和多灾多难,中国大陆是资源丰富的天堂。 生活在这样一片土地上的中国人,自然会培养出一种唯我独尊的气度,这也是 中国古代视其他文明为蛮夷的原因。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日本式的忧患 意识和抱团心里。反观日本,由于贫瘠落后和多灾多难的岛国特定地理环境, 日本人自古感慨生命的短暂,生活在一种悲伤的气氛中,一种害怕岛屿哪天会沉默的悲情之中【参考日本电影日本沉默 】 。在这样的如世界末日般的悲情 之中,唯有团结和结成组织才能使其文明延续,而组织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和 成员绝对的服从才可保证个人利益不受到大自然的伤害。一言概括之,就是说, 在日本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的,是无法战胜严酷的地理 环境的。这也就使得日本人表现为团结和严守纪律,而且一旦自己在组织中犯 错或不为组织所接纳,那么个人的存在便会微不足道,似乎只有自杀一条路可 走。这样也就解释了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切腹和极高的自杀率 二、中日礼仪文化比较 中国的礼仪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 面存在着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的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而在于它的社会 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 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日本人强调和,这种 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是相一致的,人人安守本分的说法更是直接来源于 中国的儒家思想。而中国人讲客观事实,所以用客观陈述句来讲,这些都是中日之间表达的差别。明白这些,反而会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我们所提倡的文艺复 兴的口号,重新认识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在我们心中更加根深蒂固。 三、中日文字比较 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经过夏商周朝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汉唐 时代,经济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文明进入了辉煌时期,处于世界 领先的地位。而当时的日本,通过朝鲜半岛,接触到了中国发达的文化,通过 派出使者等方式,对中国的文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收着,日本的假名和汉字 便是来源于中国的文字。但是中日两国的汉字很多有其不同的意思。中国人一 般都知道古代日本从中国学汉字,并把汉字带回日本作为母语,但很少有人知 道现代汉语中有的词汇是近代从日本返销中国的。如今,汉语热在全球逐渐升 温,带着固有的汉语思维去理解日本改造后的汉字,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比如, 猪和豚,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意思基本相同,在日语里却有质的差异。猪在 日语里是指野猪,野猪在日本是受尊重的动物,是勇敢奋进的象征,日语里就 有猪突猛进的称誉。而豚就是指一般的肉猪,家猪,其形象总是和肥胖、懒惰、 愚蠢、肮脏联系在一起。中文的猪传到日本,变成了野猪,这是日本对汉字的 能动改造。 三、中日文化教育比较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对于先天不足、资源贫乏的日本,一跃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中秘密在于重视教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基础教育最普及的国家,也是最重视教育的国家,日 本实行的是九年一贯制完全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一直保持在 99%以上,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 97%左右,大学已经进入“全入时代”,就是说想 上大学的人都可以上大学,尽管如此,已经有 40%的大学招不满名额,日本没 有文盲,每年每人平均看 34 本书和杂志,人均日订阅 1.2 份报纸,这是全世界也少有的,因此日本的国民素质很高,每年全世界对旅游者的评比中,日本人 总是名列前茅,2006 年日本排位第一,中国排倒数第三。日本的大学 70%以上 是私立大学,80%以上的短期大学是私立的。由此可见,日本私立大学承担着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日本政府对私立大学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每年都 给私立大学拨不少补助金。当然日本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自从 80 年代开始, 日本实施“宽松”式的教育,几次减少了在校学习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因此造成 了学生不爱学习、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无理想的人在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 60 万不愿意学习和工作的日本青少年,日本政府和民间有关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一 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正在进行改进。但是日本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 一是做人诚实,二是吃苦、认真,三是有教养,懂礼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 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向重视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就有了最高学府“太学”,并设置了博士。中国这一传统的儒家重视教育的 思想,在日本根深叶茂,而在中国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落后了,现在有人讲: 美国沉疴太久,日本已臻极限,中国才刚刚起飞,并有巨大潜力。四、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从饮食上也可看出两国文化的差异。饮食习俗大不 相同:(1)中国人饭菜量大,日本适度。中国人在家吃饭或请客吃饭,只要有客 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讲究要有剩余,不能依照主客双方实际饭量准备, 家庭也是如此,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与日本饭菜相比,日本则 适度。当然这指一般在家庭用餐或在餐馆被请去吃饭,特别是定食(或份饭), 对一般食欲好的人恰好,对饭量大的人,少一点,对食欲差点的,偏多一点, 即使剩一些,也浪费不多,这种适度的饭菜有利于健康。(2)中国人喜吃热菜, 日本人喜欢冷餐。这与两国的风土他、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不少食品原材料是晒 干保存的,待食用时浸水复原,易失鲜味,需要过油加工,油性食物吃方有味 道,且容易消化。日本与中国相较日本的冻食量远比中国多,因为日本食物中 海鲜多,不经加工或减少加工,可更多保持鲜度,且不损伤维生素。海产品本 身含盐分有一定滋味,而且盐有消毒功效,生吃无妨(生鱼片再日本就很流行)。 加之日本的水质好,温差变化小,寒冷地区不多,适于食用冻食。(3)中国饭菜 偏咸,日本饭菜偏甜。咸味菜肴适合大陆性气候的中国风土。而日本气候温和, 四周环海,降水量大,空气湿润,除酷暑外,不会大量出汗,所以甜食适于日 本人的胃口。(4)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重视“看”。世人经过长期实践和体验, 总结出一些“名言”,也充分证明了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则重视“看”。如: 中国认是用舌头吃饭品其味,日本人是用眼镜吃饭观其行。中国比日 本更注重食疗。其原因有三,一是中国食疗历史悠久;二是中国中医历史久远。 三是中国地大物博,为食疗准备了物质条件。 结论: 中日有着不同的历史的地理环境从而造就了两国人民心态的不同,由于两 国人民心态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有方方面面。但这些差异并不能成为两国交流的障碍,相反,正是有差异,才能使人在对比中发现对方的美。我想,我们中 国人深入对东方邻居的研究和探讨,理解对方的文化,才可以解决两国存在的 矛盾和误解。 参考文献:1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戴季陶.日本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4李卓.日本家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6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山本常朝.叶隐闻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管秀兰.从生活习俗看中日文化差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3)10郭莉.浅析谚语中的中日文化差异J.日语知识, 2002(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